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15:26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廣東紫晶信息存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紫晶存儲”)2022年11月18日披露中國證監會查明的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等事實,由謝長生教授團隊深度參與的藍光數據存儲...
在互聯網大數據持續爆發的背景下,通過BD-R藍光數據存儲系統實現信息存儲技術“彎道超車”,這是國家級實驗室謝長生教授團隊十多年前的設想。
隨著廣東紫晶信息存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紫晶存儲”)2022年11月18日披露中國證監會查明的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等事實,由謝長生教授團隊深度參與的藍光數據存儲項目宣告“翻車”。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在種種亂象背后,紫晶存儲科創板上市前后連續多年造假另有隱情。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原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副主任謝長生及其團隊成員曹強教授、姚杰副教授等人深度參與了紫晶存儲的藍光數據存儲項目運作——既提供核心產品藍光數據存儲系統的技術解決方案,又設立了多家核心客戶虛構業務牽涉財務造假。
頻繁更換審計機構引爆造假
根據證監會調查,紫晶存儲科創板IPO招股說明書涉嫌在報告期2017年至2019年期間通過虛構銷售合同、偽造物流單據和驗收單據入賬、安排資金回款、提前確認收入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利潤;上市后,繼續通過前述財務造假方式虛增營業收入、利潤。
登陸科創板不到一個月,紫晶存儲2020年3月2日宣告更換2019年年報審計機構,將原來的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簡稱“致同所”)改聘為容誠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簡稱“容誠所”),并續聘容誠所為公司2020年年報審計機構,理由是原審計團隊離開致同所并加入容誠所。但加入容誠所的原審計團隊在2020年年報審計前夕“撂挑子”。
2021年1月,紫晶存儲再次宣布更換審計機構,改聘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簡稱“立信所”),理由是“公司業務發展和年度審計工作需要”。
針對預付技術開發費及預付設備款和應收賬款的可收回性問題,公司2020年年報被立信所出具非標準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2021年12月,紫晶存儲再次將審計機構更換為中喜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簡稱“中喜所”)。
隨著證監會2022年2月對紫晶存儲正式啟動立案調查,中喜所對公司2021年度財務報告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對公司內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同時,公司董事溫華生、獨立董事王鐵林、獨立董事王煌等人均表示無法保證2021年年報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記者調查發現,紫晶存儲造假案發原因涉及違規擔保事項。根據監管部門要求,在督導機構持續的督導下,公司對銀行存款等情況進行自查,發現公司及子公司存在以銀行定期存單違規對外提供質押擔保。
根據公司2022年3月13日提交的違規擔保事項自查公告,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公司發生多筆違規擔保。截至2022年3月10日,公司共涉及13張存單質押,為第三方擔保金額3.73億元,涉及銀行4家,涉及被擔保方14家。其中,存于廣州銀行的1億元存單質押擔保債務已于2022年3月5日到期,相應資金于2022年3月11日被轉至被擔保方浙江景朝貿易有限公司銀行賬戶。
藍光存儲技術欲“彎道超車”
根據前期披露,被證監會認定為虛構業務參與造假的核心客戶中,江蘇菲利斯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菲利斯通”)、南京疊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南京疊嘉”)、淮安瑞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淮安瑞馳”)、江西疊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江西疊嘉”)系紫晶存儲前外部董事曹強(2016年5月離職)、姚杰(2017年5月離職)參股及兼職的同一控制下企業,實際控制人均為外部無關聯自然人劉武軍。
同時,對于聘請上述原外部董事曹強、姚杰兩位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的原因,紫晶存儲給出的解釋是“為了提升光存儲業務發展初期的對外專業形象,對公司的業務發展提供技術、學術方面的咨詢和建議;對曹強、姚杰而言,可以更好地了解光存儲行業動態并積累學術研究素材”。
而后對于二人相繼辭職,公司則解釋稱“由于董事會席位設置數量原因,及科研教學任務較重,難有足夠精力保證履行外部董事職務”。
但記者深入調查發現,事實可能并非如此簡單。
實際上,在曹強、姚杰的背后,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原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副主任謝長生才是關鍵角色。
早在2009年,謝長生就設想改變光盤存儲僅限于音視頻和軟件分發的用途,轉向數據中心和云應用,用光盤存儲技術實現信息存儲技術的“彎道超車”。
謝長生團隊發現,要達到數據中心的使用要求,一個光盤庫應提供PB級(petabyte,1PB=1024TB)容量,光盤的數量要達到萬的級別,還必須解決光盤讀寫速度慢等問題,這是一個極大的技術挑戰。
為了攻克技術難關,謝長生組織了一個團隊,挑選了兩位華中科技大學青年專家領銜擔任技術攻關重任。一位是30多歲就成為正教授的曹強博士,另一位是光存儲專家和“軟件高手”姚杰博士。
歷時五年,謝長生團隊研發出了全球領先的超大容量萬片光盤庫,并用磁光電融合及高并發技術解決了速度問題。
據介紹,這種超大容量光盤庫,一個標準機柜可保存1.22萬片光盤。一個標準機柜2米高,80厘米寬,1米2深,差不多一個雙開門冰箱大小。光盤庫自帶機械手,能根據需求精準調取目標光盤。24個光驅同時讀取,并創新性地使用了磁光電融合技術,令光盤讀取和寫入速度、存儲容量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隨后,曹強和姚杰帶著超大容量光盤庫樣機,赴美參加全球超級計算大會(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獲得不錯反響。
為了加速產業化,幾位老師一起注冊了武漢光憶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武漢光憶”),創業地點就在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希望打造一家用光做大數據存儲的公司。
緊隨其后,遠在千里之外的廣東梅州,早期分別從事進口及國產光盤生產線研發、生產、銷售業務的鄭穆、羅鐵威聯手創辦紫晶存儲,并推出與謝長生團隊如出一轍的超大容量光盤庫及自動化批量抓取讀寫藍光數據存儲系統。
更加巧合的是,作為公司核心技術的重要依據之一,紫晶存儲披露,自主研發的“藍光數據存儲系統”通過了工信部科技成果評價。而公開信息顯示,該科技成果評價由謝長生和2017年6月起擔任公司獨立董事的原清華大學光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潘龍法教授等人主導。
除此之外,謝長生還多次在各種論壇為紫晶存儲站臺,在北京、鄭州、鷹潭、南昌等多地公開宣講光存儲產品在數據中心冷數據存儲產業的發展前景,并推薦紫晶存儲基于光存儲技術的災備存儲解決方案。
造假過程逐漸浮出水面
根據紫晶存儲公告,證監會調查認定參與造假的核心客戶主要包括南京疊嘉等20多家客戶。
在招股說明書中,紫晶存儲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虛增營業收入分別高達4349.73萬元、11145.79萬元和6693.95萬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9%、27.75%和42.97%,虛增利潤分別為2162.71萬元、3903.63萬元和2532.66萬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5.82%、32.59%和137.33%。
上市后的定期報告中,紫晶存儲2019年、2020年虛增營業收入分別高達27087.14萬元和34061.59萬元,占當期報告記載的營業收入絕對值比例分別高達52.46%、60.54%,虛增利潤分別高達14529.07萬元、17002.87萬元,分別占當期報告記載利潤總額絕對值的94.55%、151.1%。
公司披露的菲利斯通、南京疊嘉、淮安瑞馳和江西疊嘉等參與造假的核心客戶是前外部董事曹強、姚杰參股及兼職的同一控制下企業。而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在虛構業務參與造假的諸多核心客戶中,大量線索除指向謝長生及其團隊核心成員曹強、姚杰等人外,還有王立環、劉武軍和劉暢等疑似代持關系的關聯人員。
天眼查顯示,武漢光憶成立于2013年12月10日,法人代表、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為周娜,主要人員及股東包括王立環、劉玉姣和王煒。該公司歷史股東還包括謝長生、曹強和姚杰,其中曹強2015年12月退股,謝長生和姚杰均為2020年11月退股。周娜、劉玉姣等人還出現在南京疊嘉等公司股東名單中。
根據華中科技大學工會2021年5月發布的“五好家庭(2003-2019)”名單披露,王立環與謝長生為2007年度“五好家庭”。該信息表明,來自法學院的王立環為謝長生配偶。
王立環不只是出現在謝長生旗下的武漢光憶股東名單中,還曾經持股并任職于武漢東湖存儲技術有限公司,而謝長生也曾經持股并擔任該公司的法人代表。
同時,王立環與曹強、姚杰等人分別持有鷹潭聚光33%的股份,而鷹潭聚光是菲利斯通單一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3%。
菲利斯通網站披露,公司是全球唯一一家具備全產業鏈整合能力,專注于磁光電融合存儲技術及解決方案的專業公司,技術團隊包括謝長生、曹強和姚杰等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與博士團隊。
此外,根據“華中科技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公示〔2021〕8號——海量大數據長期高效可信存儲技術”顯示,謝長生、曹強等人共12項存儲技術發明專利的科研成果評估值為995萬元,華中科技大學擬以協議價1000萬元轉讓給菲利斯通。
天眼查顯示,菲利斯通是由謝長生等人2017年投資設立,2018年2月謝長生團隊核心成員姚杰成為該公司股東,但謝長生、姚杰和南京疊嘉于2020年11月25日同時將股權轉讓給鷹潭聚光而退出。
天眼查還顯示,菲利斯通2017年至2021年先后設立了江西疊嘉、深圳菲利斯通、河南菲利斯通和上海菲利斯通等4家控股子公司。進一步穿透后,河南菲利斯通設立了控股子公司北京菲利斯通和參股孫公司鶴壁菲利斯通等諸多項目公司,鶴壁菲利斯通還下設開封菲利斯通(2022年初注銷)和河南中科智行(2021年底注銷)等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參與造假的淮安瑞馳背后,同樣浮現出謝長生團隊的影子。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團隊核心成員之一的曹強曾擔任該公司股東,劉武軍兒子劉逸麟2018年8月至2022年9月、2022年10月至2022年11月曾兩度擔任該公司執行董事,目前持股比例高達94.74%。根據科創板IPO問詢回復披露,劉武軍為謝長生團隊主導的平臺江西疊嘉、南京疊嘉、淮安瑞馳等諸多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但是否為代持關系有待監管調查確認。
根據菲利斯通和江西疊嘉等公司網站披露,謝長生教授及其團隊成員曹強還在接待大量地方領導考察紫晶存儲項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甚至多次在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接待對紫晶存儲的考察、盡調和產業對接工作。
上游核心技術和產品的包裝,下游市場推廣站臺,甚至親自下場設立大量看似毫無關聯的項目公司,通過虛構業務助推紫晶存儲成功實現在科創板上市,謝長生教授及其團隊的藍光數據存儲系統“彎道超車”的夢想在整個造假過程中逐漸浮出水面。
對此,記者致電紫晶存儲進一步了解核實相關情況,但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由于董秘和證代均已辭職,由原董事長鄭穆代行董秘職責,相關情況不是很了解,無法給予回答。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