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 16:41 | 來源:證券日報網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透鏡咨詢創始人況玉清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報有“預估”的性質,和正式報告的數據可以有合理的偏差,但不應超出較大的范圍,如果是盈利變虧損,則顯然...
10月10日晚間,正業科技發布公告,因存在信息披露違規的問題,公司及相關責任人鄧景揚、徐田華、趙紅云、路童歌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在公告中,監管部門提及,正業科技在今年發布的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與年度報告中披露的相關數據相比差異較大,且涉及盈虧變化,信息披露不準確。對此,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為保護投資者的知情權,上市公司在披露業績預報時,要嚴格遵守規定,監管部門也就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報、業績快報等內容的發布制定了嚴格的公告格式指引的相關規定,但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可以看到有不少公司修正業績、業績變臉,這至少說明公司財務核算、信息披露、內部控制皆有不完善、不規范的地方。
今年1月31日,正業科技披露了2022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歸母凈利潤)為2713萬元至2960萬元,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后凈利潤)為504萬元至751萬元。2月15日,正業科技披露了2022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對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予以修正,修正后的歸母凈利潤為-7340萬元至-10240萬元,扣非后凈利潤為-9550萬元至-12450萬元。4月27日,正業科技發布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2022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0134.92萬元,實現扣非后凈利潤為-12343.31萬元。
在2月15日的公告中,對于業績修正的原因,正業科技進行了解釋:受疫情影響,公司在前次2022年度業績測算時,相關工作人員未能對預期信用減值測試、資產減值測試、商譽減值測試開展深入細致的分析與復核,導致對計提預期信用損失準備、資產減值準備、商譽減值準備的預計不夠充分。經進一步對存貨及固定資產、應收賬款、商譽等資產開展的檢查及復核,現對前次業績預告進行修正。
透鏡咨詢創始人況玉清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報有“預估”的性質,和正式報告的數據可以有合理的偏差,但不應超出較大的范圍,如果是盈利變虧損,則顯然超出了應該被包容的范圍。“業績預告是很多投資者參考、買賣股票的重要依據之一,監管部門也曾發布多項舉措確保財務預告的嚴謹,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投資者。”
“在實際審計的過程中,會因為并購標的承諾業績、壞賬計提、重大訴訟、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等事項造成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報和正式財務報告有偏差的現象,但會計編制有基礎,頻繁修正業績預報或出現業績變臉,說明相關公司財務基礎工作存在問題,需要引起投資者關注。”況玉清解釋。
鑒于公司的上述狀況,監管部門認為,正業科技時任董事長鄧景揚、總經理徐田華、時任董事會秘書趙紅云、財務總監路童歌未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四條的規定履行勤勉盡責義務,對正業科技上述違規行為負有主要責任,決定對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雖然業績預報、業績快報并不是正式的財務報告,但嚴肅性也不能輕視,不可隨意編制。對于業績的預估,要科學、客觀、準確,不能刻意誤導投資者。”王智斌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對于上市公司業績變臉的行為,除了加強投資者教育,強化風險意識之外,還要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監管部門要幫助中小投資者辨別公司業績變臉的真實原因,披露更多細節以保障投資者權益;還要加大處罰力度,對違規違法行為形成震懾。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