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 15:40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威馬汽車此次搬家是因長期拖欠租金,總部大樓被物業方收回。記者翻閱上海虹橋國際商務區招商平臺發現,威馬汽車大廈所在園區的整層樓租金平均約為每天每平方米3.5~4.5元左...
燒光300多億元,
曾經的造車第一梯隊威馬汽車
突然申請破產重整!
10月10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正是威馬汽車自身。辦理法院為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截圖
另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開網,威馬汽車9月27日新增一則股權凍結信息,被執行人為蘇州威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凍結股權數額為60億元,凍結期限自2023年9月27日至2026年9月26日,執行法院為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
01
威馬汽車申請破產重整
發告知函稱“不會躺平”
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SHENHUI(沈暉),注冊資本60億元,由蘇州威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則由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申請破產重整消息傳出后,@威馬汽車 通過其官方微博發布告知函稱,威馬不會躺平,更不會倒下,希望通過調整企業戰略,解決財務債務問題,獲得投資人參與重構和發展等展開積極自救。鑒于威馬公司仍具有商業價值和挽救價值,公司治理結構尚完備,具有基本自主談判能力,部分債權人也有重整意愿,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于2023年10月7日受理了威馬汽車科技集團的預重整申請。
威馬汽車表示,通過預重整程序將徹底審視公司的運營和經營模式,全面優化各個部門和業務板塊,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實現可持續發展。該公司還稱,將與債權人,持股人和潛在投資人進行充分的溝通和協商,以達成最佳的解決方案。
02
辦公大廈“人去樓空”?
不久前,有媒體實地走訪了位于上海市青浦區的威馬汽車大廈,發現該處已經“人去樓空、大門緊閉”。
“其實,我們只是搬家了,并非網傳的‘人去樓空’,現在團隊已經不在原威馬汽車大廈辦公了。”上述威馬汽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于威馬汽車遷往了何處,對方并未詳細透露。
就在威馬汽車搬家前夕,上述離職威馬汽車員工近日也告訴記者:“威馬汽車辦公樓里早已沒什么人辦公,剩下的員工也不多了,公司幾乎處于半癱瘓狀態。”從該員工發來的一段視頻來看,威馬汽車辦公室內部早已無人辦公,遍地都是辦公垃圾。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實際上,早在今年2月,記者走訪威馬汽車大廈時,那里已經是一片冷清,大堂的燈光未開。其一樓設置的服務臺與前臺均無工作人員,只剩下威馬W6、威馬M7等幾輛展車擺放。
有消息稱,威馬汽車此次搬家是因長期拖欠租金,總部大樓被物業方收回。記者翻閱上海虹橋國際商務區招商平臺發現,威馬汽車大廈所在園區的整層樓租金平均約為每天每平方米3.5~4.5元左右。粗略計算,威馬汽車大廈每年大樓租金約在1700萬~2200萬元,這還不包括每月每平方米30元的物業費。
03
威馬汽車一度處于造車第一梯隊
2022年起負面消息頻出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5年的威馬汽車,是國內最早一批造車新勢力之一,威馬汽車與蔚來、小鵬、理想合稱“新勢力四小龍”。
2020年初,創始人沈暉稱:“威馬一定會是中國未來造車新勢力TOP3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威馬汽車是造車新勢力中融資最多的車企之一。公開信息顯示,自成立以來,威馬汽車累計完成12輪融資,已公布額度的融資規模累計達到350億元,投資方包括上海國資投資平臺、上汽集團、騰訊投資、百度、紅杉中國、紅塔集團等。
威馬曾與蔚來、小鵬齊名,一度處于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2018年,威馬汽車交付量排名行業第二。2019年,威馬都穩居新勢力頭部梯隊,銷量一度比肩甚至超越“蔚小理”。2020年,威馬汽車累計銷量達2.24萬輛,在新勢力車企中仍排名第四。
在隨后的兩年時間里,威馬逐漸“失速”,月度銷售數據也開始“秘而不宣”。威馬汽車此前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到2021年,威馬汽車交付數據分別為1.28萬輛、2.19萬輛、4.42萬輛;Apollo出行在擬收購威馬的公告中提到,2022年上半年,威馬汽車僅售出1.65萬輛電動車。
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威馬汽車就頻頻傳出降薪、停產、總部大樓拖欠租金、經銷商大面積退網等負面消息。
乘聯會數據顯示,威馬2022年累計銷量為29450輛,月均銷量僅2450輛左右。到今年,該數值已經歸零。在此之前,威馬曾連續三年出現巨額虧損,2019年~2021年,該公司凈虧損分別為41.5億元、50.8億元、82.1億元。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鄧莉
今年1月12日,沈暉在其個人微博上分享了電影《芙蓉鎮》的臺詞片段“活下去,像牲口一樣的活下去”,以此來形容威馬汽車的困境。
04
專家分析
信達證券研報指出,車市的演變將出現三個階段,在今年3~6月第一階段的價格戰之后,第二階段開啟,市場份額將加速向頭部自主及新能源品牌集中,二三線品牌市場份額或面臨長期下滑趨勢;到第三個階段,部分二三線品牌逐漸被淘汰出局,退出中國市場,弱勢造車新勢力或將被收購整合。
中國汽車流動協會專家顏景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未來能夠脫穎而出的車企需要具備幾個方面的優勢。
首先,技術創新是關鍵。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汽車行業也在不斷發展,未來的車企需要具備先進的技術和創新能力,能夠滿足消費者對智能化、綠色化的需求。
其次,品牌形象和產品質量也非常重要。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會考慮品牌的知名度和口碑,以及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最后,市場營銷和服務體驗也是決定車企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車企需要通過有效的市場推廣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來吸引消費者并保持他們的忠誠度。”
來源:福建日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