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6 11:08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關于定位服務,普通人最熟悉的應用莫過于導航。對于多數有車族而言,脫離導航可能寸步難行,而高度智能化的自動駕駛對定位精度提出更高要求。未來,在智慧交通、虛擬現實...
高精度定位服務正成為市場新熱點。近日,百度地圖正式發布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核心,結合高精度地圖數據的“北斗高精”一體化精準定位導航技術,升級了北斗高精車道級導航,可實時引導用戶提前駛入最佳車道并提供更安全的車道級預警服務。此前,華為、高德、真我等廠商也宣布推出高精度定位服務。隨著行業快速發展和智能汽車對組合導航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一場關于定位精度的升級戰已經打響。
關于定位服務,普通人最熟悉的應用莫過于導航。對于多數有車族而言,脫離導航可能寸步難行,而高度智能化的自動駕駛對定位精度提出更高要求。未來,在智慧交通、虛擬現實、機器人、工業互聯、市政物聯、智能穿戴等領域,時空服務需求會更大。
“定位導航和基于高精度時空信息位置服務對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鄧中亮表示。
2020年7月3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標志著我國定位導航與位置服務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楊長風表示,北斗系統在國民經濟各主要領域提供安全、精準、可靠的時空基準信息服務,尤其在推動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農業等數字化場景應用方面,大幅提升了高精度位置服務能力和水平,比如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5G”技術,在大眾手機上實現車道級導航。
當前,中國的北斗、美國的GPS、歐洲的伽利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四大衛星導航系統,都是通過無線信號進行高精度測量和定位,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甚至毫米級。但全球四大定位導航系統都只解決了空曠地帶定位問題,室內、城市峽谷和復雜工業園區等衛星遮蔽區域的廣域高精度定位仍是世界難題。
專家表示,由于衛星定位信號強度相對較弱、易受遮擋,難以在室內、密林等場景進行定位。現有室內定位技術如WiFi、藍牙、超寬帶等能實現局域室內高精度定位,但節點布設密度大、投入高,一個大城市需要數百萬個甚至上千萬個節點設備,運維難度也大,不利于向廣域普適低成本推廣應用,全球室內位置服務發展遇到了很大的瓶頸。
記者了解到,在室外,我們通過衛星信號覆蓋做導航。但是人們80%以上的時間都在室內,越密集的區域,建筑空間越多、遮蔽空間越多,在一個城市往往40%至50%的區域都收不到衛星信號,這就意味著在這些空間用衛星很難滿足位置服務的需求。同時,室內室外定位有空間連續性需求。不管是未來的無人機、無人車還是自動駕駛,這一系列需要位置服務的應用需要打通空間的連續性,實現室內到室外的位置服務無縫化。
在科技部支持下,我國研制了全球首個室內外無縫高精度導航位置服務平臺“羲和”系統,提出了通信導航一體化的新型信號體系,制定了全球首個5G高精度定位國際標準。該技術有效節約了室內定位成本,把移動通信網變成了一張既能通信又能高精度定位的網,從而率先解決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實現全空域、全時域的便捷定位導航和位置服務保障。
“把天上的衛星網與地面上的通信網有效融合起來,構成強大的‘天地一體’網絡,就能實現信號覆蓋與服務能力互補。這意味著我們在建設通信網的同時,可以讓它具有跟衛星網絡一樣的高精度定位服務能力,滿足我們的定位導航需求,特別是位置服務的商業化應用難題。”鄧中亮說。
北斗和5G相互賦能可實現室內外無縫定位。比如,可以在地下停車場快速找到合適的停車位,在小區方便地找到朋友家的地址,在會議中心找到該去的會議室,在展覽館找到感興趣的展品。從更高層面說,定位導航與位置服務可以賦能各個行業,為國家應急救援、公共安全及廣域室內外導航定位服務提供重要技術基礎。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認為,北斗作為全球性、高精度時空基準,其高精度導航增強技術與5G移動通信網、互聯網、物聯網等融合,能在全球移動互聯網中對流動的信息實現時空位置動態跟蹤,解決工業互聯網、車聯網中的區域、廣域或全球的智能規劃、決策、協同控制難題,是智能化時代不可或缺的時空信息基礎設施。
北斗與5G相互賦能對提升我國相關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室內精準定位就是我國北斗在技術上超越GPS的關鍵之一。
“北斗只有通過實現位置服務商業化才有可能超越GPS。”鄧中亮表示,由于定位存在很多盲區,缺乏連續性,其他衛星導航系統主要是賣產品,很少賣服務,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北斗通過與5G相互賦能,把衛星定位導航的服務能力從室外延伸到室內,提升定位導航服務能力,就可以提供位置服務的商業模式,從而吸引很多企業和用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