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7 09:43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自2020年退市新規發布以來,“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生態正在加快形成。2022年,A股強制退市公司數量達42家,創歷史新高。在全面注冊制下,預計有更多嚴格的退市...
開年最慘股票!
1月31日至今,*ST深南股價已連續19個交易日跌停,2023年以來,*ST深南股價累計下跌61.69%,居于A股年內跌幅榜第一名。
連續跌停的背后,是在該公司退市風險下,各路資金的恐慌性出逃。1月30日晚,*ST深南發布了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性公告,此后,公司股價陷入連續跌停,期間單日成交額僅從幾十萬元到兩三百萬元不等,而最新跌停價位上還有5622萬股賣單等待成交。該公司最新總市值僅為6.73億元,截至2023年1月末,仍有股東超1.5萬戶。
自2020年退市新規發布以來,“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生態正在加快形成。2022年,A股強制退市公司數量達42家,創歷史新高。在全面注冊制下,預計有更多嚴格的退市制度完善落地,A股退市常態化是大勢所趨。
連續19個交易日跌停
1月31日至今,*ST深南股價已連續19個交易日跌停,2023年以來,*ST深南股價累計下跌61.69%,居于A股年內跌幅榜第一名,截至2月24日收盤,其股價報收2.49元/股,總市值僅為6.73億元。
連續跌停的背后,是在該公司退市風險下,各路資金的恐慌性出逃。1月30日,*ST深南發布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性公告,公司預計2022年度凈利潤為虧損3000萬元-5000萬元,營業收入為6000萬元-8000萬元,2021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1.15億元,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9856.21萬元。根據《股票上市規則(2022年1月修訂)》的相關規定,公司將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情形,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截至2月24日,跌停價位上還有5622萬股賣單等待成交。離奇的是,就在連續跌停的前一日,公司股價曾強勢漲停,資金豪賭該公司能夠“保殼”成功。
而事實上,2022年時就有資金參與這種“博弈”。據悉,因公司2021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且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公司于2022年4月21日起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2年4月29日,公司股價一度跌至2.3元/股,而到了11月,股價一度突破9元/股。不過,目前來看,股價只是坐了一輪過山車。截至2023年1月末,該公司仍有股東超1.5萬戶。
實控人涉嫌非法集資1395億
*ST深南的前身為福建三元達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移動通信設備廠商。2013年、2014年公司連續兩年虧損,2015年紅嶺創投創始人周世平通過受讓3600萬股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和董事長。2016年,公司以“產業+金融”為轉型戰略,先后布局商業保理、融資租賃、金融科技、大數據、資產管理等業務,積極發展金融領域新業務,并于2017年完成對公司原通訊業務和資產的出售,公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2018年,公司收購了銘誠科技51%的股權,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大數據信息服務業,并在2018年更名為深南股份。
2019年,深南股份曾拋出重大資產重組,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威海怡和100%股權,借此進入軍工專用裝備制造領域,形成多支柱產業結構,實現跨越式多元化發展。不過,由于交易各方對新的業績承諾利潤無法達成一致,公司在2019年12月份宣布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盡管重組終止,但公司2019年、2020年凈利潤連續兩年實現盈利,分別為837萬元和1682萬元。不過,2021年,因受內、外部環境及疫情等因素影響,業務開展未達到預期,同時因計提商譽減值等,公司實現營收僅為1.06億元,凈利潤虧損1.15億元,因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公司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觸及了“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收低于1億元”情形,公司“披星戴帽”。
此外,引起市場廣泛關注的是,公司實控人周世平涉嫌非法集資。2021年7月份,深南股份曝出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周世平已被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采取刑事強制措施。2022年4月份,深南股份又稱,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周世平涉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已由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移送至深圳市人民檢察院。
根據深圳市人民檢察院發布對的告知書,犯罪嫌疑人周世平伙同胡玉芳、項旭等人在2009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間,利用“紅嶺創投”“投資寶”網貸平臺以及“紅嶺資本線下理財”項目,向社會不特定公眾線上、線下非法集資,集資參與人累計51.68萬名,非法集資1395億元,造成11.96萬名集資參與人本金損失163.88億元。
至于所吸收的資金,則被用于還本付息,收購上市公司,買賣證券、期貨,投資股權,對外借貸,部分資金被周世平用于購買房產、償還個人債務等。
2022年8月26日,公司披露稱,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控股股東周世平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紅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嶺控股”)合計持有本公司股份6344.7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3.48%;其中累計質押本公司股份2856.3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57%;累計被司法凍結本公司股份6344.7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3.48%;累計被輪候凍結本公司股份3.012億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475.20%。上述股份凍結、輪候凍結的主要原因及訴訟涉及債務金額公司暫時無法獲悉。截至目前,上述公司股份被凍結及輪候凍結事項暫時不會導致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
2022年9月19日,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周世平先生家屬通知,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周世平先生涉及的上述刑事案件目前已進入審判階段。周世平先生于2021年5月辭去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等相關職務后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上述事項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個人案件,與公司無關,對公司的日常生產經營不構成重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現任董事長周海燕,為前任董事長、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周世平之女,生于1992年,任職董事長時還不到三十歲。
22股存在潛在退市風險
自2020年退市新規發布以來,“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生態正在加快形成。2022年,A股強制退市公司數量達42家,創歷史新高,其中,39家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占比超過九成。
進入年報披露季,A股上市公司新一輪“淘汰”拉開序幕。稍早之前,2023年第一家退市股已落定。2月15日,*ST凱樂終止上市并從上交所摘牌。按照上交所的決定,自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2月2日,*ST凱樂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24日收盤,共134家A股上市公司處于風險警示板塊。其中,*ST金洲(已于2023年2月3日起開市起停牌)、*ST榮華、*ST西源、*ST新海截至2月24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存在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的風險,收盤價分別連續20個交易日、16個交易日、19個交易日、6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人民幣1元。
此外,還有20股(包含上述*ST金洲、*ST西源)存在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風險。數據顯示,有20只個股2022年三季報營收不足1億元且凈利虧損,尚需等待2022年年報出爐。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近年來,在A股注冊制改革試點的推進過程中,監管層出臺了退市新規,A股市場“只進不出”的局面被打破,退市公司數量持續增長,A股精準打擊“空殼僵尸”和“害群之馬”取得階段性成效。在全面注冊制下,預計有更多嚴格的退市制度完善落地,A股退市常態化是大勢所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