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6 08:33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尹秋彤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映日科技最主要產品為IT靶材,報告期各期(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ITO靶材產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9.76%、72.31%、85.08%和85.39%。...
《電鰻財經》文/尹秋彤
11月27日,盡管蕪湖映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映日科技”)披露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回復,針對交易所重點關注的15個問題做出回復。不過,《電鰻財經》經調查研究發現,公司此次IPO招股書還存在很多疑點。尤其是公司經營活動凈現金加速流出,成為人們質疑其運營質量的焦點。
面板業務盈利難
映日科技最主要產品為IT 靶材,報告期各期(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ITO靶材產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9.76%、72.31%、85.08%和85.39%。值得注意的是,ITO靶材產品的最終應用領域構成中,平面顯示方面占比超過96%,其中2021年的平板顯示收入金額為25867.22萬元,占比為96.98%;2022年上半年平面顯示收入為16997.62萬元,占比96.00%。
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要客戶京東方顯示器件產品收入同比下降17.89%,TCL半導體顯示器件產品收入同比下降8.81%。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43寸、50寸、65寸液晶電視面板價格分別下降64.02%、65.36%、63.27%,43寸以上大尺寸面板價格普遍低于生產成本。受多種因素疊加導致需求下滑影響,面板龍頭紛紛減產。Omedia報告顯示,顯示面板制造商2022年6至7月產能利用率將降至69%。
公司也在回復中坦誠,在市場價格方面,面板行業經過近年來的持續產能釋放,在終端市場整體需求回調的背景下,呈現短期供過于求、庫存上升的態勢,從而導致面板價格有所下行。下游客戶減產,下游需求下滑、客戶大幅減產未對發行人持續經營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另外,據行業信息,ITO靶材核心技術長期把持在日本三井、東曹、日立、住友、VMC 和韓國三星、康寧等大企業手里;在尺寸的問題上,國內ITO靶材企業一直鮮有突破。
經營活動凈現金加速流出
報告期內,映日科技經營活動現金流處于凈流出狀態。同時,該公司應收賬款和存貨規模不斷攀升,上下游集中度均較高。
招股書披露數據顯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應收賬款分別為6194.51萬元、7893.10萬元和1.20億元、1.46億元,應收賬款余額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 54.99%、
53.47%、38.19%和70.04%,應收賬款余額較上期末增長率分別為27.42%、52.42%
和 21.17%。伴隨著應收賬款規模的增長,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持續保持低位,報告期內分別為2.16次/年、2.10次/年和3.16次/年、1.56次/年,而同期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分別為13.55次/年、13.67次/年和15.91次/年、5.38次/年,遠高于映日科技。映日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稱,公司報告期內處于大型客戶持續導入、收入快速增長階段,應收賬款金額增長較快,拉低了應收賬款周轉率。
存貨方面,2019年至2021年,該公司存貨規模分別為4330.18萬元、8205.09萬元和2.08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從31.34%升至43.66%。而存貨積累的另一表現是產品產銷率的下降,報告期內公司ITO靶材的產銷率分別為99.86%、81.25%和86.3%。對于產銷率下降,映日科技稱公司主要產品進入量供階段,一方面為滿足VNT模式客戶的需求留有庫存,另一方面部分產品生產完成后距離發出存在一定等待期。
現金流方面,2019年至2021年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82.76萬元、-3002.48萬元和-6346.11萬元,不僅和歸母凈利潤增長趨勢相悖,凈流出量還在不斷增大。
這個股東客戶很不簡單
映日科技客戶長信科技、惠科集團、京東方、華星光電、上海陽馳科技有限公司及供應商陜西山泰入股公司,合計持股比例達23.86%。其中,惠科集團、京東方、華星光電、長信科技為公司報告期內前五大客戶。
映日科技對長信科技的銷售不僅規模較大,而且銷售價格也低于同期對非關聯客戶銷售平均單價。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至2021年,映日科技對長信科技銷售的ITO靶材平均單價分別為1948.69元/kg、1654.8元/kg和1688.21元/kg,分別低于無關聯客戶平均單價10.08%、6.17%和10.81%。
2021年,公司向股東客戶銷售硅靶材產品的收入合計為 188.76 萬元。除銷售給京東方 4.04 萬元,其他均向長信科技銷售。2021 年,公司向長信科技銷售硅靶材的毛利率低于非股東客戶約 10 個百分點。
公司與長信科技的關聯交易是否符合商業邏輯?價格公允?是否存在損害公司利益的情形?在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回復中,映日科技對此做了解釋,但市場仍然心存疑惑。
《電鰻財經》注意到,映日科技與關聯方長信科技的關系比較復雜。長信科技通過天津美泰真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美泰真空)間接持有映日科技6.52%股份,映日科技在招股書中將長信科技控制的重慶永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重慶永信),和蕪湖長信新型顯示器件有限公司(下稱蕪湖長信)列為關聯方。映日科技實際控制人張兵在入股并成為實控人之前,曾于2005年至2020年間長期在長信科技及其子公司任職,歷任總工程師、副總裁、總裁等職務。此外,映日科技目前的監事張丹也曾于2013年至2020年間任職于長信科技及其子公司。報告期內,長信科技還為映日科技提供共計7筆擔保保證,合計最高擔保金額為6000萬元(部分擔保方式為最高額保證擔保),且長信科技均為映日科技與主債權人之間發生的債務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董事長身纏1700余條風險
自然人股東張兵直接持有公司31.21%的股份,并通過映鑫管理控制公司3.77%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34.98%的表決權,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據天眼查顯示,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兵目前有7條任職信息,擔任股東3家,擔任高管5家,且實際控制2家企業。尤為注意的是,張兵周邊風險多達1710條,預警提醒有245條。
高風險信息方面,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深圳市德普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有清算信息;擔任高管的承洺電子(深圳)有限責任公司有清算信息。
訴訟方面,其曾擔任高管的蕪湖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因買賣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曾擔任法定代表人的贛州市德普特科技有限公司曾因買賣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曾擔任高管的蕪湖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因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擔任法定代表人的蕪湖映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因買賣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曾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東莞市德普特電子有限公司曾因勞動合同糾紛而被起訴……
董事長1700余條風險纏身,且實際控制2企業,如此一來,怎能保護普通投資者利益?會否有利益輸送行為發生?
《電鰻財經》將繼續跟蹤報道映日科技IPO進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