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7 08:56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招股書申報稿披露,2019年至2021年,乾元浩分別實現營收4.96億元、5.67億元和5.1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667.57萬元、7468.84萬元和6504.77萬元。2021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
1月16日晚間,深交所官網顯示,終止對芯龍技術、宏遠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這意味著,年初至今,科創板和創業板已有8家公司的上市進程被標注為“終止審核”,與資本市場暫時揮別。
回查數據可見,2022年全年,科創板、創業板共有176家公司終止IPO.其中,創業板143家,科創板33家,平均每2天就有一家公司折戟。對此,資深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對比往年來看,今年以來IPO的撤單數量仍處于正常水平。”
細究相關公司在問詢環節即“打退堂鼓”的原因,上述投行人士認為可能存在三方面的考量:一是公司不符合申報板塊定位;二是可持續經營能力存疑;三是合規性存在問題。“注冊制下企業IPO申報踴躍,但個別公司自身質地經不起考驗或上市計劃改變,保薦機構在問詢階段準備不足、回復問詢中用時過多,只好選擇先撤材料。”
“問倒”闖關人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科創板、創業板選擇撤回材料的8家公司均止步于問詢環節。其中,碩華生命、富士智能、飛宇科技、詩尼曼在回復完首輪問詢后即“告退離場”,科佳股份、芯龍技術、宏遠股份歷經兩輪問詢,唯有乾元浩“挺到”了第三輪問詢。
1月4日,因乾元浩與保薦機構中信證券申請撤回發行上市文件,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由此,乾元浩也成為2023年IPO終止首單。
據招股書申報稿披露,2019年至2021年,乾元浩分別實現營收4.96億元、5.67億元和5.1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667.57萬元、7468.84萬元和6504.77萬元。2021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出現雙下滑。
從監管方幾輪問詢的關注點來看,乾元浩的板塊定位、同業競爭情況、主營業務收入、毛利率等方面均被重點問及。如針對公司板塊定位,深交所要求其結合自身研發費用、營業收入及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各類產品核心競爭力、技術先進性、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市場潛力、核心技術、技術儲備情況,詳細分析并說明公司的成長性以及創新、創造、創意等特征,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
回溯乾元浩的闖關歷程,2021年9月28日,公司首次向創業板提交招股書;2022年6月30日,公司回復第二輪問詢意見;2022年8月23日,深交所向公司發出第三輪問詢函。其間,公司曾兩次因IPO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而分別在2022年的3月和9月被深交所中止發行上市審核。
2022年12月30日,中牧股份發布關于終止分拆控股子公司乾元浩至創業板上市的公告。其中,乾元浩此次主動撤單原因被歸咎為“當期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及“為統籌安排乾元浩業務發展和資本運作規劃”。
相較乾元浩,富士智能、飛宇科技、詩尼曼的IPO之旅更顯短暫。詩尼曼更是在回復完“一問”的翌日,便向深交所申請撤回材料。
在第一輪問詢中,深交所就詩尼曼的板塊定位、歷史沿革、關聯方交易等方面發問。問題不僅涉及公司的營業收入、業務模式和經銷商供應商等,更是重點關注了公司財務規范性、資金流水核查等情況。
“改道”難“改命”
剛剛宣布從創業板撤單的芯龍技術,并非第一次在其IPO途中“半道而返”。
申報材料顯示,2021年6月,芯龍技術首次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瞄準科創板。公司完成了上交所兩輪審核問詢函的回復,于2022年1月通過了科創板上市委審核,并于2022年3月4日由上交所提交證監會進入注冊流程。
然而,就在提交注冊后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芯龍技術及其保薦機構卻突然撤單。對于“臨陣脫逃”的原因,公司方面解釋稱:“注冊階段審核機構強調科創板‘硬科技’定位,發行人和保薦機構就科創屬性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審核中心進行溝通后,經綜合考慮決定撤回申請材料。”
與科創板“不合適”,芯龍技術果斷另尋他路,“轉道”創業板。2022年6月,公司IPO申請材料顯示已被深交所受理,并于同年7月和9月,分別收到兩輪問詢函。
深交所要求芯龍技術核實并逐項列示本次申報與前次科創板申報的信息披露文件在財務數據、業務內容、技術指標等方面的差異情況。對此,公司在回復中表示:“兩次披露的差異,主要為報告期、上市板塊信息披露格式不同。”對比可見,最新招股書中,芯龍技術按創業板要求對所屬行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公司自身的創新、創造、創意特征,科技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和新舊產業融合情況進行披露。
與芯龍技術的“闖關”路徑恰好相反,科佳股份則是先折戟創業板,如今又撤單科創板。2022年6月21日,公司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并于同年7月11日進入問詢階段。
在科創板首輪問詢中,上交所圍繞科佳股份的科創屬性、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空間、產品變動、前次IPO輔導及申報、客戶、研發費用及研發人員、應收款項、歷史沿革、資金流水核查等17個方面發問。
而在二輪審核問詢函中,上交所主要將目光聚焦于公司的技術水平、市場空間、銷售及客戶、主營業務穩定、存貨、研發費用之上。如上交所要求科佳股份重點說明其產品技術重要性程度和技術難度、成熟產品與同行業相比所處水平、公司產品優勢等問題。
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7年6月,科佳股份就已向證監會提交了創業板IPO申請。在彼時證監會給出的反饋意見中,審核重點關注了包括公司歷史沿革中歷次出資及股權轉讓情況、公司設立時存在的出資瑕疵問題、收入增長的合理性及分類別等詳細信息的披露等。公司坦言:“由于申報期內扣非歸母凈利潤規模整體偏低,于2018 年3月13日撤回創業板IPO申請。”
此后,科佳股份曾于2019年12月16日與安信證券簽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協議,不過兩年后,雙方即宣布終止上市輔導。對此,公司解釋稱:“由于國鐵集團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以及公司創新型產品尚處于市場開拓期,2019年度和2020年度公司的整體營收規模較小,安信證券項目組判斷以此規模進行申報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未予申報。”
“企業質量始終是叩開資本市場大門的關鍵,而問出一家真公司也恰是注冊制的核心。”前述投行人士在采訪中表示,“如果能夠順利解決前次撤單的癥結,或者找到更符合自身定位的板塊,重啟IPO是順理成章的。但若仍存在戰略不明、信息披露不嚴或‘帶病闖關’的問題,勢必難行長遠。”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