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3 10:18 | 來源:中國網財經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資料顯示,鈞達股份最早由汽車塑料配件起家,2021年通過收購捷泰科技實現轉型并進入光伏電池行業。
近日,海南鈞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鈞達股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如果上市成功,鈞達股份將成為首家“A+H”上市的光伏電池制造商。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公司業務規模增長迅速,但在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鈞達股份的核心產品售價已出現明顯下滑。此外,招股書公布的相關數據與客戶、供應商公布的數據存在多處不一致。
2023年P型電池資產計提減值9億元
資料顯示,鈞達股份最早由汽車塑料配件起家,2021年通過收購捷泰科技實現轉型并進入光伏電池行業。
目前,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于銷售N型TOPCon電池及P型PERC電池。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出貨量計算,鈞達股份光伏電池全球市場份額10.8%,排名第5,尤其是TOPCon電池全球市場份額達57.4%,排名第1。2023年12月,公司的光伏電池年產能約為50GW,其中N型TOPCon電池年產能約為40 GW。
2023年,鈞達股份實現營收183.97億元,同比增長58.65%;利潤總額7.41億元,同比下滑16.9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32億元,同比增長16%。
對于利潤下滑,鈞達股份稱主要原因是公司對P型PERC電池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約9億元。尤其是進入2023年第4季度,行業內N型電池優勢明顯加大,P型電池盈利能力顯著下行。
實際上,2021年鈞達股份收入的99.2%來自于P型PERC電池,但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這個數據分別縮減到了80%和27.7%;同期N型TOPCon電池的收入占比則增至18.6%和68%。業內人士分析稱,不同產品在鈞達股份收入中的占比變化,也反映出近年來光伏電池技術的變革。在過去10年間,光伏電池技術經歷了從多晶到單晶、P型至N型的升級迭代,光伏發電經濟性也不斷增強。
不過,盡管N型電池受到當前市場追捧,但其售價已出現明顯下滑。2022年及2023年1-9月,N型電池平均售價已由1.14元/W降至0.81元/W,跌幅接近30%。
來源:鈞達股份招股書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隨著光伏電池行業產能過剩、競爭加劇,價格戰將不可避免,未來不排除其售價進一步下跌并對鈞達股份的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擴大海外產能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到2030年,全球光伏電池出貨量預計將達到1187.5 GW,2023-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4.0%,而同期海外市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為23.4%。
由于海外發展機會較大,自涉足光伏電池以來,鈞達股份就開展了一系列海外布局。2021-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分別為550萬元、3120萬元和6.70億元,在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0.3%、0.3%和4.7%。
在1月底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有投資者提問“對于海外銷售規模增長,公司有何規劃及目標”。鈞達股份回復稱,2024年,公司將進一步加大海外市場開拓力度,不斷提升海外市場銷售占比,今年的目標是海外銷售額占比達10%以上。
在招股書中,鈞達股份也披露了海外產能擴張計劃,即公司將繼續擴大海外產能并建立全球銷售網絡,在不久的將來海外年產能達到14 GW。上述計劃主要分兩步實施,首先將興建年產能約7 GW的生產基地并于2025年底開始投產,其次將確定擴大產能的方式。
而此次IPO的募資也將用于建設上述生產基地、建立并加強公司海外銷售業務及分銷渠道、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及補充營運資金等。不過,盡管海外的發展機會巨大,但出海面臨的風險隱憂仍不可忽視。
前5大客戶貢獻近半收入
由于光伏電池銷售嚴重依賴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下游組件企業,鈞達股份頭部客戶較為集中。招股書顯示,2021-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前五大客戶產生的收入分別為12.76億元、59.81億元和70.93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7.8%、53.9%和49.4%。其中,最大客戶晶科能源產生的收入分別為8.84億元、33.37億元和37.22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比例為53.9%、30.1%和25.9%。
記者注意到,鈞達股份在招股書中公布的相關數據與客戶及供應商公布的數據存在多處不一致。
例如,2022年,高景太陽能作為鈞達股份的第2大供應商,其采購金額為17.86億元,而在高景太陽能的招股書中,鈞達股份作為其第4大客戶,銷售額為19.73億元。兩者公布的數據相差近2億元。
來源:高景太陽能招股書
來源:鈞達股份招股書
在2021-2022年,晶科能源都是鈞達股份的第1大供應商,采購金額分別為4.30億元和20.06億元。尤其是2022年,按照上述采購金額計算,鈞達股份可以成為晶科能源前5大客戶之一。然而,晶科能源2022年報顯示,公司前5大客戶的銷售額并未有與鈞達股份采購金額相一致的數據。
來源:鈞達股份招股書
來源:晶科能源2022年報
另外,金開新能在2022年曾是鈞達股份的第2大客戶,但鈞達股份在招股書中公布的銷售額與金開新能2022年報中顯示的供應商數據也不一致。
來源:鈞達股份招股書
來源:金開新能2022年報
關于鈞達股份的上市進展,中國網財經將持續保持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