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8 10:36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最近監管部門對部分壽險公司做了窗口指導,3.5%復利的終身壽險產品可能即將停售,如果有配置需求,建議盡快投保鎖定收益。”某頭部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最近監管部門對部分壽險公司做了窗口指導,3.5%復利的終身壽險產品可能即將停售,如果有配置需求,建議盡快投保鎖定收益。”某頭部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近年來,隨著定期利率持續走低、理財產品波動加大、大額存單產品一單難求,以復利遞增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成為不少穩健型投資者的“心頭好”。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險企出于控制負債成本、降低利差損風險的考慮,3.5%利率終身壽險產品或將停售。投資者應根據家庭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等具體情況按需配置,切忌受“停售”炒作影響盲目跟風。
“炒停潮”來襲
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炒停潮”再次來襲,多個理財經理表示,利率3.5%的終身壽險產品將于近期停售,建議感興趣的投資者盡快配置。
“3.5%復利計息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可能5月初就停售了,以后再發行新的同類替代產品時利率就要按照3%來算了。”招商銀行北京海淀區某支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
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網點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部分險企利率為3.5%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已經下架了,目前我們代銷的幾款估計近期也會停售,利率3%的同類產品已經在走發行前審批流程了。”
“具體下架時間我們也在等通知,現在投保還來得及。利率下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之前相似的保險產品利率能達到4%以上,現在只有3.5%了。”某頭部險企銷售人員說。
時間拉長來看,本次產品停售之說或早有端倪。去年11月,監管部門對部分人身保險產品問題進行通報,并開展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專項風險排查工作。排查重點包括但不限于:增額比例超過產品定價利率、利潤測試的投資收益假設超過公司近5年平均投資收益率水平、產品定價的附加費用率假設明顯低于實際銷售費用等。彼時,已有部分高利率產品因發現存在上述問題,而遭遇停售。
控制負債成本
談及本次利率的調整原因,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稱,主要是出于控制負債成本與投資風險的考慮,降低利差損風險。
根據相關規定,保險期間一年以上的產品,保險公司在厘定保險費時,應根據公司歷史投資回報率經驗和對未來的合理預期及產品特性按照審慎原則確定預定利率。
“由于近年來市場利率趨勢性下行且權益市場不確定性增加,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持續低迷。若投資端的收益無法覆蓋負債端成本,就會產生利差損風險,進而可能引發保險公司經營風險。”某保險資管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遏制保險資金追求高收益帶來的風險,控制個別公司激進經營,導致行業惡性競爭。銀保監會提倡“降低預期收益率、提高產品保障水平”政策,要求保險公司限制高收益型產品,降低利率水平,加大保險責任保障力度,防范風險。
東吳證券分析師葛玉翔分析稱,從短期來看,引導降低負債成本將大幅刺激產品銷售,尤其是普通型養老年金及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長期年金,老產品停售炒作難以避免。中期來看,預定利率跟隨評估利率下行,保險公司分紅險占比提升,傳統險業務占比下降,雖然儲蓄型業務吸引力略有下降,但分紅險占比提升有望緩解人身險公司剛性負債成本壓力。長期來看,有望引導人身險公司降低負債成本。
不應盲目跟風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通常采取期交模式,保費可分三年或五年交滿。從第二個保單年度起,各保單年度的保險金額按基本保險金額的3.5%以年復利形式增加。
“3.5%的復利利率是寫入合同的,不管未來市場利率如何變化,利率都不會變,基本上第五年就開始產生收益,適合長期投資,防范利率下行趨勢。”招商銀行北京西城區理財經理周南說。
此外,他還表示,增額終身壽險與普通終身壽險的不同之處在于,保單的保險金額會隨時間持續遞增,持有時間越長,現金價值會越來越高。若投保人在投保期間發生意外,有相應的身故、全殘保險金賠付。
從理財經理提供的測算示例可看出,終身壽險產品與普通存款產品有較大差別,若投保人在5年內退保,那么保單的現金價值將受到較大折損。例如,第一年交納保費100萬元,若在該年度選擇退保,則僅能退回21余萬元。但若長期持有,在“增額”與“復利”的加持下,該產品年化利率較為可觀。
業內人士認為,保險公司及銀行等代銷渠道的工作人員,在營銷產品時應回歸“保險姓保”的本質屬性,不應夸大此類產品的理財和儲蓄功能,以免誤導消費者。而消費者在購買此類金融產品時,應根據家庭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等具體情況合理配置,不應盲目跟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