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5 10:31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股票面臨退市風險,上市公司實控人出手增持,護盤意味明顯。6月2日,*ST新海(0.970,-0.05,-4.90%)(維權)漲停,收盤報1.02元/股,面值退市危機暫解。但根據今年1月份證監會...
今年以來,A股偏弱震蕩,觸及面值退市公司數量增加,以增持護盤的ST公司和*ST公司明顯增多。記者據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以來,已經有11家ST公司和*ST公司發布實際控制人、高管增持公告,而去年同期僅2家。上述11家公司中,有9家公司股價已經低于或接近1元/股。
“全面注冊制實施以來,ST公司退市壓力進一步加大,部分公司股東希望通過增持以及其他并購重組的方式,來重建信心和擺脫困境。”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技術上角度來講,增持有可能會解決短期的問題,但中長期來看,上市公司還是要著眼于高質量發展才能給予投資者更多的信心。
增持護盤難改退市命運
6月1日晚間,**st新海發布3份公告,包括公司實際控制人增持超過1%、實際控制人下一步增持計劃以及公司面臨面值退市風險。
股票面臨退市風險,上市公司實控人出手增持,護盤意味明顯。6月2日,*ST新海(0.970, -0.05, -4.90%)(維權)漲停,收盤報1.02元/股,面值退市危機暫解。但根據今年1月份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因2014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及2019年半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公司2016年至2019年連續4年財務指標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退市風險依舊高懸。
申萬宏源(4.670, -0.02, -0.43%)證券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股價低于或接近1元/股的公司,往往面臨大量不確定因素,如巨額壞賬、債務風險、訴訟風險等。通過增持來規避退市風險,本身就有很大風險。
從實際情況來看,發布增持公告后,多數ST公司股價有不同程度提振,有些公司甚至連續漲停。但是,也有公司股價依舊下跌,無法避免退市局面,如st美置、**st宋都,在發布實施增持公告后,依舊觸及面值退市指標。
公司公告顯示,5月30日,ST美置(0.580, 0.00, 0.00%)因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收到深交所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另外,截至6月2日,*ST宋都(0.550, -0.03, -5.17%)(維權)收盤價為0.58元/股,已連續13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即使后續7個交易日連續漲停,也將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而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
增持方案可操作性受關注
在增持公告密集發布背后,監管部門亦時刻關注,緊盯增持計劃的可實施性,以防“忽悠式”增持。如上述*ST新海,在公司發布增持計劃當晚,深交所關注函接踵而至,要求公司核查增持主體是否具備完成新一輪增持計劃的資金實力,增持計劃是否具備可實現性等。
此外,對于存在明顯問題的增持計劃(增持價格偏離公司股價較多),交易所亦及時出手。如深市某*ST公司6月1日發布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增持計劃,增持價格設置為不低于0.95元(含)/股。但當日公司收盤價為0.75元/股,已連續12個交易日低于1元/股,如果公司股價不能回升至0.95元/股以上,股東不會出手增持。次日,深交所對公司發布關注函,要求公司詳細說明設置本次增持價格不低于0.95元(含)/股的主要考慮、可執行性,并充分揭示相關不確定性風險等。
近年來,監管部門對“忽悠式”增持加強監管,除了在方案發布后及時發布關注函,如果上市公司未履行增持承諾或計劃,也會收到監管罰單。
今年4月份,上交所對山鷹國際(2.240, 0.00, 0.00%)控股股東增持承諾延期事項發出監管工作函。根據公司制定的《責任目標考核激勵管理辦法(2021-2025年)》,因公司2021年未達成責任利潤考核目標,控股股東應于4月16日前出資2.7億元進行二級市場增持,但因資金安排、時間規劃因素未能如期實施。
“對于損害中小投資者權益以及擾亂市場秩序的違規行為,監管部門打擊的力度和強度不會減少。”陳靂表示。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教授鄭彧認為,增持公告本身就是一種特定的信息披露行為,新證券法特別對于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的公開承諾納入了信息披露的要求,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需承擔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的義務。因此,如果上市公司發出公告,但公司或控股股東沒有執行,致使投資者遭受損失,需按照新證券法第85條的規定承擔相關的賠償責任。
投資者要多“看里子”
隨著全面注冊制實施,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加速形成。據統計,今年鎖定面值退市的公司已經超過10家,將超過2021年高峰(7家),刷新A股面值退市紀錄。專家認為,普通投資者不能被增持公告帶來的短期股價上漲蠱惑,而要認真研究公司本身情況和基本面,遠離“1元股”或退市風險公司。
如上述*ST新海,即便暫時脫離面值退市風險,待行政處罰決定正式下發,公司距離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不遠。
桂浩明表示,普通投資者要遠離股價在1元/股以下的股票。首先,資本市場是公開透明的,公司股價因為嚴重低估而偏離至1元/股以下的概率比較小,這些公司往往存在經營風險。而且,公司一旦退市,流動性大打折扣,投資者大概率將面臨虧損。
鄭彧表示,影響股價的因素不僅有供求關系,還有最基礎的“內在價值”,甚至“內在價值”的影響應該是超過“供求關系”的。因此,對待大股東或者公司的增持或回購行為,廣大投資者不僅應該“看面子”,還應該“看里子”,理性、冷靜地看待這些行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