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8 13:49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天眼查信息顯示,安吉智行物流與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上海)公司、威馬汽車科技集團非訴保全審查裁定書于近期公開。文書顯示,申請人安吉智行物流請求法院查封、凍結被申請人...
接連兩起訴訟失利和賠款,讓剛剛還沉浸在國資入股喜悅當中的威馬汽車再度遭遇打擊。
12月26日,持續四年之久的吉利控股集團訴威馬汽車“侵害商業秘密”案,一審判決結果公布。根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顯示,威馬汽車一審敗訴需賠償吉利700萬元,其中包括經濟損失500萬元和為制止侵權的各項花費200萬元。此外,要停止使用用于EX5車型上的5個汽車零部件圖紙。法院審理后認定,這5個圖紙相關信息均屬于吉利。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向威馬汽車方面求證,得到的答復是:“該案件判決尚未生效,我方已經上訴,停用圖紙對公司沒有實質性影響。”
威馬汽車訴訟纏身
早在2018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就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起訴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制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要求賠償21億元并承擔相關訴訟費用。該案在幾年中多次審理,終于于近日迎來一審判決。
和眾多新造車品牌創始成員來自傳統車企一樣,威馬汽車與吉利汽車也具有類似淵源。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曾擔任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是吉利收購沃爾沃收購案的負責人。此外,威馬汽車的聯合創始人侯海靖也來自吉利汽車,并執掌威馬第一個平臺研發工作。
“新造車品牌創始人出走傳統車企,然后迅速成立新品牌,并拿出新產品,這對于老東家來說很難容忍的。”中國乘用車產業聯盟理事張秀陽表示。而這從該案的時間跨度和訴訟費用也可見一斑。據悉,吉利訴威馬一案,受理費就超過1000萬元,加上后期律師費、保全費用、取證費用等,保守估計案件訴訟成本或高達2000萬元。
就在吉利汽車與威馬汽車的侵權案件出現新進展的同時,威馬汽車另一起訴訟導致的資產凍結也拍馬趕到。
天眼查信息顯示,安吉智行物流與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上海)公司、威馬汽車科技集團非訴保全審查裁定書于近期公開。文書顯示,申請人安吉智行物流請求法院查封、凍結被申請人威馬兩公司價值7652萬元的財產。法院認為,安吉智行物流公司的申請符合法律規定,裁定執行。截至記者發稿,對于7652萬元財產被凍結一事,威馬方面尚未做出回應。
前11個月累計銷量僅3.23萬輛
事實上,威馬汽車近日剛剛迎來投資引戰的佳音。據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顯示,12月20日,威馬汽車科技(四川)有限公司發生多項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此前的1.7億元增至5.2億元,新增股東綿陽安州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投集團),持股67.31%成為威馬四川公司的最大股東。同時,法定代表人由沈暉變更為何偉。
資料顯示,安投集團是綿陽市地方國企和四川省財政廳共同持股的企業,此番國資入股引發外界關注,被視為威馬汽車久盼甘霖心愿達成,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白衣騎士”。
在此之前,威馬汽車參股企業、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于12月5日公告,后者擬收購一間智能電動車公司。目標公司的業務涵蓋一系列配備先進技術的智能電動車,目標客戶為中國年輕且精通技術的用戶。對于該公告,業界普遍認為APOLLO出行的這一潛在收購對象即威馬汽車。
對此,威馬汽車相關負責人曾回復《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述僅為市場傳聞,對于市場傳聞不予置評,還請關注公司官方回應。”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虧損分別為41.45億元、50.84億元以及82.06億元,連年的虧損不僅讓其上市之路充滿變數,也讓其產品端出現了斷檔。今年前11個月,威馬汽車累計銷量僅3.23萬輛,已被同期的新勢力品牌遠遠甩在身后。在此背景下,今年11月21日,威馬汽車CEO沈暉發出內部信宣布,為應對資金壓力,公司管理層帶頭主動降薪一半,同時公司將通過一系列財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
對此,有接近威馬汽車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威馬正在想辦法度過寒冬,但已不允許通過“燒錢”賣車與其他廠家爭奪榜單排位了。上述人士表示,降薪某種程度來看也是為了給投資者一個交代。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