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6 08:42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高偉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招股書顯示,中力股份實際控制人為何金輝,其直接持有公司2.11%的股權,同時持有中力恒之67.00%股權,系中力恒之實際控制人,通過中力恒之控制公司55.00%的股權。此外...
《電鰻財經》文/高偉
今年1月12日,浙江中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力股份)主板IPO提交注冊。《電鰻財經》經調查研究發現,公司此次IPO雖然過關,但其招股書存在很多疑點,尤其是“一股獨大”以及股東的突擊入股,讓投資者產生更多的疑慮。
對于本網的求證函,中力股份至今也未做回應。
“一股獨大”還風險纏身
據招股書顯示,中力股份實際控制人為何金輝,其直接持有公司2.11%的股權,同時持有中力恒之67.00%股權,系中力恒之實際控制人,通過中力恒之控制公司55.00%的股權。此外,何金輝通過安吉中前移控制公司5.70%的股權、通過安吉中搬云控制公司5.42%的股權、通過安吉中平衡控制公司3.24%的股權。綜上,實際控制人何金輝合計控制公司71.47%股權。
何金輝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1988年7月至2000年5月,任杭州叉車廠外銷部經理;2000年5月至今任中力搬運執行董事;2007年9月至2020年7月,任中力有限總經理;2020年7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股權集中、“一股獨大”被視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絆腳石,擬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一直以來都是市場關注度較高的內容,而當一家股權高度集中的企業發起上市沖刺時,往往會引發市場擔憂。特別是在民營企業中,如果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某一自然人或者家族,公司治理結構弱點將更加突出。
作為典型“一股獨大”的中力股份,實控人兼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的何金輝卻數百條風險纏身。
天眼查顯示,何金輝目前有31條任職信息,擔任股東8家,擔任高管22家,實際控制權28家企業。尤為注意的是,何金輝周邊風險多達100條,預警提醒也有224條,歷史風險也有1條。高風險方面,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安吉阿母工業設備有限公司進行了簡易注銷;擔任法定代表人的長興中年春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進行了簡易注銷;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浙江中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他公司破產的案件信息。
訴訟方面,其曾擔任股東的杭州亞能電氣設備有限公司曾因勞動爭議而被起訴,擔任高管的江蘇中力叉車有限公司曾因租賃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浙江中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曾因勞動爭議而被起訴,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杭州中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曾因其他案由而被起訴……
《電鰻財經》還注意到,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浙江中力聯眾進出口有限公司曾因其他原因而受到行政處罰。
董事長一股獨大,實控30余家公司,且有數百條風險纏身,如此一來,怎能保護普通投資者利益?
股東突擊入股為哪般
據了解,中力股份首份申報稿為2022年7月發布,而在公司提交本次發行上市申請材料前12個月內的新增股東,均屬于突擊入股。
2021年9月,何金輝將其持有中力股份90萬股股份、占股份總數的0.75%,作價2,530萬元轉讓給創新工場;中力恒之將其持有公司270萬股股份、占股份總數的2.25%,作價7,590萬元轉讓給創新工場。本次股份轉讓的價格系根據當時公司的整體估值33.73億元確定為每股28.11元。
2021年12月,中力股份進行了第一次增資,嘉興鼎韞投資、先進制造產業基金、安吉兩山投資、海南澄義咨詢和寧波順網強對中力股份進行增資。
上述前四家公司均為新增股東,表示看好中力股份發展前景、希望入股公司;寧波順網強是因為看好公司發展前景、希望加大對公司的投入;公司則希望通過增發股份方式補充流動資金,本次增資的價格系根據當時公司的整體投前估值47億元確定為每股39.17元。
也就是說,短短幾個月,創新工廠持有中力股份的股份就從每股28.11元上漲到每股39.17元,漲幅達39.35%。
業內人士稱,擬上市公司的股東突擊入股可能帶來以下危害:一是可能導致利益輸送和踩踏市場公平。一些突擊入股的股東可能并不是看中了企業的成長性,而是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這種行為可能損害市場的公平性和穩定性。二是突擊入股可能導致保薦機構的保薦質量受到影響。由于突擊入股可能導致股東穿透式披露的難度增加,這不僅會大幅增加保薦機構的工作量,還可能影響到保薦質量的高低。三是突擊入股可能帶來“影子股東”問題。這些影子股東并不是真實的股份持有者,他們往往在企業臨近上市前突擊入股,以便在短時間內實現“造富”。這種行為可能背后隱藏著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不正當行為,破壞了市場規則。因此,證監會已經發布新規,以規范這類行為。新規要求擬上市企業在新股東入股后的24個月內,證監會或滬深交易所將不受理其上市申請文件。
先大額分紅后募資還債
為改善現金情況選擇IPO募資本無可厚非,但《電鰻財經》卻發現中力股份先大額分紅后募資還債,著實讓人們質疑其首募的目的不純。
上會稿披露,2020年至2023年1-6月(以下簡稱“報告期內”),中力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7,669.92萬元、420,633.14萬元、501,115.83萬元和284,404.18萬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2,171.22萬元、35,420.54萬元、63,279.60萬元和40,107.17萬元。
雖然中力股份營收和凈利潤表現較為亮眼,但公司的負債也不低。報告期各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9.23%、57.10%、48.27%和51.12%,公司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合計分別為11,108.55萬元、23,908.16萬元、21,502.65萬元和36,285.07萬元。
同時,報告期內中力股份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46,941.77萬元、80,380.09萬元、76,662.38萬元和117,644.17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31.88%、29.01%、27.01%和32.60%。
對此,中力股份本次IPO擬投入募投資金25,000.00萬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也就不足為奇了。
報告期內,中力股份有過兩次次實際股利分配的情況,其中2021年6月向全體股東派發2020年度現金股利3,600.00萬元;2022年4月向全體股東派發2021年度現金股利4,080.00萬元。如果加上2019年10月向全體股東派發2019年1-6月現金股利2,082.89萬元,中力股份2019年至今共現金分紅9,762.89萬元。
上市前夕大手筆現金分紅,又要通過IPO募集資金償還銀行貸款,中力股份此番操作,或將面臨更多的監管關注。
《電鰻財經》將持續關注中力股份能否順利上市?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