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4 02:3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藍科技觀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作為科技驅動的重要內容,數字技術進一步融入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農業生產不斷提質增效。...
【藍科技觀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作為科技驅動的重要內容,數字技術進一步融入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農業生產不斷提質增效。近日,光明多多垂直農業挑戰賽暨第三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落幕,新農人帶來的科技成果為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不斷賦能,拼多多作為平臺公司也為保障農產品穩定供給奠定基礎。
科技助力智慧農業 數字賦能鄉村振興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縱深推進,數字經濟加速融入農業生產各領域,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帶來重大機遇。2022年,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2.4%,全國大田種植信息化率超過21.8%。從“汗水農業”到“智慧農業”,一場顛覆性的農業革命已經拉開序幕。
作為連續舉辦了三屆農研大賽的主辦方,拼多多希望通過賽事,針對農業發展趨勢,探索解決種植技術的痛點與難點尋找解決方案。同時通過賽事,用AI賦能產業、加速數智化推進,進一步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為蔬菜種植提供有力數據支撐。
此次“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由幾十位不同領域、不同學科背景的年輕專家組成的四支戰隊從全球15支初賽隊伍中脫穎而出。經專家評委審定,何立中博士帶領的上海農科院隊最終摘得冠軍,并奪得“最高產量獎”。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賽博農人”隊榮獲大賽第二名與“最佳節能獎”。上海交通大學博導鮑華帶領的“生生不息”隊與極星農業創始人徐丹領銜的“生菜快長”隊并列第三。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馮志勇(左四)為冠軍團隊頒獎。付梵▏攝
賽事成果“走出”實驗室 “智”“質”雙飛
讓農民從“會”種地到“慧”種地,正如拼多多黨委書記、高級副總裁王堅所說,“拼多多將持續舉辦創新賽事,鼓勵大家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據了解,此前兩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中的不少技術已在賽后進行了推廣落地,幫助了中小種植者提升效益。
比如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獲獎團隊“智多莓”,目前已形成智能灌溉、智能溫室環控等硬件、軟件、算法產品,截至今年一季度已在遼寧、云南、安徽、內蒙古、上海、北京等地輸出40套系統。有農戶將自家的兩畝草莓接入該系統后,不僅實現了單產季增收三四萬元,還節省了近4000元的肥料成本,草莓產量也增加了30%。
本屆上海交大“生生不息”隊也是青年科學家的聰明才智與時代的需求結合起來的典型。這群參賽前沒種過菜的工科專家利用專業特長構建了輔助智慧栽培的信息化平臺。平臺不斷迭代,生菜快速增產,第三茬的生物量較第二茬增長86%,較第一茬增長135%。相信如果能把這款技術方案應用到廣袤的田間地頭,必能助力農戶增收與鄉村振興。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馮志勇(左四)為冠軍團隊頒獎。付梵▏攝
腳上沾滿泥土 步履不停搭建新農人“舞臺”
作為“腿上有泥、身上有土”的新電商,拼多多長期扎根農業,始終以農業的現代化和數字化為初心和使命,始終與中國農民、農業一起共同成長。據了解,拼多多近幾年持續加大農研投入,為全國農業專業人才提供展示與交流的平臺,為廣大青年深入農村生產一線提供實際的助力,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農業。
去年,拼多多與中國農業大學積極合作,首次以全國研究生創新實踐大賽的形式推出“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賽,在推進科技小院項目再升級的同時,又針對三農一線比較集中的問題針對性地設置了“科技創新類、應用創新類、產業創新類”三類參賽項目。2023年6月,拼多多又向中國農業大學捐贈1億元,設立了“拼多多-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基金”,支持中國農業大學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基礎研究和農業核心技術攻關方面進行探索。
與此同時,拼多多充分發揮互聯網經濟在助力農業產業發展、保障民生方面的積極作用,啟動了“百億農研”項目,聯合海內外多所高校共同舉辦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在田間地頭為農民農戶提供新案例、新經驗,努力推動著智慧農業的落地發展。有更多的年輕人“種地”,有更多的高學歷畢業生俯身走到農田,中國才能用腳下的泥筑起農業科技的壁壘。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