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0 13:54 | 來源:科創板日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業績虧損、現金流持續為負等承壓下,震有科技擬定增募資補充流動資金。4月7日,震有科技發布2023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修訂稿,擬向公司實際控制人吳閩華定增募資2億...
受原材料價格上漲、銷售費用高企影響,震有科技陷入增長焦慮。近日,震有科技所披露的2022年財報顯示,實現營收5.32億元,凈虧損2.15億元,公司已連續兩年虧損。
震有科技董秘辦人士對此表示,2023年公司的首要任務,就是把扭虧為盈作為重點工作,推進公司經營持續向好。
在業績虧損、現金流持續為負等承壓下,震有科技擬定增募資補充流動資金。4月7日,震有科技發布2023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修訂稿,擬向公司實際控制人吳閩華定增募資2億元,用于補流,緩解公司經營壓力。
高企的原材料成本及銷售費用“侵蝕”毛利
震有科技是一家專注于提供通信設備和解決方案的綜合通信系統供應商。財報顯示,2022年震有科技主營業務銷售毛利率為38.43%,同比減少14.44個百分點。其中,公司核心業務指揮調度系統產品的毛利率,由58.76%下滑到39.26%,同比減少19.50個百分點。
震有科技表示,公司采購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電子元器件、芯片、模塊、印制板、制成板、結構件等,因直接材料在公司主營業務成本中占比較高,產品成本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較大。
從成本方面看,2022年公司主營業務成本3.25億元,上年度主營業務成本1.93億元,同比增長68.11%。其中,震有科技指揮調度系統產品的營業成本大幅上升60.95%,主要是本年度公司指揮調度系統業務硬件占比上升,導致毛利率有所下滑。
就如何應對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震有科技表示,一是通過與供應商簽訂供貨協議,穩定供應價格;二是改進生產工藝;三是加強原材料庫存管理。
盡管毛利率能維持在30%以上,但是公司的凈利率連續兩年為負值。截至2022年,公司凈利率僅為-40.95%,較2021年的-22.89%,上升了18.06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主要為過高的銷售費用,侵蝕了震有科技的毛利。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同為通訊行業頭部企業,中興通訊2022年銷售費率用為7.46%,而2022年震有科技的銷售費用達到1.14億元,同比增長26.18%,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1.35%,高于中興通訊13.89個百分點。而公司往年的銷售費率也整體呈走高趨勢。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1年,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1.26%、10.08%和19.41%。
震有科技董秘辦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受去年各國疫情等因素影響,公司國外業務增長放緩,進而公司把目光轉向國內市場,為提升指揮調度系統產品銷售份額,公司去年在全國各個終端市場新成立多家子公司,提升大市場推廣力度。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2022年,公司收購杭州晨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杭州晨曉”)40.99%股權;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震有科技有限公司收購杭州依賽通信有限公司100%股權;為開拓境內中部地區的市場,公司新設全資子公司枝江震有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震有科技有限公司。
“隨著業務重心轉移至國內,公司銷售對象也轉變成制造業企業、政府、電力企業等,在政府應急、智慧城市、智慧礦山、工業化工等領域不斷擴大業務規模。”震有科技董秘辦人士補充。
信息技術與工業互聯網投資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國內專網通信市場競爭較為充分且格局較為分散,應用行業領域較多,參與各細分領域競爭的企業也比較多。相較同行業公司,如辰安科技業務主要覆蓋公共安全領域,上海瀚訊業務主要覆蓋軍工和鐵路領域,而震有科技在單一行業領域的市場占有率較小,其經營壓力可想而知。
已連續兩年虧損
上述銷售推廣措施的落地,必然需要大量真金白銀的投入,而長期維持較高的銷售費用投入,也給震有科技的經營管理帶來更大壓力。
。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震有科技已經連續兩年虧損。2020年—2022年,近三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實現凈利潤分別為0.43億元、-1.02億元、-2.15億元
對此,公司董秘辦人士表示,2023年公司的首要任務,就是把扭虧為盈做為重點工作,推進公司經營持續向好。
2022年震有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0.65億元,連續五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震有科技表示,通信設備行業屬于資本與技術密集型行業,項目執行和結算周期均較長,業務規模擴大等因素會導致現金流凈額為負值。
現金流緊張曾被交易所問詢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5月,針對震有科技擬變更部分募投項目收購杭州晨曉部分股權事項,上交所要求震有科技說明在公司現金流較為緊張、資金需求較大的情況下,是否對公司的財務狀況、資金周轉、日常經營等產生不利影響。
盡管在2022年6月,震有科技在回復意見中表示,本次收購對公司中期流動性壓力較小,整體風險可控。但時隔10個月,今年4月7日,震有科技發布2023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修訂稿,擬向公司實際控制人吳閩華定增募資2億元,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貸款。這或許會在某種程度上解釋,為何需要再對外募資的方式來緩解公司資金經營壓力。
受業績下滑、虧損等因素影響,震有科技的股價表現亦不盡人意。
數據顯示,自2020年7月22日上市至今年4月7日收盤,震有科技股價整體下跌近60%,股價長期處于“破發”狀態。若按照公司收盤價來計算,即2020年7月22日收盤價即41.92元/股(向前復權),截至2023年4月7日的收盤價為16.85元/股,震有科技股價整體已經下跌了59.80%。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