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0 10:50 |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開資料顯示,叢麟科技的主營業務為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
又現新股破發!
8月25日,上海叢麟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叢麟科技(42.420, -0.38, -0.89%)”;688370.SH)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叢麟科技開盤價為49元,開盤后,其股價便持續下跌,截至8月25日收盤,叢麟科技報45.48元,跌幅為23.9%,使其成為8月以來上市首日跌幅最大的一只新股。經計算,投資者中一簽叢麟科技將虧損超7000元。
8月26日,叢麟科技股價繼續下跌,截至收盤,報42.64元,較發行價下跌28.65%。8月29日開盤,叢麟科技股價小幅度回升,截至收盤,報42.80元,上漲0.38%。
就本次上市相關問題,《華夏時報》記者多次致電叢麟科技,并向其發送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任何回復。
上市首日即破發
記者注意到,叢麟科技是8月僅有的兩只破發新股之一,另一只新股是于8月1日登陸創業板的北路智控(71.380, -1.01, -1.40%)(301195.SZ)。
針對新股上市首日即破發的情況,金融系統業內人士武忠言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股票發行即將全面實行注冊制的背景下,新股的供給增加,稀缺性下降,新股基本面的差異導致上市后漲幅出現二八分化,此前新股首日破發頻現即是印證。閉眼盲目打新已成為“過去時”。對于打新者而言,精選優選個股尤為重要。要關注公司,尤其是高市盈率發行的公司,是否具有持續成長能力,可以從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公司在行業中所占的地位、擁有的核心技術、經營模式等多角度分析。
“成熟市場的新股破發是正常現象,投資者打新未來會越來越需要專業性,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做出獨立判斷。”蘇州證禾基金基金經理許志強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此外,在破發的同時,叢麟科技的募資額也并未達到預期。叢麟科技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預計募集資金20.3億元,將用于上海臨港(12.680, 0.15, 1.20%)地區工業廢物資源化利用與處置示范基地再制造能力升級項目、陽信縣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二期資源化項目、運城工業廢物綜合利用處置項目、運城工業廢物綜合利用處置基地剛性填埋場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等方面。
而根據上市公告書,公司本次發行數量約為2660.62萬股,經計算,公司實際募資額約為15.9億元。與公司預計募集資金額度相比縮水4.4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叢麟科技的主營業務為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據其介紹,叢麟科技目前是上海地區危廢處理龍頭企業,可處理32大類危險廢物,可資源化利用25大類危險廢物,位居上海地區第一位;核準經營數量為23萬噸/年+18萬只桶/年,領先上海地區其他危險廢物處理企業。
業績方面,叢麟科技在2021年出現小幅度下滑。根據招股說明書,2019年至2021年,叢麟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1億元、6.7億元、6.67億元;同期,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為2.22億元、2.31億元、1.89億元。
叢麟科技營業收入主要為危廢處理收入(含無害化處置收入、資源化利用收入)。報告期內,該公司無害化處置收入分別為3.22億元、4.42億元、4.17億元,分別占比53.33%、66.67%、62.78%;其資源化利用收入分別為2.82億元、2.21億元、2.47億元,分別占比46.67%、33.33%、37.22%。
記者注意到,2020年和2021年,叢麟科技無害化業務處置單價和毛利率均在下滑。2019年至2021年,叢麟科技無害化處置業務平均單價分別為6225.89元/噸、5356.51元/噸、4157.45元/噸,毛利率分別為63.39%、57.07%、51.04%,整體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5.98%、53.16%、49.01%。
對此,叢麟科技方面表示,隨著更多企業進入危廢處理領域,我國危廢處理產能大幅提升,行業內競爭加劇,危廢處理價格比如焚燒單價面臨下降壓力,從而對其收入和利潤造成不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叢麟科技歸屬凈利潤依然在下滑,今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業收入約為3.29億元,同比增長7.32%;同期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為7892萬元,同比下降13.57%。
對此,叢麟科技表示,隨著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近期公司及部分子公司所屬區域發生區域性疫情事件,公司的生產經營不可避免地遭受客戶需求暫時下降、物流受阻等不利情形,正常經營活動和公司業績受到負面影響。
危廢處理行業集中化程度低
記者了解到,自2016年危廢放量后,市場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危廢經營許可證核準進程加速,行業產能實現快速擴張。但由于各地的監管政策、產能規劃、危廢產量、危廢種類等存在差異,危廢處理行業具有一定區域性。
國泰君安(14.660, -0.02, -0.14%)證券于8月8日發布的研報顯示,危廢處理行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較少,市場集中度較低。隨著行業的高速發展,業內公司數量持續擴張,但新進入者普遍選擇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無害化處置模式,并且處理規模普遍較小,大部分企業技術、資金、研發能力弱,處理資質和覆蓋區域單一,呈現出顯著的“散、小、弱”及單一化的特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較少,因此行業競爭尚處于價格競爭、產能競爭的初級競爭階段。
以東江環保(6.230, 0.02, 0.32%)(002672.SZ)為例,作為業內處置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東江環保2020年資質許可總量超過200萬噸/年,資質利用率約為40.54%,以2020年危廢產量1億噸測算,東江環保市占率約1%,占比偏低。
安信證券研報也表示,受經濟發展程度與產業優勢影響,不同地區危廢產生量差異較大,危廢處理供給端差異也較為明顯,例如,山東危廢資質審批相比其他省份更為寬松,許可證數量從2018年到目前增長超過4倍,核準產能規模達2324.56 萬噸/年,增長超過2.5倍;而上海危廢處理市場參與者較少且增速較慢,截至目前僅有32家公司獲得了危廢經營許可,全市總危廢核準處理規模為112.94萬噸/年,僅為山東的1/20。
針對目前危廢處理行業存在的問題,遼寧大學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劉佳奇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危廢企業存在低價競爭的現象,同時違法違規處置危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在相當程度上說明,危廢處置的成本仍相對較高,導致部分產費單位不惜鋌而走險不選擇正規處置企業。對于危廢企業來說,在提升服務水平的同時降低處置成本,是未來發展和抵御產能過剩的重要路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