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2 07:09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期,多地陸續公布三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其中,不少地方將在9月底前完成全年新增債券發行任務。
近期,多地陸續公布三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其中,不少地方將在9月底前完成全年新增債券發行任務。
專家表示,地方債發行將在三季度迎來高峰。隨著新增地方債加快發行使用,穩經濟效能將持續釋放。結合當前經濟形勢看,下階段財政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增量政策工具有望出臺。
新增專項債發行料現“雙高峰”
根據華金證券統計,截至6月30日,已有19個省、計劃單列市披露了三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合計計劃發行14440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新增專項債、再融資一般債、再融資專項債分別擬發行1338億元、6886億元、3202億元、3014億元。
專家認為,地方債發行有望在三季度迎來高峰。興業研究分析師胡曉莉表示,在穩增長壓力加大、政府性基金收入承壓的情況下,地方債早發行、早使用的需求較大,新一批地方債額度大多在第三季度發行完畢。“預計三季度新增一般債、新增專項債分別為0.18萬億元、1.14萬億元,較2022年同期分別增加0.10萬億元、0.93萬億元,對第三季度經濟運行提供支撐。”胡曉莉說。
廣發證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新增地方債提前批額度已基本發行完畢,預計三季度地方債可能發行完剩余額度的80%,10月至11月發行完剩余額度的20%。
廣發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劉郁表示,從計劃發行新增專項債規模來看,披露三季度發行計劃的省份計劃發行新增專項債規模達到剩余額度的81%,新增一般債規模達到剩余額度的89%。從發行節奏來看,7月至9月新增專項債分別計劃發行3223億元、3093億元和1517億元,7月和8月可能成為新增專項債發行“雙高峰”。
更好發揮穩增長功效
從上半年地方債發行情況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今年地方債提前批額度較多、下達時間較早,因此一季度發力明顯。由于第二批新增地方債額度下達時間較晚,導致二季度地方債發行節奏放緩。“上半年地方債整體發行情況和2021年較為類似,進度慢于2020年和2022年同期。”溫彬說。
溫彬認為,當前,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內需不足問題依然突出,市場預期和信心有待改善,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仍需財政政策發力。
地方債是積極財政政策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地方債加快發行有助于拉動有效投資,發揮穩增長效能。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隨著今年剩余地方債額度下達至地方,新增專項債發行有望邊際提速,并在三季度基本發完,后續政策將側重支持專項債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提升資金使用效益,以更好發揮穩增長功效。
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回升
不少專家認為,下階段財政支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增量政策工具也有望出臺。
“積極財政政策將運用多種工具繼續發力。”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一方面,可能會加碼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提前落地“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推動基建、新基建加快建設,釋放投資需求,帶動下游產業鏈發展;另一方面,可能會再度動用專項債結轉額度或新增額度,不排除發行特別國債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的可能性。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認為,下半年,除了專項債發行進度可能進一步加快,還有可能動用專項債結存限額空間。此外,他建議,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加快推進實施“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
重大工程項目建設與資金保障高度相關。專家預計,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準財政”工具可能成為增量資金來源。去年,兩批金融工具合計投放7400億元,有力補充了一批基礎設施等領域重大項目資本金。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具有典型的逆周期特征,上半年在經濟復蘇較快時力度有所減弱,下半年有望重啟擴張。
“綜合來看,在專項債和可能推出的增量政策工具支持下,下半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回升,從而對穩增長形成有力支撐。”民生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譚逸鳴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