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8 10:02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李亞男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延期回復多達五次后,6月7日,ST澄星終于披露了對《關于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及公司股票申請撤銷其他風險警示事項的信息披露監管問詢函》(以下簡稱“問詢函”)部分問題的...
在延期回復多達五次后,6月7日,ST澄星終于披露了對《關于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及公司股票申請撤銷其他風險警示事項的信息披露監管問詢函》(以下簡稱“問詢函”)部分問題的回復公告。
記者注意到,此次回復中,ST澄星僅對其2022年年報相關問題進行了回復,而對公司股票申請撤銷其他風險警示事項的相關問題,ST澄星則表示仍需進一步核實后回復。
五次延期
回復問詢函
2023年3月29日,ST澄星曾披露,因2021年度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審計報告而引起的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已消除,且不存在觸及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據此,公司董事會已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撤銷對公司股票實施的其他風險警示。
4月12日,ST澄星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函,上交所對原控股股東江陰澄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償還事項、2022年年報中應收款項及在建工程等事項提出了問詢。
不過,由于ST澄星連續五次延期回復問詢函,并且至今未就關于公司股票申請撤銷其他風險警示事項作答,也導致公司“摘帽”進度進一步拉長。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ST澄星,該公司相關工作人員稱,“將盡快回復剩余問題,對‘摘帽’有一定信心。”
若能成功“摘帽”,如何改善經營業績也是ST澄星需要關注的重點。從今年一季度ST澄星的主要經營數據來看,1月份至3月份,公司主要產品黃磷、磷酸和磷酸鹽平均售價分別下降了7%、18.26%和12.44%,超過主要原材料下降幅度。
隆眾資訊黃磷分析師董桂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黃磷產業景氣度偏弱,下游需求乏力,需求面支撐不足,磷礦石等原料延續弱勢運行。西南地區黃磷企業開工處于低位,大多開工企業低負荷運行,下游按需采購。”
“二季度初黃磷產品延續弱勢運行,到5月中旬黃磷產品價格出現回彈,在6月初漲至高位。但目前來看,黃磷企業后市發展仍需觀望。”董桂峰說道。
大額在建工程
遲遲未轉為固定資產
本次問詢函中,ST澄星賬面大額在建工程遲遲未能轉為固定資產頗受市場關注。
2022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年末,ST澄星尚有三個在建工程項目尚未完工,分別是新建欽州廠區配套工程、宣威磷酸氫鈣項目和高純度電子級磷酸項目,2021年至2022年累計投入約500萬元,期末余額合計4.13億元,工程進度相比2021年年末無進展,僅在2021年有392萬元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
ST澄星最新回復顯示,新建欽州廠區配套工程(以下簡稱“欽州碼頭項目”)于2015年11月24日正式開工建設,于2017年5月份完成碼頭水工主體結構施工,2018年7月完成綜合用房、門衛和邊檢樓、廠區至碼頭管架、管道和道路圍墻,于2020年11月完成消防泵房、水罐基礎和材料庫土建工程等,目前總共已投資3.22億元,已轉固碼頭綜合用房等234.61萬元,碼頭消防泵房及配電室工程392.88萬元。
宣威磷酸氫鈣項目及高純度電子級磷酸項目均于2019年開始建設,截至2022年12月份,宣威磷酸氫鈣項目已完成廠房主體工程、部分非標設備的制作,累計投資額4413.45萬元。高純度電子級磷酸項目已完成主體設備的采購和部分設備的安裝工程,累計投資額5418.56萬元。
有不愿具名相關會計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根據是否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標準來判斷,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首先需要工程支出發票(沒有發票可以根據工作量或合同暫估在建工程),在固定資產完工后,要有工程驗收記錄、工程結算單(竣工結算單),需要強制檢測安全性的固定資產(如壓力管道、配電設備等)還必須取得相關主管部門的檢查認定報告。只有上述單據都齊全了(無發票在建工程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也可以轉固,后續結算確認之后再調整固定資產原值),在建工程才可以轉為固定資產。”
而欽州碼頭項目如此大額的在建工程,近8年時間僅合計轉固627.49萬元,對此,ST澄星稱,前期因原控股股東資金占用的影響,碼頭項目投資的相關推進工作基本停滯,從而使得該項目一直未能按相關要求完成竣工驗收,未能達到使用狀態。
對于在建工程長期未能轉固,上述接受采訪的專業人士認為,需要警惕其背后可能產生的美化報表、減值不充分及虛增在建工程等情況。
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吳婉瑩告訴記者,“根據會計準則相關要求,如在建工程已達使用狀態并用于生產經營,需要將其調整為固定資產并按要求計提折舊。如果符合上述要求但不進行相關會計變更,需要注意是否出于減少當期費用、美化利潤表的目的。”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