2022-08-10 14:29 | 來源:和訊網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開資料顯示,鮮美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鮮美來”)前身為北海宏遠,原本是一家農林牧漁企業,主營蝦滑、蝦仁等水產品。...
消費升級疊加疫情催化,提振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NCBD (餐寶典)統計的數據顯示,2015-2020 年,我國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從650.3億元倍增至2527 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31.2%。另據艾媒咨詢預測,2021年我國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可達3459億元,2023年將達5165億元,并有望在十年內突破萬億規模大關。
國內預制菜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吸引了眾多資本涌入預制菜賽道。據艾媒咨詢統計,僅2020年至2021年,就有超過20家預制菜企業獲得資本青睞,其中包括已于去年上市的“國內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
味知香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令其他多家預制菜企業也紛紛摩拳擦掌、蠢蠢欲動,鮮美來就是其中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鮮美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鮮美來”)前身為北海宏遠,原本是一家農林牧漁企業,主營蝦滑、蝦仁等水產品。由于預制菜賽道越來越火熱,公司在最近幾年轉做水產品預制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但公司主要產品仍然是蝦滑、蝦仁、生魚片等。
實際上,鮮美來早在去年年底便向滬市主板遞交了招股書,擬向“水產預制菜第一股”的寶座發起沖擊。
和訊財經在翻閱鮮美來的招股書后發現,報告期內,公司業績呈現出營收增長停滯、凈利下滑的態勢;業績表現之外,鮮美來在財務數據、信披等其他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如:頻繁更換供應商、產品質檢屢登黑榜、募資補流不合理、信披遺漏等。而這些問題,或可能成為阻礙鮮美來上市的“攔路虎”
現金流由正轉負 變現能力存疑
雖然受到疫情和消費升級疊加效應催動,國內預制菜市場越來越火熱,但從業績表現上看,這份熱鬧似乎與身處賽道的鮮美來并不相干。
與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形成對比,2019年至2021年,鮮美來的營收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凈利潤也呈現出下滑的態勢。報告期內,鮮美來分別實現營收9.11億元、8.5億元、9.15億元;僅分別錄得凈利潤8976.64萬元、9025.57萬元、8110.77萬元。
鮮美來將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歸結為下游商超行業受生鮮電商、社區團購等新零售沖擊,以及疫情期間各地對冷凍生魚片產品(特別是進口魚類等)管控較嚴等因素影響。
據招股書披露,2021年,鮮美來主要銷往商超的生魚片產品數量大幅下降,商超渠道整體收入同比減少 6193.74 萬元,毛利額減少 1735.69 萬元。
或許是受此影響,鮮美來的存貨周轉率呈現出持續下滑的態勢,期內分別為2.69次、2.42次、2.22次。
對比近幾年同行業可比公司中的味知香、安井食品(603345)、海欣食品(002702)和千味央廚,其存貨周轉率均高于鮮美來,且存貨周轉速度呈現出加快的趨勢。鮮美來越來越慢的存貨周轉速度不免令市場對其變現能力產生擔憂。
(存貨周轉率對比)
鮮美來在資金流轉方面的表現也不容樂觀。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鮮美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7927.09萬元、5310.46萬元和-2331.86,呈現出逐年下降的態勢,并于2021年由正轉負。
IPO前突擊分紅超7000萬 超八成落入實控人口袋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鮮美來擬通過IPO向市場募資補流。
招股書顯示,本次IPO,鮮美來擬募集資金6.06億元,其中,有2.95億元將被用于海洋食品產業化項目,1.71億元將被用于分裝冷藏及物流配送項目(二期),另有1.4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令人疑惑的是,鮮美來一邊表示公司存在資金壓力,擬通過本次IPO募資補流,另一邊卻分紅不斷,其連續四年派發分紅超過7000萬元。
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至2021年,鮮美來分別派發分紅570萬元、1140萬元、3000萬元和3000萬元,四年累計分紅高達7710萬元。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鮮美來流動資金不足,為什么要連續四年進行大額分紅?
其中緣由或許可以從分紅的最終歸屬窺知一二。
招股書顯示,目前鮮美來前三大股東浙江頤豐、郭海濱、郭定棋分別直接持有公司股份57.95%、18.28%、6.16%。其中,郭定棋、郭海濱為父子關系,浙江頤豐則主要受郭海濱控制,通過浙江頤豐,郭海濱還間接持有鮮美來57%的股份。因此,郭海濱、郭定棋父子實際上合計持有鮮美來81.44%的股份,是公司的實控人。
以當前持股比例計算,鮮美來連續四年分紅7710萬,郭定棋、郭海濱父子二人就分走了超過6200萬元。
上游供應商頻繁更換 屢登質檢“黑榜”遭吐槽
除了募資補流的合理性問題外,鮮美來的上游環節也存在諸多疑問待解。
從招股書披露的內容來看,報告期內,鮮美來前五大供應商多為小微企業和個人,且更換較為頻繁,似乎缺乏穩定的供貨來源。
(鮮美來前五大供應商名單)
和訊財經注意到,報告期內,鮮美來的前五大供應商構成情況是,約有一半為自然人,另一半為小微企業。此外,對比報告期各期鮮美來的前五大供應商發現,僅自然人林升鴻連續三年出現在主要供貨商名單中,其余企業和個人與鮮美來合作的時間均不長久。
不僅如此,和訊財經查詢發現,鮮美來的上游供應商還存在違規被罰的情況。例如: 2019年6月份,鮮美來2019年的第四大供應商福建海棠食品有限公司因違反生產經營致病性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被當地監管部門罰款5.30萬元,并被沒收違法所得0.06萬元。
或許是受頻繁更換主要供應商影響,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鮮美來的產品多次遭到消費者吐槽,吐槽內容包括但不僅限于“產品中出現不明雜質”“產品有異味”、“分量不足”等。
(小紅書用戶吐槽鮮美來產品有異物)
此外,鮮美來的產品還屢屢登上質檢“黑榜”。和訊財經從公開渠道獲悉,2018年至今,鮮美來曾多次被查出產品不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版招股書中,鮮美來僅披露了2018年3月份和4月份公司產品被查出“突出標注內容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生產標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凈含量不合格”而受到處罰的情況。
但和訊財經查詢發現,2020年9月、2021年10月、2022年2月,鮮美來還曾被查出產品“標簽不合格”、“過氧化值項目不合格”、“凈含量不合格”,并因此受到當地監管部門的處罰。
然而,在第二版招股書中,鮮美來不僅沒有將遺漏的處罰情況補充完整,反而直接刪除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罰情況”一節。
針對上述情況,和訊財經曾致函向鮮美來詢問其在第二版招股書中刪除市場監管處罰信息的原因,以及公司招股書未完全披露市場監管處罰信息的行為是否構成信披遺漏或違規。
但截止本文發表時,公司方面并未就此予以正面回應。
股東信息披露“留一手”? 背后或涉嫌瓜田李下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書顯示,2019年,寧明縣豐凱食品有限公司是鮮美來的第二大供應商之一;2020年,寧明縣豐凱食品有限公司成為鮮美來第一大供應商;2021年,寧明縣豐凱食品有限公司雖未進入鮮美來前五大供應商名單,但鮮美來正在履行的重大采購合同中,仍包括與寧明縣豐凱食品有限公司簽訂的一項期限為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的采購合同。
(鮮美來正在履行的重大采購合同)
然而,有媒體通過寧明縣豐凱食品有限公司內部人員、寧明縣市監局查證發現,寧明縣豐凱食品有限公司早在2021年8月份便已停產,時間早于鮮美來與其簽訂合同的2021年10月1日。
這不禁令人質疑如果寧明縣豐凱食品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8月停產,鮮美來如何還能在2021年10月1日與其簽訂重大合同并履行至今?
為此,和訊財經獨家向寧明縣豐凱食品有限公司了解了情況。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和訊財經表示,由于受到疫情影響,公司確實已經停產,但此前因為疫情短暫好轉,公司與鮮美來續簽了合約,不過,目前公司仍處于停產狀態,所以與鮮美來簽訂的合同尚未履行。
另據招股書披露,鮮美來第八大股東為寧波通元優博,持股比例為1.67%。
天眼查顯示,寧波通元優博的原執行人委派代表為寧波通元致瓴,而寧波通元致瓴由宋新潮控制。
(截圖來源:天眼查)
宋新潮是誰?
公開資料顯示,宋新潮曾在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擔任證監會第十二、十三屆主板發審委專職委員,屬于證監會離職人員。
根據《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發行類第2號》規定,擬上市公司在申報相關股東時,需要申報離開證監會系統未滿十年的工作人員。然而,在目前已發布的兩版招股書中,鮮美來均未披露宋新潮曾在證監會任職的情況,甚至根本沒有提到宋新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份,寧波通元優博將執行人委派代表由寧波通元致瓴變更為嚴思晗,而嚴思晗僅持股寧波通元優博0.5%,欲蓋彌彰的意味頗濃。
(截圖來源:天眼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