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1 00:3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吉利汽車作為曾經燃油車時代的老大,連續多年在汽車銷量排行上霸榜。但是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吉利汽車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那邊,“頭車”比亞迪已經宣......
【藍科技觀察】吉利汽車作為曾經燃油車時代的老大,連續多年在汽車銷量排行上霸榜。但是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吉利汽車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那邊,“頭車”比亞迪已經宣布停產燃油車,全面進入新能源時代;這邊,吉利的新能源汽車在全部銷量的占比僅達17.9%。
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是未來車市發展的方向。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宣布燃油車的停產時間,留給車企們的時間已經不算富裕。在能源新時代下,吉利是否離曾經的榮耀已越距越遠……
1.銷量利潤雙下滑,吉利能完成全年目標嗎?
比亞迪如今已是新能源汽車世界范圍內的領軍車企,長城的歐拉和奇瑞的螞蟻也有著不錯的銷量,但作為自主品牌一哥的吉利卻在這個節骨眼上掉隊了。
根據全國乘聯會統計數據,2022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73.3萬輛,吉利汽車以4.9%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被比亞迪、上海通用五菱和特斯拉中國壓制。
據悉,今年6月份,吉利幾何A、幾何C、帝豪EV等新能源車型的總銷量為7515輛,1-6月累計銷量為3萬輛,在吉利總銷量中的占比不到5%,相比去年下滑超50%。與之對應的是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完成120.6萬輛,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表現顯眼不及格。
另外,從單款暢銷車型來看,吉利旗下沒有一款新能源汽車能擠進全國前十,處境十分尷尬。
在盈利方面,歸屬本公司股權持有人利潤15.5億元,同比下降35%,為5年來同期最低水平。對此,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兼CFO戴慶表示,利潤下滑主要因為原材料成本的大幅增長,以及在研發方面的高額投入;同時極氪品牌在發展初期需要負擔較高的經營成本。
對于后續發展,吉利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下半年,實現新能源單月銷量占比3成以上,2023年實現新能源單月銷量占比達到50%以上,進入新能源第一梯隊。
但截至2022年7月,吉利全系車型累計銷量僅達到73.6萬輛,同比增長1%。此前,吉利內部設定的全年的銷售目標為165萬輛,而目前吉利汽車只完成全年業績目標的45%。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要完成全年55%的銷量目標,對于吉利汽車來說依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藍色吉利行動2.0”還能撬動吉利的銷量嗎?
2.緊急救援:藍色計劃2.0能否挽尊1.0的敗北
2015年,吉利提出了第一個藍色行動計劃,目標是在2020年前,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銷量要達到總銷量的90%。
2016年,吉利憑借帝豪EV、帝豪GSe等油改電車型,以4.8萬輛的成績一躍成為新能源年度銷售冠軍。與此同時,吉利燃油車業務也高歌猛進,逐步坐穩自主一哥的位置。
但競爭殘酷的汽車市場上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事。取得短暫成績后的,吉利新能源轉型的步伐開始滯后。
從2017年到2018年,廣汽、比亞迪、長城等競爭對手先后推出純電平臺,一直在搞油改電的吉利,銷量開始落后。2019年,吉利開始求變,幾何系列成為和吉利、領克并行的品牌。首款車型幾何A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3,被寄予厚望。但作為一款改自帝豪GL的非純種電動車,幾何A并沒有承載起吉利的希望。
隨后推出的幾何C、幾何EX3等車型也無一例外是油改電,表現自然也不太如人意,尤其在C端市場反響平平。
“不是戰略方向錯誤,也不是戰略執行失敗,而是歷史時機沒有成熟,外部戰略條件沒有形成,我們不必為此沮喪”,去年2月,李書福以一篇萬字演講,承認了“藍色吉利行動1.0”的失敗,同時拋出了新的“兩個藍色吉利行動”,即是藍色吉利行動2.0:發展智能混動,與發展智能純電;幾何主攻大眾市場,高端純電交給極氪。
但就目前看來,被視為中堅力量寄予厚望的幾何系列表現疲軟,吉利并沒有給到相匹配的技術投入和資源支持。幾何從高端切入,幾經調整還是不溫不火。而另一張“王牌”極氪一度因減配等問題陷入口碑風波,純電平臺與混動技術都推出稍晚。 在今年上半年,吉利甚至連銷量都被另一家不賣燃油車的自主車企超越。
8月28日上午,在吉利新能源商用車大會上,吉利新能源商用車在發布新能源重卡戰略規劃,宣布了2026年換電(增程換電)銷量5萬臺,甲醇重卡銷量5萬臺的愿景。為進一步鞏固市場頭部地位,吉利將布局新能源商用車用以完善生態。吉利下一步將把新能源商用車作為重點,押注重卡領域,或寄希望于拐點出現。
3.布局多攤子大卻缺乏爆款,吉利何時重塑輝煌
在新能源探索的路上,吉利多點布局,攤子鋪得很大,但卻成績平平。也許現在的吉利缺少一個真正的爆款車型。
吉利或許也就是因為其復雜的品牌系列以及產品序列,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其新能源轉型的緩慢。雖然近半年的銷售數據有所回升,但是其龐大的產品數據量,也將限制其成本和效率經營。
從其利潤率和凈利潤率下滑的狀態,也可以看出問題的關鍵,不論是幾何品牌、帝豪、睿藍、領克、極氪、極星、沃爾沃系列、英倫還是路斯特等等,一個外部很難一眼看到清楚的譜系結構,未必會利于消費者對品牌產生消費預望或粘性。
另外,吉利新賽道新能源重卡的目標:2026年要實現換電(增程換電)重卡和甲醇重卡總共銷量達到十萬輛,似乎也有點“口氣太大”。畢竟即使在2022年新能源重卡市場大漲的情況下,上半年全國新能源重卡的銷量也只是剛剛破萬。而2026年的期待銷售量卻是是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重卡銷量的近10倍,這其中還是有一些風險的。比如疫情影響下的經濟發展對汽車銷量產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這些不可控的因素都對銷量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放到整個重卡市場,年銷10萬臺也是一個很優秀的成績。2020年國內重卡市場創歷史新高,全年銷量達到前所未有的162.3萬臺,但排行業第六位的上汽紅巖一年也才賣了8.01萬臺重卡。這意味著,如果吉利新能源商用車能夠在2026年賣10萬臺新能源重卡,即使在重卡市場火熱的2020年,也能位列第二梯隊的頭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7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73.3萬輛,吉利汽車以4.5%的市場份額僅排名第六。
除了混電和純電路線,換電是吉利在純電市場打出的又一張牌。6月,睿藍品牌正式宣布入局換電賽道,并推出睿藍9。
目前看來換電算是一片藍海,但非常燒錢。此前睿藍主要面向B端市場,成本相對可控。但想靠換電打開C端市場,能否抗住壓力,值得觀察。新能源暫時還不掙錢,但靠著燃油車業務吉利短期內應該也不會出現資金問題。
對于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吉利來說,或許這是暫時的困難。新能源時代,吉利或許晚了一步,但堅定推動吉利向新,保持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始終沒有動搖。多點布局,穩扎穩打,堅持做長期主義者的吉利汽車,或仍有機會成為新能源車自主一哥。
(圖片:呂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