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1 08:25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高偉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財經》經調查研究發現,公司此次IPO招股書還存在很多疑點,尤其是存在近2億元的累計未彌補虧損,著實讓股東摸不著頭腦。...
《電鰻財經》文/高偉
在去年12月份,首發已經過會的浙江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富特科技”),至今也沒有動靜。此次公開發行股票擬募集資金9.2億元,籌資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智能化生產制造項目(約4.7億元)、研發中心建設項目(2.0億元)及補充流動資金(約2.5億元)。
《電鰻財經》經調查研究發現,公司此次IPO招股書還存在很多疑點,尤其是存在近2億元的累計未彌補虧損,著實讓股東摸不著頭腦。
巨額累計未彌補虧損
富特科技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富特科技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億元、2.95億元、9.64億元、6.63億元;對應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095.37萬元、-1481.37萬元、5764.6萬元及3333萬元。
然而,雖然2021年富特科技實現扭虧為盈,但公司仍存在巨額累計未彌補虧損。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經審計的母公司報表未分配利潤為-1.88億元,合并報表中未分配利潤為-1.91億元,存在無法向股東現金分紅的風險。
對此公司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產品技術提升需要較大金額的研發支出;另一方面,以前年度因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格局變化導致部分早期客戶經營情況惡化,公司發生的信用減值損失金額較大。
報告期內,富特科技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8170.72萬元、1.13億元、3.19億元和2.73億元,呈快速增長趨勢。此外,公司存在巨額經營性負債。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賬面價值2.73億元、應收款項融資2.4億元,對應的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余額為7.69億元。綜上種種因素,公司資產負債率遠高于同行,分別為74.35%、67.39%、70.82%、70.08%。
研發費用率自2020年起低于同行
雖然富特科技近三年營收保持不錯的增長,但在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卻沒有跟上。2019-2021年,富特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約為4129.85萬元、3872.39萬元和5431.3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0.64%、13.13%和5.63%。
值得注意的是,2019-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率也快速下滑,分別為20.64%、13.13%、5.63%、6.70%。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富特科技研發費用率自2020年起低于同行。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富特科技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2.78%%、16.65%、11.60%和9.99%。
雖然研發費用2021年和今年上半年持續增加,但研發費用率則從下滑了十余個百分點,說明公司營收與研發投入并沒有同步匹配。
截至去年6月底,富特科技共擁有26項發明專利、27項實用新型和23項軟件著作權。富特科技專有技術權屬問題也曾遭交易所問詢。尤為注意的是,招股說明書中公布的境內專利第一項,專利名稱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智能均衡裝置”,申請號為“2011103798240”,根據國家專利局專利檢索網站檢索并未發現相關記錄。股說明書中公布的境內專利第十九項,專利名稱為“諧波電感、調節差模感量的方法及車載充電機”,申請號為“2021111690180”同樣根據國家專利局專利檢索網站檢索發現也無相關記錄
公司披露數據打架
《電鰻財經》調查發現,市場對于富特科技的誠信有所懷疑。
根據富特科技官方網站發布的信息,其中提到“年產120萬臺套的湖州安吉制造基地已于2021年初投產”。但是根據招股書第154頁披露的產品產銷數據顯示,公司在2021年生產的各類型產品總產量也不到50萬套,這與公司官方網上宣稱的“年產120萬臺套”制造基地規模相差巨大。
此外,“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智能化生產制造項目”是富特科技本次IPO的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根據浙江省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安吉分局發布的《關于2022年4月15日建設項目(非核與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受理情況的公告》,關于“富特科技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智能化生產制造項目”的施工工期披露為12個月。但是根據招股書披露的項目實施周期相關信息,該項目的建筑裝修環節對應施工工期為6個月,設備采購安裝調試施工工期為36個月,這都與環評文件中披露的施工工期并不相符。
《電鰻財經》將繼續跟蹤報道富特科技IPO進展,以及整改情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