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5 15:46 | 來源:證券日報網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ST金圓為主營固危廢資源化利用的環保公司,近年來公司主營業務不振,開始向新能源材料領域轉型,包括收購多家礦業公司股權、投建西藏捌千錯鹽湖萬噸級鋰鹽項目等。...
因公司在年報中披露的碳酸鋰年產量與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上聲明的差異較大,ST金圓于7月24日晚收到深交所監管函。
深交所表示,公司在2022年8月25日投資者關系活動上表示,計劃2022年產出1500噸-2000噸碳酸鋰,同時公司多次在互動易上回復稱,捌千錯項目2000噸的產能設備均在持續產出、滿負荷生產、產能已穩定達到50%以上。而公司2022年年報顯示,當期新能源材料生產量僅為22.94噸,與前述信息披露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存在誤導性陳述。
產量遠不及計劃
ST金圓為主營固危廢資源化利用的環保公司,近年來公司主營業務不振,開始向新能源材料領域轉型,包括收購多家礦業公司股權、投建西藏捌千錯鹽湖萬噸級鋰鹽項目等。
其中,捌千錯鹽湖萬噸級鋰鹽項目計劃建成總計年產1萬噸碳酸鋰的生產線。根據公司于2022年1月6日公布的投資捌千錯鹽湖項目相關公告,一期建成產能2000噸/年現場擴大試驗裝置,力爭在2022年5月底實現產品下線,并達產達標;二期在2000噸/年擴大試驗裝置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建成8000噸/年生產裝置,力爭在2022年11月底完成產品下線,并達產達標。公司2022年8月25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也顯示,公司按原計劃2022年產出1500噸-2000噸碳酸鋰,2023年產出8000噸-10000噸碳酸鋰。
相關公告顯示,公司的確在2022年完成了年產2000噸碳酸鋰產線的建設,并產出銷售了首批碳酸鋰產品,但產量與原計劃及此前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聲明的說法出入較大。
2022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新能源材料板塊捌千錯項目2000噸碳酸鋰產線進行試生產,22.94噸的生產量僅有10.88噸銷售出去,并實現營入317.72萬元,占總營收比例不足1%。公司表示,上述營收對2022年經營業績的影響較小。公司力爭在2023年實現萬噸級碳酸鋰產線全線貫通達產,將對公司2023年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計劃持續不達預期
根據公司于今年5月4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目前,公司已完成2000噸碳酸鋰項目的建設,4月份的產能已穩定達到50%以上。第一個4000噸產線的基礎設施已建設完成,正在進行第一個4000噸產線的設備安裝與調試工作,預計在6月底能夠完成并進行試生產。第二個4000噸產線預計在今年11月底能夠建設完成并進行試生產。
然而,第一個4000噸產線也未能如公司所說在今年6月份底完成試生產。對此,多位投資者于6月底在深交所互動易詢問公司,第一個4000噸產線是否在進行試生產?進度是否有變?公司回應稱,“公司捌千錯項目第一個4000噸生產線大部分已建設完成,待建設完成后,公司將積極進行試生產,爭取早日投產。”
公司在7月13日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進一步明確上述產線進展,直言“4000噸產線處于有序安裝調試中,與預期時間略有延遲。”目前各模塊臺套設備全力以赴試生產、磨合、調試,各工藝環節持續技改更新,但因工況條件的差異及技術爬坡的客觀情況造成了雖然各個臺套設備均在能力范圍內全力生產,但出產碳酸鋰產量較少的情形。
有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般來說,碳酸鋰生產線建設和產量爬坡的周期視公司情況而定。有的8個月能建完,有的可能要一年。不過按照目前的碳酸鋰價格走勢,以及公司相關產線建設及投產進展,這塊業務表現可能不會太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因控股子公司未及時續辦相關經營許可證致繼續停產3個月,金圓股份于今年6月16日被“帶帽”。截至發稿,公司尚未達到“摘帽”條件。同時,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也受到停產等因素的不利影響。2023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虧損2000萬元至4000萬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