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2 10:32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募集資金流向上看,資本中介業務是券商再融資的主要投向之一。資本中介業務是資本消耗型業務,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依賴于較為穩定的長期資金供給,通過募集資金增加對資本...
隨著業務版圖的擴大,作為中介機構的證券公司融資需求不斷提升。
上市券商頻繁通過股權融資的方式進行“補血”,募集資金則大多投向以融資融券為代表的資本中介業務及投資交易業務等,同時,多家未上市券商正在積極籌備IPO,通過資本市場擴充實力。
開源證券分析師高超認為,近年來券商場外衍生品等占表型業務快速發展,帶來增量利潤和高凈資產收益率的同時,催生了頭部券商的再融資需求,在當前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下,輕資本的業務模式以及溫和的融資模式更易受到二級市場的認可。
頭部上市券商
紛紛“補血”
證監會近日就上市券商再融資發文,明確了下一階段對于券商再融資審核的方向,即證券公司自身必須聚焦主責主業,樹牢合規風控意識,堅持穩健經營,走資本節約型、高質量發展的新路,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
近年來,上市券商再融資規模大幅擴容,選擇配股的比例提升,2022年,已有國金證券、長城證券、興業證券、東方證券、財通證券、中信證券、中國銀河和浙商證券,共計8家上市券商完成再融資,融資規模分別為58.17億元、76.16億元、100.84億元、127.15億元、71.72億元、223.96億元、78億元、70億元。
從募集資金流向上看,資本中介業務是券商再融資的主要投向之一。資本中介業務是資本消耗型業務,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依賴于較為穩定的長期資金供給,通過募集資金增加對資本中介業務的投入,能更好滿足各項風控指標要求,保障資本中介業務規模的合理增長。此外,投資與交易業務、補充資本金也是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券商發債募集資金則主要用于補充公司營運資金、償還債務等。
高超認為,較好的市場環境下,融資需求提升,再融資難度下降,券商資金型業務需求明顯提升,市場日均兩融規模自2019年9116億提升到2021年17676億元,增長幅度達94%。加之,證券行業競爭加劇,經紀業務傭金率大幅下降,輕資本業務牌照紅利減小,券商積極發力資本中介類業務,隨著業務創新和機構業務需求大幅增長,以兩融、衍生品、直投跟投等資本金推動型業務的需求持續增加。
另外,證券行業面臨杠桿率、流動性和集中度三重風控監管體系,股權融資是補充凈資本、緩解流動性等指標壓力的最有效手段。近年來券商場外衍生品等占表型業務快速發展,帶來增量利潤和高凈資產收益率的同時,也催生了頭部券商的再融資需求。
券商融資多通過定增、配股、可轉債等多種方式完成,其中配股受關注最多。深圳私募人士表示,配股融資一直備受投資人詬病,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參與配股意味著增加投資成本,二是不參與配股意味著所持股權的縮水,因此對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來說,參與配股并不劃算。
對于上市券商的再融資,證監會表示,應該為市場樹立標桿,提高公司治理質效,結合股東回報和價值創造能力、自身經營狀況、市場發展戰略等合理確定融資計劃及方式,董事會和股東大會要統籌平衡,審慎決策,切實維護各類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中小型券商上市潮
多家小型券商已在積極籌備上市,并陸續獲得實質性進展。截至目前,共有6家券商IPO在證監會排隊,另有一家券商信達證券正處于發行階段。
具體來看,渤海證券、財信證券、開源證券分別在2021年、2022年、2022年獲得證監會受理,目前處于“預先披露更新”狀態;華寶證券、華龍證券獲得受理,目前處于“已反饋”階段;東莞證券早在2022年初已經通過發審會,目前仍未拿到證監會批文。
另外,信達證券IPO發行已在進行當中,不久將進入網上打新環節;申港證券、華金證券、東海證券已在IPO輔導備案中。
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表示,目前正在備戰IPO的券商以營業收入排名40位以后的中小券商為主,相較于頭部券商,中小券商上市速度可能相對較慢,但由于上市之于券商展業的助力較大,且目前正在備戰中的券商數量較多,券商上市有望再度提速。而從近期上市的首創證券股價表現來看,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投資者對券商潛在價值的認可。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