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8 09:28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一邊是不斷舉債,另一邊也不斷募資,公司賬面資金似乎也不差。截止23年報告期末,公司的貨幣資金也有超32億元的現金 ...
核心觀點:東旭藍天融資超120億元分紅僅3億元,警惕這種“重索取,輕回報“型公司背后可能出現得資金安全漏洞。一方面,相關資金疑似流向大股東,另一方面,預付款相關供應商較為異常。
近日,監管層又擬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規則進行修改,涉及《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一系列規則,交易所將同步修訂相關規則。
從修改規則核心要點看,其主要從兩方面作為進行監督或引導,其一,對于低分紅或不分紅上市公司,監管層將強化信息披露與監管督促;其二,監管也將加強“涸澤而漁”式分紅監管,即強化超額分紅與公司實際情況不匹配的情形。
8月底,證監會指出,要強化分紅導向,推動提升上市公司特別是大市值公司分紅的穩定性、持續增長性和可預期性。
最新規定,分紅與減持掛鉤,即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事實上,監管層近年也一直在積極倡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引導上市公司更加注重投資者回報。通過引導經營性現金流穩定的上市公司中期分紅、加強對低分紅公司的信息披露約束等方式,讓投資者更早、更多分享上市公司業績紅利。
在政策、監管等各方推動下,A股市場的分紅機制在逐漸完善,上市公司分紅規模也在穩步提升。Wind數據顯示,近三年,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數量由2020年的3002家上升至2022年的3447家,增幅近15%;分紅金額由2020年的1.4萬億元上市至1.9萬億元,增幅超30%。
本篇重點分析東旭藍天
基于以上背景,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對A股上市公司近三年分紅情況進行復盤,以及對于分紅過低或過高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分析。,公司融資超120億元分紅僅3億元,這種“重索取,輕回報“型公司背后是出現資金安全漏洞,相關資金疑似流向大股東。
東旭藍天融120億分紅3億
東旭藍天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金額超120億元,而公司分紅僅僅為3億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賬面資金常年維持高位,23年半年報末仍然有32.53億元。公司看似不缺錢,卻為何“吝嗇”分紅,這背后有何玄機?
不斷舉債與定增圈錢背后的啟示?警惕“吝于分紅卻不斷索取募資”的資金安全風險
我們發現,東旭藍天于2016年及2018年進行兩筆大額定增,分別募得95億元與20億元。然而,我們發現,公司這兩大定增項目投入進度較為緩慢,其中2016年定增整體項目實際投入金額占計劃投資者之比為53%;2019年定增整體項目實際投入金額占計劃投資者之比為19%。
公司不僅通過定增方式募資,同時也不斷舉債。Wind數據顯示,公司短期借款自2015年后持續增加,最高峰時為27.1億元。截止2023年半年報末,公司負債中列示的金融有息負債賬面余額高達 82.94 億元。
一邊定增募資,一邊舉債借款,公司也出現存貸雙高特征。
鷹眼預警顯示,2023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總債務與負債總額比值為58.35%,利息支出占凈利潤之比為322.12%,利息支出對公司經營業績影響較大。鷹眼發出風險提示,建議關注是否存貸雙高,維持較大規模有息負債并承擔較高利息費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一邊是不斷舉債,另一邊也不斷募資,公司賬面資金似乎也不差。截止23年報告期末,公司的貨幣資金也有超32億元的現金。
而實際情況是,公司債務逾期,23半年報報告期末,公司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 37.35 億元。
至此,這或對于我們識別資金安全性提供一種參考。即這種“重索取,輕回報“型公司,公司資金是否安全?吝于分紅背后是否意味著公司真實貨幣資金存疑?
資金流向財務公司與可疑的預付款
東旭藍天已經連續三年被出具“保留意見”。其中,形成保留意見的基礎為:無法判斷公司借款違約、建設工程等相關訴訟金額達1.4億元以上的合同糾紛對財務報表產生的影響;無法判斷公司合計金額72.47億元的預付款項和其他非流動資產等預付類款項相關合同能否按約定履約,相關合同標的或款項能否安全收回存在不確定性。強調事項段涉及事項為:公司在東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下稱“財務公司”)28.92億元存款的可回收性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子公司東旭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對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淀支行發放的8億元貸款負連帶清償責任;公司有息負債和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金額較高,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具有不確定性。
2018年7月,公司與東旭集團財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財務公司”)簽訂《金融服務協議》,由財務公司為公司及公司子公司提供資金結算、授信融資、資金管理、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等金融服務。截止2018年報告期末,公司存于財務公司的資金高達23億元,而從財務公司借款為0。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8年也存在巨額舉債的情形。一邊向集團財務公司輸血,一邊又向外部機構舉債,這種資金安排的合理性顯然存疑。
最終,公司存于集團財務公司的存款由于集團流動性危機而受到支取限制。
與此同時,公司的預付款也十分可疑。
截至2023年6月末,東旭藍天預付款項37.42億元,賬齡三年以上的預付款約35.87億元,占比達95.83%;其他非流動資產為34.88億元。這一數據與2021年末相近,當時預付款項余額 37.54 億元,其他非流動資產共計35.14 億元。鷹眼預警也對其預付款多年發出預警。
根據公開資料,東旭藍天的預付款對象十分可疑。預付款對象中余額超過1億元的公司,發現預付款付款對象的工商信息全部存在公司實收資本為0,繳納社保人數為0,疑似為空殼公司。
預付款對象也出現成立時間短,接收預付款后隨即注銷等異常情形。
2018年4月,東旭藍天與天津鴻運東方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天津鴻運”)簽訂采購合同,合同金額為4.92億元,于2018年6月支付預付款 3.95億用于采購光伏設備。因東旭藍天項目推進緩慢,暫一直未要求供應商發貨。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初,在東旭藍天進行供應商管理時發現該公司工商已登記注銷,且注銷時未告知東旭藍天。
2018年9月,東旭藍天與北京華信智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華信智嘉”)簽訂采購合同,合同金額為4.24億元,同年11月預付款項2.2億元用于采購設備;2018年10月,東旭藍天與內蒙古順達新能源實業有限公司( “古順達新能源”)簽訂采購合同,合同金額為4億元,同年11月預付款項1.8億元用于采購光伏組件設備。據悉,2019 年下半年,公司曾與這兩家供應商就退還部分預付款項進行友好協商談判,但最終因對方公司可支配資金偏緊等情況未能退款;華信智嘉已于2020年1月注銷,古順達新能源于2020年2月注銷。
不分紅隱藏的三大風險信號?業績真實性、索取型與重理財型
對于長期不分紅或不重視分紅的公司,我們該如何看待?對于低分化公司,第一,警惕高盈利低分化陷阱,第二,警惕索取型公司誘發的“價值毀滅”等風險;第三,對于“熱衷理財卻吝于分紅”公司,我們需要警惕其資金使用效率與資金安全性。
首先,需要關注高盈利低分紅公司,警惕業績中可能的“水分”
。即分紅力度或可以測出公司業績的“含金量”,尤其關注長期不分紅公司中可能出現虛假的繁榮。
瀘硅產業、農發種業、飛馬國際(維權)、獐子島(維權)等18家企業均在在這份近三年“零分紅”名單,盈利似乎對非經常性損益較為依賴。具體名單如下:
廣晟有色、富通信息、寶莫股份等12家公司出現盈利質量較差情形。根據wind數據,我們發現,這12家公司2022年凈現金含量均為負值。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公司22年業績呈現出一定高增長的“幻象”。
其次,對于分紅較低或長期不分紅公司,警惕“圈錢索取”型公司
,即不斷從資本市場圈錢,但給投資者回報極低或零分紅,有的甚至可能出現“價值毀滅”。
我們選取上市以來現金分紅低于10億元,而直接融資(包含增發、配股、可轉債、IPO等)超百億元的標準進行篩選,根據wind數據,我們發現,海南機場(維權)、北汽藍谷、美年健康、東旭藍天、海航科技等14家公司上榜。具體名單如下:
最后,對于長期不分紅公司,需要關注其是否存在更傾向于理財現象
,我們需要警惕其資金使用效率與資金安全性。
有的公司有錢理財,但對股東分紅極差。對此,我們對上市超過五年以上,且上市以來分紅低于5億元及以下,而直接融資超過累計現金分紅5倍;且今年上半年理財資金(根據今年上半年交易性金融資產與其他流動資產之和大致匡算)與凈資產之比超過30%以上公司進行進行篩選。根據wind數據,我們發現,奧馬電器(維權)、聯絡互動(維權)、華控賽格(維權)等均在榜首,具體如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