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 09:34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整體來看,五大上市險企去年合計取得保費25597.63億元,同比增長2.9%。具體來看,2022年,中國人保取得保費收入6191.58億元,同比增長6.56%;中國平安取得保費收入7691.4億....
????????1月17日,中國太保發布2022年保費(文中保費收入皆為原保險保費)收入公告,至此,A股五大上市險企去年“收成”披露完畢。
????????整體來看,五大上市險企去年合計取得保費25597.63億元,同比增長2.9%。具體來看,2022年,中國人保取得保費收入6191.58億元,同比增長6.56%;中國平安取得保費收入7691.4億元,同比增長1.16%;中國人壽取得保費收入6152億元,同比下降0.78%;新華保險取得保費收入1630.99億元,同比下降0.23%;中國太保取得保費收入3931.66億元,同比增長8.4%。
????????壽險業務收入整體不理想
????????在A股五大上市險企中,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僅開展人身險業務,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既有人身險業務也有財險業務。其中,人保財險是中國人保集團業務和利潤的“支柱”,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的業務重心都是人身險業務。因此,從上市險企整體來看,人身險業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行業基本面,也影響著保險股的表現。
????????從上市險企去年的人身險業務來看,壽險收入同比“四負一正”。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保費下降,中國人保旗下的人保壽險取得保費收入927.02億元,同比下降4.28%;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人壽取得保費4392.77億元,同比下降3.89%。中國太保旗下的太保壽險取得保費收入2223.42億元,同比增長6.1%。由此可見,壽險業務收入整體不理想,僅有太保壽險保費收入實現了同比正增長。
????????分析人士認為,過去兩年,受人身險行業基本面惡化等因素影響,保險股持續走低。不過,近期保險板塊迎來了一波強勢上漲,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自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17日,A股保險板塊(申萬二級行業分類)指數上漲了34.5%。
????????中金公司分析師毛晴晴、姚澤宇認為,基本面企穩是本輪保險股股價修復的基礎。此前,保險行業基本面持續惡化,預期超前導致估值超調較為嚴重。當前保險股估值依舊較低,若行業基本面走出向上趨勢,估值還將進一步抬升,行業有望走出溫和增長。
????????財險業務收入增長強勁
????????從上市險企的財險業務來看,2022年,中國人保旗下的人保財險取得保費4854.34億元,同比增長8.3%;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產險取得保費2980.38億元,同比增長10.37%;中國太保旗下的太保產險取得保費1708.24億元,同比增長11.6%。可見,上市險企的財險業務去年都取得了較好增長。
????????財險業務收入增長強勁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車險保費收入已經走出了車險綜合改革的影響,實現了同比正增長。數據顯示,去年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分別取得車險保費收入2711.60億元、2012.98億元、979.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6.6%、6.7%。
????????瑞士再保險中國原總裁兼瑞再北分原總經理陳東輝預計,去年由于車輛出行明顯減少,行業利潤也將大幅好于預期。
????????1月12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擴大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等有關事項的通知》,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范圍從此前的0.65至1.35擴大為0.5至1.5,此舉表明商業車險改革進一步深化。
????????對此,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欣琦、謝雨晟認為,改革目的是進一步放開車險定價讓利消費者。預計行業面臨周期性降價調整,保費和盈利短期將受到負面影響;長期看,行業終將回歸理性,頭部險企得益于精細化的風險定價能力實現差異化客戶定價,更具競爭優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