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7 08:24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李炳瑤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閱讀該公司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海博思創的三位高管的年薪超百萬,合計達到440萬元。而與此同時,該公司的研發投入占比連年下降并已落后于同行公司。...
《電鰻財經》文 / 李炳瑤
11月4日,北京海博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博思創)上交所科創板IPO完成了對第一輪問詢的回復。招股書顯示,海博思創是國內領先的電化學儲能系統解決方案與技術服務提供商,專注于電化學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為傳統發電、新能源發電、智能電網、終端電力用戶等“源-網-荷”全鏈條行業客戶提供全系列儲能系統產品,提供儲能系統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
在閱讀該公司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海博思創的三位高管的年薪超百萬,合計達到440萬元。而與此同時,該公司的研發投入占比連年下降并已落后于同行公司。此次IPO,該公司計劃兩成募資補流且其流動性落后同行。海博思創對第一大客戶寧德時代的依賴嚴重并遭到交易所問詢。
高管拿著百萬年薪 研發投入卻不及同行
招股書顯示,海博思創的控股股東為張劍輝,實際控制人為張劍輝和徐銳夫婦。張劍輝直接持有發行人27.08%股份,徐銳未直接持有發行人股份。張劍輝作為嘉興海博的執行事務合伙人,通過嘉興海博合伙協議賦予的權利實際控制嘉興海博持有發行人5.25%的股份。綜上,實際控制人張劍輝和徐銳夫婦直接持有并通過嘉興海博實際控制的股份比例合計為32.33%。
從2020年至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期),海博思創實現利潤總額-302.57萬元、64.73萬元和24023.64萬元,同期該公司的薪酬總額分別為759.95萬元、1086.1萬元和2825.46萬元,薪酬總額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677.89%和11.76%。
2022年,海博思創的董事長、總經理張劍輝的薪酬為146.47萬元,其董事、副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錢昊的薪酬為146.68萬元,其董事、副總經理舒鵬的薪酬為146.68萬元。上述三位高管的薪酬合計441萬元。
此外,錢昊和舒鵬分別持有海博思創4.12%和2.63%的股份,是該公司的第八和第十一大股東。
在高管們拿著高薪的同時,海博思創的研發投入占比在連年走低。招股書顯示,海博思創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592.1萬元、5593.78萬元和9410.02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9.7%、6.68%和3.58%。
另外與同行可比公司相比,海博思創研發投入占比在連年下降,而同期可比公司的研發投入占比均值分別為5.3%、5.68%和5.02%。
兩成募資補流 流動性落后同行
招股書顯示,此次IPO,海博思創計劃募集資金7.8億元,其中1.5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占此次募資總額的19.16%。
用近兩成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這是海博思創的不得已之舉。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持續上升,分別為56.82%、47.55%和74.58%,同期可比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均值分別43.55%、46.98%和53.29%。當海博思創的資產負債率快速上升的同時,同行均值卻保持穩定。
此外,海博思創的短期流動性也落后于同行。報告期內,該公司的流動比率分別為1.19倍、1.85倍和1.23倍,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均值分別為2.7倍、2.28倍和1.9倍;同期海博思創的速動比率分別為0.82倍、1.15倍和0.75倍,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均值分別為2.3倍、1.83倍和1.41倍。
報告期各期末,海博思創的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2.5億元、2.8億元和4.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2022年的應收賬款壞賬損失突然大增,大幅減值4037.64萬元。對此,海博思創在招股書中解釋稱,2019年1月1日起適用新金融工具準則,采用預期信用損失模型計提減值準備。截至2022年12月31日,發行人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人民幣55,944.03萬元,壞賬準備金額為人民幣7,246.12萬元,賬面價值為人民幣48,697.91萬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發行人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人民幣31,894.45萬元,壞賬準備金額為人民幣4,108.35萬元,賬面價值為人民幣27,786.10萬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人民幣27,404.89萬元,壞賬準備金額為人民幣2,600.16萬元,賬面價值為人民幣 24,804.73萬元。
報告期內,海博思創信用減值損失金額分別為 169.48 萬元、-908.53 萬元和-5,899.37萬元,主要由應收賬款壞賬損失和其他應收款壞賬損失及長期應收款壞賬損失構成。
報告期內,海博思創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0696.31萬元、346.39萬元和63092.15萬元。
對第一大客戶嚴重依賴 遭交易所問詢
海博思創對其第一大供應商寧德時代的依賴嚴重,其采購過度依賴單一供應商也引起了發審委的注意。
招股書顯示,從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海博思創采購的主要原材料為電芯,主要供應商為寧德時代,報告期內向寧德時代及其子公司采購的金額分別為15291.29萬元、66518.68萬元、281961.10萬元和155712.46萬元,占全年采購比例為54.57%、60.57%、80.97%和74.39%,向其采購電芯金額占各期電芯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00.00%、87.05%、98.56%。
2023年上半年,海博思創向寧德時代的采購占比已經下降至74.39%,但海博思創供應商集中度還是太高,一旦與寧德時代的合作關系發生不利變化,將對電芯供貨鏈造成重大沖擊。
海博思創2021年采購電芯均價較2020年均價提升了18.35%,2022年采購電芯均價較2021年均價提升了43.09%,到了2023年上半年由于受碳酸鋰價格下降的影響,較2022年下降了19.96%,而2023年上半年,海博思創采購寧德時代電芯平均價格又高于億緯動力電芯價格。
對于對寧德時代的嚴重依賴,海博思創表示,公司已開發新的合格供應商,引入合理的比價機制,擴大采購來源,以降低采購成本,除寧德時代外拓展了億緯動力、鵬輝能源、北京衛藍、上海蘭鈞等電芯供應商,降低了寧德時代的電芯供應風險。
在第一輪問詢中,上交所質疑對寧德時代是否存在重大采購依賴,要求說明能否有效降低對寧德時代電芯產品的依賴程度,同時要求說明是否與寧德時代及其關聯方存在資金往來或其他利益安排。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