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8 13:59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期,A股市場持續回暖,疊加債券市場上演牛市行情,含權債基產品理應也能獲取不錯絕對收益。但實際上,截至3月17日,含權債基年內業績首尾相差20個百分點,其中更有300余...
市場企穩,而以固收資產為主、權益資產為輔的含權債基業績卻持續分化,一季度尚未結束,首尾相差已高達20個百分點,引發市場關注。
近年來,市場波動較大,含權債基的穩健和低波動標簽被撕破,引發投資者質疑,基金公司對此類基金的營銷宣傳行為因此也受到了監管嚴格對待。
不過,含權債基產品仍是公募基金市場上較為稀缺的絕對收益產品。業內普遍認為,捕捉絕對收益并非易事,這對基金公司的資產配置能力提出新的考驗。一些資產配置能力強、業績表現突出的含權債基較為稀缺,在未來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年內首尾業績相差20%
近期,A股市場持續回暖,疊加債券市場上演牛市行情,含權債基產品理應也能獲取不錯絕對收益。但實際上,截至3月17日,含權債基年內業績首尾相差20個百分點,其中更有300余只產品年內業績虧損。
虧損幅度最大的基金為嘉合磐石,年內下跌11.69%。據公開資料顯示,該基金為偏債混合型基金,基金合同約定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上限為40%?;鹭攬箫@示,該基金近年來股票資產占基金總資產的比例為39%左右。接近股票倉位上限的嘉合磐石持倉也整體較為集中,近2年持股數量為10只左右,單只個股持有市值占基金凈值比例甚至超過5%。具體來看,嘉合磐石基金重倉股多為熱門賽道,如2022年重倉鋰礦股,2023年主要重倉人工智能算法等公司,2023年年末重倉公司被調整為電子類公司。或許是這種極端的操作,作為偏債混合型基金的嘉合磐石業績也大開大合,如2021年、2022年以及今年以來業績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墊底,而2023年業績則排名靠前。
年內業績表現最好的為西部利得鑫泓增強A,年內凈值累計上漲8.61%。據該基金2023年四季報披露,該基金加大對權益的配置比重,適度突出科技方向的配置比重。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2023年年底增聘公司投資總監何奇擔任基金經理?;蚴窃跈嘁娣矫娴恼{整,該基金年內業績一躍成為頭名。該基金2023年四季報指出,盡管年底由于游戲等行業的預期波動,導致科技股短期遭遇較大回撤,但是考慮到科技成長可能是2024年的市場主線,會在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適度維持偏高權益倉位和一定的科技股持倉,耐心等待產業趨勢帶來的時代紅利。與此同時,還會動態平衡組合的賠率和勝率。
若拉長時間來看,近三年含權債基業績也較為分化。華商豐利增強定開A基金近三年凈值累計回報45.3%,先鋒博盈純債A近三年凈值累計下跌32.27%,兩者相差77.57個百分點。
捕捉絕對收益非易事
含權債基憑借靈活的配置策略,一度備受投資者青睞,其管理規模也水漲船高。
長期來看,以絕對收益為投資目標的含權債基一度被基金公司寄予巨大期望,其收益穩健、低波動的特征必然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中國居民對絕對收益類產品的需求巨大。居民對理財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是近幾年發行的大量股票型基金產品,因股市下行凈值出現大幅回撤,并沒有很好匹配和滿足居民的低風險配置需求。推出符合老百姓需求的絕對收益類產品,既是從業者急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又是基金行業提質增效的機遇。
不過,捕捉絕對收益對于國內公募基金經理而言并非易事。一位資管負責人曾表示,絕對收益資產管理市場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面臨巨量的市場空間和機會,要打造絕對收益產品,意味著研究、投資、風控能力向產品業績的穩定轉換。此外,國內公募基金的考核方式主要為相對收益排名,對擅長創造絕對收益的基金經理并無太多益處。
記者注意到,國內不少含權債基的權益投資主要由成長風格型基金經理擔任,而基金經理的風格注定了其管理的含權債基產品凈值曲線波動較大,其并不符合含權債基穩健的產品特征。
資產配置能力面臨考驗
為何同樣為含權債基,業績分化卻如此大?
一位基金評價人士分析,含權債基業績分化主要為采取的投資策略存在一定差異。含權債基主要分為偏債混合型基金和二級債券型基金,偏債混合型基金持有股票資產的比例范圍為20%~40%,而二級債券型債基可持有不高于20%的權益資產,不同的資產配置比例對業績的影響較大。
例如,年年實現正收益的含權債基多為二級債券型基金,近年權益市場表現不佳,“含權”量過高的偏債混合型基金業績整體波動較大。此外,不同的基金公司資產配置能力的不同對投資策略的影響更大。
此前,國內部分成功的含權債基主要由擅長股債配置的基金經理負責,一位基金經理既要負責債券投資,還要參與權益部分的管理,對基金經理個人能力要求甚高。國內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資產配置選手,如易方達基金的張清華、博時基金的過鈞等。
不過,現在含權債基多由擅長債券投資和擅長權益投資的兩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兩位基金經理各司其職,分別負責基金的固收資產管理和權益資產管理。含權債基市場不再是個人單打獨斗的時代,對公司資產配置的團隊作戰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也對規劃長期布局含權債基市場的基金公司提出新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主動權益基金“好做不好發”,一些優秀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難以施展拳腳,基金公司則嘗試為含權債基增聘優秀的權益基金經理。華泰柏瑞基金權益基金經理董辰參與管理的多只含權債基就是最成功的典型案例,為公司貢獻規模增長的同時,還能為持有人年年取得正收益。
由知名權益基金經理參與管理含權債基一度成為市場發展新趨勢。如上文提到的西部利得鑫泓增強A,基金管理除負責債券投資的基金經理外,在2023年底又增聘了公司投資總監何奇。廣發集祥2023年8月增聘林英睿為基金經理,與原基金經理吳敵共同管理這只二級債券型基金產品。國投瑞銀基金基金經理綦縛鵬也于2023年6月首次接手管理含權債基,與公司債券基金經理楊楓共同管理國投瑞銀優化增強基金。
含權債基的資產波動主要由權益基金經理的風格決定,不同的偏好風格也會影響含權債基的風險評估。除此之外,在含權債基的資產配置上,國內公募基金還探索出新模式。如萬家基金和招商基金發揮公司量化團隊優勢,部分含權債基的權益投資部分由量化團隊成員負責。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