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14:44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37億元、3.07億元和4.2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8億元、-2.98億元和-2.64億元,尚未實現盈利。...
智能語音AI企業思必馳的科創板IPO之路被按下了暫停鍵。
5月9日晚,上交所官網顯示,上市審核委員會召開2023年第34次審議會議,根據審議結果,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未通過。
或“兵敗”硬科技與經營持續性
思必馳IPO兵敗何處?
查閱上交所公告,上市委會議現場問詢的主要問題有兩個:
其一,結合核心業務的市場競爭格局、核心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布局、核心技術的科技創新體現、核心技術與主要產品的升級迭代周期和研發儲備等,對比同行業可比公司,說明公司核心技術的硬科技屬性、差異化競爭的有效性。
其二,結合行業競爭格局、龍頭企業近三年經營情況,進一步說明公司預測未來四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的合理性和審慎性;同時結合公司報告期持續虧損、凈資產大幅下降等情況,說明公司經營能力的可持續性。
查閱招股書,思必馳是國內專業的人機對話解決方案提供商,自主研發了全鏈路智能語音及自然語言交互關鍵技術,包括音頻信號處理及分析、語音及說話人識別、語音合成、自然語言理解及分析、知識圖譜、問答及自然語言生成、對話管理及智能推理決策、多模態交互等。公司以“溝通萬物、打理萬事”為使命,提供軟硬件結合的AI技術與產品服務,實現普適的智能人機信息交互。
同時,思必馳圍繞“云+芯”進行業務布局,基于公司自主研發的全鏈路智能對話系統定制開發中臺和人工智能語音芯片,在智能家電、智能汽車、消費電子等物聯網領域,以及以數字政企類客戶為主的生產、生活和社會治理領域(涵蓋金融服務、交通物流、地產酒店、政務民生、醫療健康等行業場景),提供智能人機交互軟件產品、軟硬一體化人工智能產品以及對話式人工智能技術服務。
但思必馳當前的財務情況頗為“捉襟見肘”。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37億元、3.07億元和4.2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8億元、-2.98億元和-2.64億元,尚未實現盈利。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合并口徑未分配利潤為-6.73億元,存在大額未彌補虧損。報告期各期,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1129萬元、-26263萬元和-25974萬元。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均為負值,且規模逐步擴大。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股東權益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所有者權益分別為7670萬元和9334萬元,分別較上年末下降了44.68%和36.36%,主要是由于公司尚未實現盈利,未彌補虧損擴大所致。
一眾機構加持“無果”
查閱招股書,思必馳創始團隊可謂“學霸云集”:CEO高始興、首席科學家俞凱和聯合創始人林遠東,均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思必馳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高始興和俞凱,兩人分別直接持有公司11.5285%和7.9589%的股份。
從簡歷看,高始興、俞凱、林遠東是劍橋大學校友,俞凱、林遠東還是清華大學校友,兩人同在2002年從清華畢業,思必馳股東中的啟迪創新則是清華背景,思必馳算是一個校友聯合創業的樣本。
除實控人外,持股較多的達孜積慧是思必馳的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持股平臺。
另外,思必馳股東中擁有阿里網絡、聯想之星等一大批投資機構。
查閱資料,如阿里系、聯想系先后都對思必馳進行了投資。2015年,阿里網絡斥資1億元參與思必馳B輪融資,并在2016年C輪融資中再次參投2億元;而更早前,2012年,思必馳完成A輪融資,獲得聯想之星1000萬元的投資金額。
在報告期初,阿里網絡為思必馳的第一大股東;目前阿里網絡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3.2197%。
據查,本次思必馳擬發行股份不超過4001萬股,且不低于本次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10%,擬募集資金10.33億元,募資擬用于全鏈路對話式AI平臺建設及行業應用解決方案項目、面向物聯網的智能終端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IDC報告,思必馳自2021年起,在中國語音語義市場份額排名保持第四。其中,2021年公司市場份額占比約為3%,科大訊飛(占比 11%)、阿里(占比7%)、百度(占比6%)占據了行業前三位,其中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憑借自身用戶流量搶占市場份額,市場參與者眾多,但不同服務商布局多樣化,呈現差異化競爭態勢。
“AI產業目前競爭極為激烈,思必馳在相關細分領域也并未有領先優勢,一旦IPO失敗后續融資無法跟上,競爭力或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一家AI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