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2 08:56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李瑞峰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閱讀該公司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鍋圈食匯的收入主要靠加盟店,該公司的費用主要集中在廣告及推廣開支上,而其研發投入比較吝嗇。此外,該公司所處行...
《電鰻財經》文 / 李瑞峰
4月4日,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鍋圈食匯)港交所IPO第一次呈交了招股說明書。據招股書披露,鍋圈食匯是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資企業)旗下明星品牌,項目成立于2017年,是國內知名的食材連鎖超市,也是在家吃飯餐食解決方案品牌,歷經六年發展,鍋圈已升級為——社區餐飲數字零售化知名企業。
目前,鍋圈食匯的門店和線上業務已經覆蓋火鍋、燒烤食材、飲料、一人食、即烹套餐、生鮮食品、西餐和零食等品類,滿足社區百姓多種居家需求。
在閱讀該公司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鍋圈食匯的收入主要靠加盟店,該公司的費用主要集中在廣告及推廣開支上,而其研發投入比較吝嗇。 此外,該公司所處行業門檻低,其選擇“賽道”不清晰,存眾多競爭對手。鍋圈食匯的食品還多次遭消費者投訴。
收入靠加盟店 研發投入“吝嗇”
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加盟業務可謂是其重要的收入來源,這也意味著鍋圈與加盟商屬于強綁定狀態,加盟門店的表現關乎到鍋圈的業績。
鍋圈食匯表示,自營店目的是為加盟店提供一個模式,以及作為創新門店運營管理策略及工具、營銷活動等的試點,再將其引入加盟店;而加盟店的成功及質量最終取決于加盟商本身,所以公司的經營業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加盟店的業績,若表現欠佳的門店數量較多,將對鍋圈收入及盈利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除了來自加盟的收入,鍋圈食匯從各路資本大佬那里獲得資金也不少。該公司在招股書中披露的融資信息顯示,該公司的主要前投資者的資料一欄中包括不惑創投、IDG、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關聯公司成都全益、物美科技、茅臺基金等。
圖片來源:招股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鍋圈食匯一直在品牌認知度上下功夫,尤其是在營銷上投入了大手筆,包括委任名人品牌大使并在宣傳材料中介紹、知名電視廣告、線下廣告進行營銷等。招股書顯示,從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2.2億元、6.29億元和6.24億元,其中廣告及推廣開支分別約為0.4億元、1.85億元和1.38億元。鍋圈食匯表示,營銷策略的有效實施對公司的銷售增長至關重要,由于過往投資的廣告及推廣活動已經建立起相當的品牌影響力,因此在2022年減少了相關投資。但該公司在研發投入上比較“吝嗇”,同期的研發成本僅分別為20萬元、350萬元和1000萬元。
業內人士指出,通過規模化布局和營銷加持讓鍋圈食匯迅速出圈。不過,該公司的商業模式本質上仍是加盟連鎖,產品和模式門檻較低。同時,該模式的收益率不高,且依賴門店的營收增長,一旦營收增速放緩,則意味著該商業模式觸及“天花板”。
“賽道”不清晰 受競爭對手圍攻
鍋圈食匯在其官網表示,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條中國家庭廚房的食材供應鏈,產品質價比高,價格具有競爭力。供應鏈現有3大生產基地,3大食材研發中心,品類上游銜接279家食材供應商,買手直溯源頭、全球采購,價格極具競爭力。鍋圈的供應鏈采購能力在火鍋賽道目前屬于頭部。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鍋圈食匯所處行業門檻較低,鍋圈食匯做的是“把火鍋相關的食材單撿出來,放到同一個場景里,并沒有什么技術門檻,甚至于任何一家超市或者大賣場更改一下陳列就能做到。
此外,由于SKU較多,鍋圈食匯所處行業內的公司都走的是ODM、OEM路線,也就是貼牌代工。截至2022年12月31日,鍋圈食品合作的食材供應商超過279名,對該公司管理能力有較高要求。
而且,鍋圈食匯的供應商曾出現問題。曾有媒體報道,2019年,鍋圈食匯的千頁豆腐供應商泌陽縣鑫發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因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從事餐飲服務被處罰,2021年因使用清洗消毒不合格餐具再次被罰;毛肚生產商重慶市凱鴻食品有限公司,在2019年、2020年、2021年連續三年分別因采購、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原料、生產經營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定量包裝含量不符合國家規定、生產經營無標簽或標簽不符合規定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等原因被罰。
當鍋圈食匯還在為供應商的食材不達標而頭疼的時候,國內火鍋店已經在疫情后發展的如火如荼了。數據顯示,巴奴火鍋在2023年春節期間,河南多地的翻臺率多次超過8,最高翻臺達到8.81,呷哺呷哺集團的數據也顯示,其新開門店在今年3月平均翻臺率高達5,最高翻臺率達18.4,創歷史新高。
面對國內火鍋店的強力競爭,鍋圈食匯不得不通過講故事來表現“高大上”。招股書顯示,鍋圈食品自述為一個在家吃飯餐食解決方案品牌。除了火鍋食材,還提供飲品、一人食、即烹餐包(預制菜)、生鮮食品、西餐和零食等,但占比并不高,報告期各期分別僅占總收入的12.3%、12.7%和14.1%。
圖片來源:招股書
鍋圈食匯也曾想多元化。2020年,鍋圈食匯推出了方便速食品牌“憨憨”,產品包括自熱米飯、自熱火鍋等方便食品;2021年8月,又推出鹵味品牌“鹵拉拉”。此后,該公司又盯上了“新風口”預制菜,推出了諸如豬肚雞套餐、金湯肥牛套餐等產品。
然而,在眾多競爭對手的圍攻下,上述業務對該公司的業績的貢獻猶如曇花一現。在預制菜業務上,目前鍋圈食匯旗下僅有三家生產肉制品、丸類及調料的工廠,及持股一家蝦滑生產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以凍品為主要產品的鍋圈食品甚至沒有自建物流。報告期內,提供冷藏、運輸等供應連管理服務的供應商B已由第三大供應商躍居成為第一大供應商,采購額分別為1.71億元、1.98億元和3.39億元,已成為該公司一大收入支出。
多次因食品質量被投訴
作為一家食材連鎖超市,鍋圈食匯也面臨食品質量問題的困擾。黑貓消費者投訴平臺顯示,目前該公司已累計被投訴141次。
一位消費者在投訴留言中描述:2023年3月20日晚,鍋圈商城商家推廣拉新,宣傳送99-10優惠券。 該消費者于是尋求家人手機注冊參與,經過繁瑣步奏之后,該消費者新號成功注冊! 新號注冊之后,實際贈送129-10元優惠券(應贈送99-10優惠券) ! 商家虛假宣傳。 導致已加購物車商品無法按照宣傳使用99-10優惠券。 并且在隨后的購物之中,因為優惠劵無法使用,對該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事后商家主動承認,但認為是系統錯誤。該消費者不認可商家說法,要求按照消法賠償損失!
5月29日,另一消費者在投訴留言中描述:該消費者在鍋圈食匯泉州豐澤區津淮街店買了一盒肥牛,送來盒子上沒有生產日期也沒有保質期,問商家,商家說是太忙了忘記貼?還說工廠送來是一大箱的肥牛,有一個總的日期,而他們是加盟商,廠家把肉樁送過去,他們自己刨片包裝,所以是看散裝保質期而不是肉樁的保質期。該消費者質疑:消費者怎么知道肉是什么時候切的,保質期是到多久?
5月28日,另一消費者在鍋圈食匯的真空包裝肉里面吃出了頭發。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