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 13:57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資產配置多元化,成為儲戶和銀行的應對之策。多位銀行業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儲戶需要合理調整收益預期,做好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配置多元化的產品;銀行要向有更高附加值...
隨著新一輪降息落地,銀行存款利率已逐漸步入“2時代”。
6月以來,六家國有大行完成了新一輪存款利率調整;多家股份制銀行跟進調整存款掛牌利率,下調幅度為5到15個基點不等;多地中小銀行則緊隨其后,下調存款掛牌利率。
在當前的存款“降息潮”中,不少儲戶和銀行陷入彷徨。一邊是儲戶紛紛尋求資金增值的最優解:有人“跋山涉水”跨城存款,有人取出存款投向理財市場;另一邊是銀行面臨攬儲業務需求和降成本“兩難”,想方設法留住客戶。
資產配置多元化,成為儲戶和銀行的應對之策。多位銀行業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儲戶需要合理調整收益預期,做好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配置多元化的產品;銀行要向有更高附加值的財富管理等方向轉型,更好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共同促進財富保值和增值。
儲戶的彷徨:尋求資金增值最優解
新一輪“降息潮”下,儲戶還愿意把錢存進銀行嗎?儲戶手中的“閑錢”又將投向何處?這是擺在不少儲戶面前的新難題。
工作剛滿一年的王安(化名)手頭有了些錢,本打算近期存銀行定期,卻被突如其來的降息打了個“措手不及”,“存款利率一降再降,錢還要存銀行嗎?”
有儲戶發現不同地區的銀行存款利率存在差異。為尋求更高收益的存款利率,“跨城存款”熱潮漸起,部分儲戶開啟“特種兵”模式,“我專門做了攻略,坐高鐵去杭州存款,存了30萬,利率3.3%。”林衿(化名)稱,“在當前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現在能找到3%以上的存款利率非常難得”。
還有儲戶選擇將到期存款取出,投向理財市場。“錢存銀行得到的利息越來越少了。”家住上海的程先生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前段時間他關注到某國有大行5年期定存利率降低15個基點的公告。“如果30萬元存5年,利率就少了2250元。”程先生算了一筆賬,覺得錢存銀行“越來越不劃算”,不如買理財產品。
資金的流動,折射出儲戶對“資金增值”的焦慮感。數據顯示,我國存款增速持續放緩。今年5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46萬億元,同比少增1.58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5364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393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236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3221億元。
多位銀行業人士認為,存款增速可能繼續放緩,主要因為銀行持續下調存款利率,尤其是中長期存款利率,居民的預防性儲蓄意愿因此可能繼續下降,這將帶動居民存款增速進一步回落,導致更多資金流向理財市場。
在利率下行的市場預期下,居民尋求資產配置最優解的需求日趨升溫。“存款利率降低后,我還是會把部分錢存銀行‘吃利息’,但也在考慮要不要買些理財產品、國債等。”一位受訪儲戶坦言,當前的銀行利率對他的吸引力有所減弱,未來可能選擇將存款“搬家”至消費或投資。
銀行的彷徨:如何才能留住客戶
隨著存款利率持續走低,“如何留住客戶”成為各大銀行面臨的新考題。
“又到了年中沖存款的時候了,我還有700萬元缺口,完不成好崩潰呀!”華東一家銀行的客戶經理表示,雖然當前處于低利率的市場環境,銀行還是下發了不少任務,如何吸引和留住客戶讓他頗為“頭疼”。
儲蓄型保險產品成為銀行留住客戶的主推產品。“今年不斷降息,鎖定復利3.5%的保險產品要不要了解一下?”“3.5%預定利率壽險停售在即,想買趕緊買!”記者在社交平臺上發現,不少人正賣力推銷以增額終身壽險為代表的儲蓄型保險。
“聽客戶經理介紹,6月底之后3.5%的產品就會下架,我想趁這段時間趕個‘末班車’。”來自浙江的尹女士最近在考慮購買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她說,“感覺未來利率下行是個趨勢,想著提前鎖定長期收益。”
招商銀行(32.460, -0.71, -2.14%)上海某支行的一位客戶經理也表示,近期咨詢和購買保險的客戶不少,大部分看中了儲蓄型保險能夠鎖定長期收益的優勢。數據也可以印證保險銷售的火熱——今年前4個月,保險行業保費達2.3萬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壽險同比上升11.8%。
記者實地走訪了解到,3.5%預定利率壽險停售在即。“下半年可能會下調至3%,如果有閑置資金打算用于中長期配置,可以考慮。”一位保險銷售人士建議,在購買此類產品時,客戶要保持理性,要全面了解清楚產品,不要因擔憂3.5%利率產品即將停售而著急入手。
低利率常態化:如何打理好“錢袋子”?
在銀行低利率常態化的形勢下,儲戶應當如何打理好自己的“錢袋子”?多元化資產配置成為應對之策。
個人資產配置多元化是大趨勢。“我們給客戶的資產配置建議是,可用于投資的資金中,40%—60%可以投資保本保息產品,例如定期存款、國債、儲蓄險等,剩下40%左右可用于購買理財產品。建議投資者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進行配置。”某股份制銀行理財客戶經理表示。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居民要考慮自身的風險偏好、投資能力、投資經驗、可投資資產等多方面因素,圍繞自己的投資目標,進行綜合性資產配置。當前最關鍵的是“要調整心態和預期,平衡好風險和收益的關系”。
“對于風險偏好較低、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來說,可以在存款之外適當配置一些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以及儲蓄國債等產品。”董希淼分析稱,對于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追求相對較高收益的投資者來說,可以適當配置一些債券型基金、偏股型基金以及風險等級相對高一些的理財產品,也可以適當投資股票及貴金屬產品。
新形勢也催生著新機遇,銀行要做好客戶資產配置“顧問團”。光大銀行(3.010, -0.03, -0.99%)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銀行要向有更高附加值的財富管理、線上場景等方向轉型,更好滿足市場多元化、高質量金融服務需求;需要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平衡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在規模擴張的同時重視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經營可持續性,不斷優化資產結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