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2 14:41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股價短期劇烈波動,反映出投資者對“江西豬王”正邦科技未來走向的預期未定。背負著近兩年合計虧損超300億元、去年資產負債率接近150%的重壓,正邦科技嘗試通過縮減產能、...
5月31日,正邦科技(股票簡稱:*ST正邦)股票再度漲停,收獲近12個交易日的第8個漲停板。而就在半個月之前,這只股票一度連收7個跌停板,股價最低到達1.87元/股,令股民擔心是否會走向“面值退市”。
股價短期劇烈波動,反映出投資者對“江西豬王”正邦科技未來走向的預期未定。背負著近兩年合計虧損超300億元、去年資產負債率接近150%的重壓,正邦科技嘗試通過縮減產能、出售資產、與其他企業合作等方式自救,預重整也于近期獲得10家意向投資人提交投資方案。
業內人士指出,正邦科技巨大的資金壓力,主要是前期兇猛擴張所致,“瘦身”有助于“止血”,但能否翻盤,仍與主營業務中生豬價格走勢相關。
股價動蕩一度面臨退市危機
這個5月,正邦科技的股價走勢極為動蕩。
因2022年年報凈資產為負值,2023年5月5日,正邦科技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為*ST正邦,漲跌幅限制由10%變為5%。同日,正邦科技披露公告稱,東方金誠信用評級委員會因正邦科技票據逾期、生豬銷售情況不佳等原因,認為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下降,流動性壓力極大,決定下調正邦科技主體信用等級、“正邦轉債”信用等級為CCC,評級展望維持為負面。
披星戴帽之日起,正邦科技七連跌停,并在5月15日創下近年最低收盤價1.87元/股,面臨退市風險。根據相關規定,若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股,該公司股票將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交易。
當投資者熱議正邦科技是否會因股票面值退市時,5月15日晚,正邦科技宣布,與江西省供銷冷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供銷冷鏈”)達成10億元項目合作意向。雙方計劃在產業投資、供應鏈業務、冷鏈倉儲、冷鏈物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已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有效期為5年。
正邦科技稱,生豬價格低迷疊加上輪周期已形成的業績壓力,對公司的經營穩定性帶來挑戰。本次與江西供銷冷鏈合作,有利于緩解公司經營壓力,借助雙方資源優勢實現合作共贏。
5月16日起,*ST正邦股價上揚,連獲6個漲停板,盡管仍有波動,但暫別面值退市危機。5月30日晚,正邦科技發布公告稱,擬于6月5日召開正邦轉債2023年第一次債券持有人會。5月31日,正邦科技再度漲停,報價2.39元/股,成為近12個交易日內的第8次漲停。
激進擴張導致資不抵債
讓正邦科技感到壓力的不只有資本市場的表現,作為前幾年甚是風光的“江西豬王”,正邦科技近兩年的經營卻步履維艱。
4月29日,正邦科技披露2022年年報,營收同比下滑69.76%,凈利虧損133.87億元,成為A股上市養豬企業的虧損王。正邦科技在年報中坦言,受國內市場生豬價格沖擊等因素影響,公司資金緊張,流動性短缺,導致部分債務逾期,生產性生物資產損耗較為嚴重。生豬養殖生產成績下降,養殖效率低下,“公司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和經營危機,公司核心競爭力嚴重受損”。
截至2023年一季度,正邦科技負債合計348.41億元,資產負債率升至156.99%,資金壓力遠超其他上市養豬企業。
目前,上市養豬企業有二十余家,為何正邦科技虧損、負債問題格外嚴重?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向新京報記者表示,2020年是國內有史以來豬價最高的時候,當時,正邦科技的擴張規劃屬于養豬企業中最激進、兇猛的一類。
2020年年報顯示,正邦科技是當年國內引種規模最大的企業。同時,公司上半年搶占大量土地環保指標,年內發行16億元可轉債,定增募集資金75億元,用于新建母豬繁殖、生豬養殖等項目,支持公司產能快速擴張,大力布局自繁自養產能。馮永輝表示,豬價高位時期,新建產能的擴張成本是非常高的,“2020年,買一頭小仔豬要花2000元,而現在賣一頭200斤的大肥豬可能也才1500元左右”。
然而,大量投入的資金和大幅擴張的產能并沒有獲得預想的收益,反而導致巨大的風險。正邦科技在2022年年報披露,待公司2021年產能快速釋放時,正趕上國內市場生豬價格低迷的情形,致使公司生豬養殖業務承受一定業績壓力。2021年、2022年,正邦科技由盈轉虧,且連續兩年虧損過百億元,資產負債率相繼攀升至92.60%、148.41%。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負債率超過100%意味著資不抵債,屬于股東的資產歸零,從財務角度講,已經可以申請破產。
壓縮產能“瘦身”求生
為求自救,正邦科技對生豬產能進行大幅縮減。2022年,正邦科技全年生豬出欄量為844.65萬頭,較2021年的1492.67萬頭下降約43.41%。
馮永輝認為,四成去產幅度在行業里是比較大的。為了活下去,資金越緊張的養豬企業,對自己下手越狠,去產能幅度越大,但砍產能也代表砍營收,還是要企業結合自身情況做選擇。“雖然削弱了很多產能,但按地區來看,當地其他養豬企業的體量仍未趕上正邦科技,它依然是江西養豬市場的老大。不過,從全國來看,正邦科技已掉出養豬企業前三名競爭。”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2021年A股養豬企業年出欄排名中,第二、三名正邦科技、溫氏股份僅差一百多萬頭,但到2022年,溫氏股份憑借1790.86萬頭出欄量位列第二名,出欄量不及溫氏股份一半的正邦科技滑落到第四名。
近期,各家豬企紛紛公布或調整2023年出欄目標,正邦科技卻遲遲沒有聲音。對此,新京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咨詢正邦科技,正邦科技證券部人員稱,公司目前情況比較特殊,當前階段的生產經營、出欄等,還是以穩定現金流為主。出欄目標、養殖成本均未對外披露,未來出欄計劃可能會有一些波動,確定性不是特別大。
同時,正邦科技證券部人員提到,公司也在通過其他“瘦身”方式緩解壓力,“公司自2021年就開始精簡種豬,節省開支。另外通過出售一些閑置資產給外部公司的方式回流資金,比如去年就出售了部分豬場給雙胞胎公司和湖北省糧食公司。不排除今年有進一步瘦身的可能性,但現在還沒有通知。”
5月18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正邦科技表示,將通過系列舉措提質增效,包括保留核心種群,有序開展育種工作,推動養殖業務轉型和發展;核銷及處置閑置及低效資產,清退冗余產能,以盤活公司資產,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以成本管控為導向賦能養殖業務,提升精細化管控,助力降本增效;主抓內部管理,優化組織結構,聚焦區域,加速業務變革以提升經營效率。
此外,正邦科技也試圖通過部分跨界合作優化經營狀況。除前述與江西供銷冷鏈的戰略合作外,正邦還在2022年與國家電投集團浙江分公司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3年內建設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量約1000萬千瓦時,預計投資總額達到400億元左右。正邦科技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表示,該項目前期主要由國家電投投資建設,正邦科技將通過租賃屋頂收取租金,不涉及資金流出,目的是加速現金回流,盤活資產。
在沈萌看來,縮減產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企業債務負擔“止血”,合作項目則是希望給上市公司帶來更多增量收益,一步步改善資產負債結構。
預重整已有意向投資人
除了調整經營之外,正邦科技還已經進入預重整程序,并希望推動重整成功,以化解危機。
2022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南昌中院”)決定,對正邦科技啟動債權人錦州天利糧貿有限公司申請的預重整,預重整期間3個月。2023年1月和4月,南昌中院先后兩次延長正邦科技預重整期,到2023年7月21日止。
5月29日,正邦科技披露預重整事項最新進展稱,報名期限內,共有11家意向投資人(聯合體視為1家意向重整投資人)報名參與正邦科技重整投資并足額繳納保證金。經進一步溝通及篩選,10組意向投資人(原11組投資人中2組合并)均已提交重整投資方案,并追加繳納投資保證金1000萬元/組,合計繳納投資保證金2000萬元/組。正邦科技及臨時管理人將在法院的監督指導下,通過遴選程序確定最終中選投資人。
正邦科技表示,雖然公司已啟動預重整,但能否進入重整程序存在不確定性。如果法院裁定受理申請人提出的重整申請,深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交易實施疊加退市風險警示。如果重整順利實施完畢,將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資產負債結構,推動公司回歸可持續發展軌道。不過,沈萌認為,重整等措施雖然可以緩解壓力,但未必能徹底扭轉局面,正邦科技仍然要繼續進行減債、盈利的努力。
正邦科技還提示,即使法院正式受理重整申請,公司后續仍然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并被實施破產清算的風險。如果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風險。
沈萌表示,對于正邦科技而言,關鍵是減少債務,增加業績,恢復正常經營。除此之外,正邦科技才可能考慮債轉股等更積極的措施,進一步降低負擔。不過,由于生豬價格長時間偏低,生豬業務又是其主要營收,正邦科技是否能夠實現翻轉,仍然有不確定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