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3 08:57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李瑞峰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閱讀該公司的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此次IPO,迪嘉藥業計劃用1.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而該公司剛剛用2.2億元分紅,其中近9成落入實控人父女口袋。此外,迪...
《電鰻財經》文 / 李瑞峰
9月26日,迪嘉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迪嘉藥業)深交所IPO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招股書顯示,迪嘉藥業致力于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其藥物治療涵蓋肌肉骨骼系統類、心血管系統類、消化道和代謝類、呼吸系統類和神經系統類等領域。
在閱讀該公司的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此次IPO,迪嘉藥業計劃用1.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而該公司剛剛用2.2億元分紅,其中近9成落入實控人父女口袋。此外,迪嘉藥業的控股股東對該公司業績貢獻大,關聯交易頻繁。迪嘉藥業的控股股東的股東也“突擊”進入了迪嘉藥業的股東行列,準備分享這場資本盛宴。
2.2億元分紅 1.5億元補流還債
招股書顯示,此次IPO,迪嘉藥業計劃募集資金6.3億元,其中3.6億元將用于高端原料藥綠色工藝產業化二期項目,1.3億元將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1.5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迪嘉藥業在用1.5億元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的同時,該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分紅2000萬元和2億元,合計2.2億元,遠超該公司的募資補流資金。
招股書顯示,王德軍直接持有迪嘉藥業24.57%的股份,王德軍之女兒王琳嘉直接持有迪嘉藥業8.88%的股份,兩人合計直接持有發行人33.45%的股份。王德軍、王琳嘉合計持有威海迪沙投資有限公司75.36%的股權,威海迪沙投資有限公司持有迪沙集團99.54%的股權,迪沙集團及其全資子公司迪沙集團山東營銷公司合計持有發行人55.48%的股份;王德軍持有新迪雅 16.67%的出資額,系新迪雅執行事務合伙人,新迪雅持有發行人0.14%的股份。因此,王德軍和王琳嘉合計控制發行人89.06%的股份,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由此可見,上述2.2億元的分紅九成落入了實控人父女的口袋中。
從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迪嘉藥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8029.56萬元、7841.17萬元、3108.93萬元和3945.3萬元,一直在下滑,2021年-2022年同比分別減少188.39萬元、4732.24萬元。
此外,截至2022年末,迪嘉藥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3789.18萬元,短期有息負債為6395.22萬元,現金余額不足以覆蓋短期有息負債。
此次IPO,迪嘉藥業用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該公司擬使用1億元募集資金用于補流,使用5000萬元償還銀行貸款。該公司表示,該項目將有效滿足公司運營規模擴張帶來的資金需求,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增強公司的資金實力并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控股股東對公司業績貢獻大
招股書顯示, 王德軍、王林嘉合計控制公司實際控制人迪嘉藥業股份89.06%的投票權。迪嘉藥業的業務分為原料藥、醫藥中間體和生物制品三個板塊,其中生物制品收入占比較小。 目前,公司藥品主要涵蓋肌肉骨骼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道與代謝、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迪嘉藥業30%以上的收入來自于對前五名客戶的銷售,其中公司控股股東迪薩集團是公司前兩名客戶。
報告期內,迪嘉藥業收入的45.56%、38.68%、32.71%和31.12%來自于前五名客戶。 其中,該公司對迪莎集團的關聯銷售額分別約為3636.62萬元、4170.72萬元、4859.59萬元和2778.94萬元,占比約為11.83%、11.16%、9.43%和10.54%。
迪嘉藥業在招股書中解釋稱,迪薩集團主要從事化學制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屬于公司下游產業。 報告期內,迪薩集團按照生產計劃向公司采購原材料,并嚴格執行原材料庫存。 根據相關管理制度的規定,公司各報告期末不存在大量剩余庫存用于采購相關產品。
控股股東作為主要客戶之一,進行內部生產和銷售,相對容易出現虛假銷售、不正當交易等舞弊問題。 迪嘉藥業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相關關聯交易均以合理的市場價格進行,但另一方面,迪莎集團在應收賬款方面仍影響迪嘉藥業的現金流。
此外,在報告期內,迪嘉藥業還向迪薩集團租賃房產用于生產、研發、辦公用房。 關聯交易金額分別約為195.44萬元、127.09萬元、156.46萬元和67.05萬元。
從招股書來看,迪嘉藥業向迪莎集團租賃了9444.56平方米的場地,用于研發和辦公。 2021年之前,迪嘉藥業還向迪莎集團租賃房產作為生產場地。 報告期各期,迪佳藥業向迪莎集團支付租賃房屋水費、電費分別為177.56萬元、122.76萬元和102.01萬元。
此外,迪嘉藥業每年還需要向王德軍控制的迪莎投資企業采購大量日用品、食品、消毒劑、辦公用品等,但這些關聯公司在2022年之前已轉讓或注銷。
內部投資者準備分享資本盛宴
招股書顯示,2013年3月,迪嘉藥業的前身迪嘉有限成立,注冊資本為1億元,當時迪沙集團、迪沙藥業集團山東迪沙藥業有限公司的出資額分別為1900萬元、100萬元。成立以來,迪嘉藥業在近三年進行頻繁的增資及減資動作,增資過程中,公司估值翻倍增長。
2020年,迪嘉藥業的注冊資本已增至5億元,由迪沙集團、迪沙集團山東營銷公司分別持股85%、15%;2020年12月,迪沙集團向公司增資1億元,注冊資本進一步增至6億元。
在連續大額增資后,2021年7月,該公司以存續分立的方式派生新設威海順通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分立后,該公司注冊資本減少至5.85億元;2022年8月,改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革時,再次減資至2億元。
在減資后兩個月,2022年10月,迪嘉藥業再次發起增資,由王德軍、王琳嘉、多月英、元瑞欣等16名自然人合計增資1.6億元,增資價格為1元/股,該公司估值為3.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迪嘉藥業正式遞交IPO申報材料不到一年前,該公司引入的自然人股東也均在公司控股股東迪沙集團中持股。IPO前將控股股東迪沙集團老股東悉數搬進迪嘉藥業。由此可見,迪嘉藥業不想讓肥水流入外人田,不想與外部投資者分享資本盛宴。
2022年12月,員工持股平臺新迪雅以3元/股的價格增資150萬元。業內人士認為,迪嘉藥業的投后估值將達到10億元,在兩個月時間里增長超2倍。此次IPO,預估迪嘉藥業的市值將達到40億元至60億元,上述內部投資者將分享這場資本盛宴。
對于上述問題,《電鰻財經》向迪嘉藥業發去了求證函,截至發稿時未收到該公司對相關問題的回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