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6 09:14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安宇飛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4月25日,A股鋰電池板塊集體大跌,長遠鋰科、中科電氣、江特電機、蔚藍鋰芯等多只個股跌停,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盛新鋰能等鋰礦巨頭也紛紛跌超7%。...
“不愧是新能源,連股票都是這么環保。”
4月25日,A股鋰電池板塊集體大跌,長遠鋰科、中科電氣、江特電機、蔚藍鋰芯等多只個股跌停,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盛新鋰能等鋰礦巨頭也紛紛跌超7%。
為何“沾鋰就跌”?多家鋰電池板塊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大幅下滑或是主因:長遠鋰科凈利潤同比下降99.69%、江特電機凈利潤同比降92.39%、天力鋰能一季報凈利潤同比下降99.15%……
“包括正極材料和鋰礦企業等鋰電產業鏈上游企業一季度業績大幅下滑是符合市場預期的,歸根究底是產業鏈上下游兩端合力夾逼削弱了國內鋰電池板塊的營收和凈利。”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碳酸鋰價格跌跌不休,對碳酸鋰相關的鋰礦企業和正極材料企業的訂單需求造成了較大影響,那么需求拐點將在何時到來?
多家中上游公司一季報業績“跳水”
對不少股民來說,最近的“新能源”已經變成了“傷心能源”,打開交易軟件就能看到一片“青青草原”。而上市公司股價的表現背后也受業績或業績預期的影響。
4月25日,同花順數據顯示,鋰電池板塊整體下跌3.71%,中科電氣、長遠鋰科、富臨精工、德方納米、天力鋰能等公司跌幅居前。
24日,多家正極材料和鋰礦相關上市公司披露一季度業績,普遍同比下滑明顯。江特電機4月24日晚披露的一季報顯示,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 7億元,同比下降 48.32%,實現凈利潤5064.81萬元,同比下降92.39%。
據了解,江特電機是宜春市的鋰礦龍頭企業,主要業務為鋰云母采選及碳酸鋰加工、特種電機研發生產和銷售。江特電機表示,公司一季度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鋰鹽產品銷量減少、銷售價格下跌。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5日,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為17.65萬元/噸,下跌趨勢仍未止住,較2022年11月高點56.75萬元/噸已經跌去68.9%。同一天,國內氫氧化鋰均價為19.05萬元/噸,較2022年11月56萬元/噸的價格高點跌去近66%。
由于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鋰鹽產品是鋰電池正極材料的主要原材料,所以鋰鹽需求不振、價格大跌的背后也反映了正極材料市場的供需失衡。天力鋰能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收5.8億元,同比減少14.63%,實現凈利潤約49.95萬元,同比減少99.15%。
據了解,天力鋰能主要從事鋰電池三元材料及其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近期在深交所互動易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影響到下游采購需求,直接影響到訂單下滑,導致開工率下降。
同樣處于正極材料賽道的其他上市公司一季度也遇到了利潤下滑的挑戰。長遠鋰科一季度實現營收19.34億元,同比下降42.99%,實現凈利潤92.94萬元,同比下降99.69%。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龍頭企業湖南裕能一季報顯示,公司該季度實現營收131.76億元,同比增長115.81%,實現凈利潤2.81億元,同比下滑72%。公司表示,在碳酸鋰原材料價格下跌期間,消化庫存導致營業成本增長幅度(169.99%)高于收入增長幅度。
“可以看到,除了碳酸鋰之外,其他鋰電材料包括六氟磷酸鋰跌幅更猛。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這類液態電池基礎材料產能全面過剩在2022年就已經初見端倪,到了2023年全產業鏈層級的產能過剩持續發酵愈演愈烈,正是拉胯鋰電池板塊一季度整體業績的元兇之一。”陳佳分析道。
需求拐點將在何時到來?
整體來看,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下跌、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不及預期,主要受到產品供需失衡的影響,其中最下游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在今年出現了大幅放緩。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5萬輛和15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7.7%和26.2%,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26.1%。
而2022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也就是說,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還是“翻倍式增長”,今年一季度就降到了26%左右漲幅,需求增速下滑明顯。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碳酸鋰等鋰鹽價格何時止跌,就是鋰電池板塊何時走向供需平衡的關鍵節點。那么這個節點將在什么時間到來?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目前鋰鹽價格已經接近底部,預計出現拐點的時間將在不久之后到來。”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鋰鹽市場面臨過剩的情況,加上及全球經濟放緩等因素導致鋰鹽價格下跌。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鋰鹽市場供應過剩的情況將會持續,因此,鋰鹽價格可能會繼續下跌或保持穩定,但長期看,隨著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和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鋰鹽需求將逐步增加,市場供需矛盾可能會得到緩解。”
實際上,目前在國際和國內鋰鹽價格存在一定差異。此前記者曾致電贛鋒鋰業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以氫氧化鋰為例,目前海外的報價相對“較好”。
陳佳表示:“由于國內、國際市場鋰電池上游材料價格波動性存在系統性差異,預期在國內市場價格戰效應逐漸放緩。在上下游產業鏈兩端壓力逐漸釋放的條件下,鋰電板塊的業績目標將出現拐點式修復,帶動上游材料價格出現拐點式提升。”
“但是,從技術進步不可逆轉的角度分析,傳統鋰資源等上游材料的需求想要恢復到一兩年前那種狂熱的水平線已經不太現實了。相反,對一些由新技術催生的新上游材料需求會有逆轉式的爆發性增長。中國產業鏈各端企業必須做好準備,未雨綢繆,抓住當前中國新能源產業鏈自主創新加速、科技進步的契機,通過企業戰略層級的創新來實現高質量發展。”陳佳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