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 09:38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具體來看,權益類基金依然是去年四季度虧損的“大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計虧損超過3300億元,其中混合型基金虧損1872.81億元,股票型基金虧損1452.28億元。除了權...
2023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整體盈利情況依然不佳,權益類基金繼續虧損,貨幣和債券類產品貢獻了正收益。天相投顧數據顯示,不少中小銀行系基金公司躍居盈利榜前列,一些權益資產管理規模較大的頭部公司則繼續墊底,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市場“股弱債強”的特征。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整體虧損2287.6億元,雖然較去年三季度虧損3467.8億元有所減少,但規模較大的權益類產品的“拖累”作用還是很大。
具體來看,權益類基金依然是去年四季度虧損的“大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計虧損超過3300億元,其中混合型基金虧損1872.81億元,股票型基金虧損1452.28億元。除了權益類基金,QDII和FOF產品也告虧損,分別虧損48.39億元和36.5億元,商品類基金小幅盈利32.84億元。
固收類基金去年四季度繼續實現盈利,債券基金延續“高光時刻”。其中,貨幣基金盈利579.68億元,和去年三季度盈利570.49億元基本持平;債券基金盈利508.64億元,較去年三季度的356.94億元大幅增長。回看2023年基金發行數據,債券基金發行份額占新發基金的比例高達71.26%,創10年以來新高。數量和規模的增加帶來利潤的增加,使得債券基金坐穩2023年“王者”寶座。
從公司的角度來看,已披露去年四季報的155家基金公司中有56家實現盈利,多為中小基金公司,其中以固收管理資產占比較高的銀行系基金公司居多。具體來看,浦銀安盛基金、建信基金和中銀基金排名前三,旗下基金分別盈利18.13億元、16.09億元和15.48億元;博時基金、興業基金、永贏基金和平安基金緊隨其后,盈利額均超過13億元。此外,上銀基金、國壽安保基金和中加基金盈利額均超過10億元。
榜單的另一頭,虧損額超過百億元的基金公司有8家,其中2家虧損額超過250億元,多為權益類產品管理規模較大的頭部基金公司。
具體到產品方面,利潤榜單前20名幾乎都是貨幣基金。除此之外有幾只QDII產品,多為跟蹤納斯達克指數的產品。其中,天弘余額寶盈利32.48億元,是唯一一只盈利額超過30億元的產品,而且其盈利較去年三季度顯著增長。排名其后的廣發納指100ETF、易方達易理財貨幣A、國泰納斯達克100(QDII-ETF)和建信嘉薪寶貨幣A盈利額均在10億元以上。另有逾30只產品盈利額超過5億元,其中包括2只黃金ETF。
榜單的另一頭,有6只權益類基金虧損額超過30億元,其中有數只規模較大的科創板、港股互聯網、上證50及滬深300指數ETF。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