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5 13:42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底,光莆股份宣布轉型進入新能源賽道,切入熱門的復合集流體領域,并在今年持續加碼,年初宣布了12億元擴產計劃。不過截至目前,光莆股份并未披露相關...
10月24日,光莆股份發布2023年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營收約7.57億元,同比增加9.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11億元,同比減少3.35%;基本每股收益0.3645元,同比減少3.34%。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底,光莆股份宣布轉型進入新能源賽道,切入熱門的復合集流體領域,并在今年持續加碼,年初宣布了12億元擴產計劃。不過截至目前,光莆股份并未披露相關業務收入。
10月24日,《證券日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光莆股份,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復合集流體產品處于測試階段,已經送樣至客戶。
公司遭遇發展瓶頸期
公開信息顯示,光莆股份是技術先導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業務覆蓋半導體光應用產品及新型柔性電路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
公司在2017年上市初期,一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績優股。2017年至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95億元、7.75億元、9.8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54.54%、56.34%、26.89%;凈利潤分別為5228萬元、1.19億元、1.7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51%、126.76%、46.16%,營收和凈利潤處于持續高速增長態勢。
此后,公司業績“見頂”,出現“倒V”趨勢:2020年至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9.64億元、10.14億元、8.2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89%、5.18%、-14.05%;凈利潤分別為1.35億元、8059萬元、5251萬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1.84%、-40.49%、-34.84%。業內人士認為,公司遭遇發展瓶頸期,業績增長有待突破。
面對市場變化,光莆股份開始追蹤市場熱點,探索轉型之路。2020年,公司宣布將投資建設當時備受關注的高光功率紫外固態光源產品,并配套推出相關再融資計劃。不過隨著定增資金到位之后,光莆股份卻放緩了相關募投項目建設,并最終宣布延期。截至目前,三項募投項目中的LED照明產品智能化投資進度為13.10%;高光功率紫外固態光源產品建設項目進度僅為0.38%;“SMT智能化生產線建設項目”進度為12.77%。
復合集流體產業化仍存難點
2022年,光莆股份又悄然轉型,跨界布局復合集流體領域。據了解,復合集流體是最具替代潛力的新型集流體材料,對鋰電安全性提升、材料成本下降、能量密度提升均有重要作用,是未來電池領域重要技術路徑之一。
光莆股份稱,首期復合集流體材料生產線在2022年投產運營,所生產的復合集流體材料已向多家鋰電池廠家提供樣品測試。
今年4月份,光莆股份進一步對外公布了投資擴建復合集流體產線消息,公司擬投資12億元建設復合集流體材料擴建項目。公司計劃在廈門使用現有廠房和土地投資擴建可滿足10GWh鋰電產能的復合集流體產線。公司認為,此舉可搶占新市場機遇,促進公司新能源材料業務的高速發展。
此前,業內外紛紛樂觀預計,2023年是復合集流體產業化的元年。不過從實際進展看,集流體產業化的時間或要推遲。
“此前預計過于樂觀,目前產業化仍存難點,我認為可能要到明年。”華安證券分析師張陸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兩類企業可能會走得比較快,一類是傳統電解銅箔的廠商,他們如果做復合集流體會有一些前期的積累,另一類是在膜材或者在pvd工藝上有積累的新玩家,他們對集流體的部分工藝有自己的解決辦法。”
同時,張陸佳提醒:“新技術是需要逐步被認可,產業化進程不會一蹴而就,還是要謹慎投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