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11:06 | 來源:場資訊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原計劃募資10億元的望圓科技,出師未捷,折戟沉沙,固然令人遺憾。而行家在深挖中發現,望圓科技與中信建投,除了發行人和保薦機構的關系外,還在股權方面深度綁定。...
文章來源:偉海精英
在3.15當天官宣撤單,中信建投(23.020,-0.10,-0.43%)的投行業務,深究之下,還有更多困惑。
緊急撤回
3月15日,三家交易所共有4家擬上市企業撤單信息。其中,上交所唯一一單撤單項目為寧波敏達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敏達股份)。而深交所唯一一單項目為天津望圓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望圓科技)。
當日印發的“紅頭文件”顯示,望圓科技的IPOS申請于2023年3月1日獲得受理。2024年3月8日,望圓科技及其保薦機構中信建投提交撤單申請。
原計劃募資10億元的望圓科技,出師未捷,折戟沉沙,固然令人遺憾。而行家在深挖中發現,望圓科技與中信建投,除了發行人和保薦機構的關系外,還在股權方面深度綁定。
突擊入股
招股書顯示,申報前一年,望圓科技新增10家股東。其中兩家“突擊入股”的股東簡稱帶有“中信建投”字樣。事實上,兩家股東的全名分別是南京潤信協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中信建投南京基金”)和潤信(嘉善)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中信建投嘉善基金”)。
中信建投南京基金成立于2021年4月,同年7月備案;中信建投嘉善基金,成立于2021年1月,同年8月備案。中信建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建投資本)作為為中信建投南京基金、中信建投嘉善基金共同的普通合伙人,間接控制3.5060%表決權,穿透后持有望圓科技0.7012%股份。同時,中信建投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建投投資)為中信建投南京基金的有限合伙人,穿透后持有望圓科技0.2697%股份。
由于中信建投資本和中信建投投資均是中信建投全資子公司,中信建投間接控制發行人3.5060%表決權,穿透后持有望圓科技0.9709%股份。
此外,中信建投南京基金、中信建投嘉善基金作為股東,委派王堅為望圓科技董事。
2021年10月,因“看好好企業發展進行市場化投資”,中信建投南京基金、中信建投嘉善基金以52.91元/股入股,分別新增認繳94.5038萬元和 28.3511萬元。
當然,中信建投倒也不是盲目投資。另一手準備,來自對賭。
2021年10月,望園科技原股東及新增入股股東就股權轉讓及增資事項簽署了含有對賭條款的股東協議及補充協議。兩個月后的2021年12月,為滿足上市要求,又集中清理了對賭條款。
招股書載明,“根據前述對賭條款清理條款,對賭條款在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申報前已終止,且上市審核期間不存在觸發生效的可能性”。
隨著望園科技的撤單,中信建投能否收回投資,或許需要打個問號。
監管追罰
事實上,這并不是中信建投近期首次撤單。
深交所IPO項目信息顯示,連同本次在內,2024年已有3單;2023年全年為9單;全部撤單25單,占其項目總數的25%。上交所IPO項目信息顯示,中信建投共有96單,其中22單終止:2023年全年有5單,2024年已有2單撤回。
瀏覽撤單項目,行家發現了一個頗為熟悉的名字,芯天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芯天下)。
2022年4月,深交所受理了芯天下的創業板上市申請。當年10月更新的招股書(上會稿),預計2022年凈利潤在1.5億至1.75億之間。經問詢,中信建投及保薦代表人汪浩吉、方英健認為“2022年業績預計依據充分、謹慎”。
隨著項目平移交易所,2023年3月,《關于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的回復(2022年年報財務數據更新版)》等文件中披露了經審計的2022年業績實現情況:歸母凈利潤7,572.44萬元,歸母扣非凈利潤僅有5,167.14萬元。
2023年12月27日,芯天下撤回了IPO申報材料。一周之后的2024年1月3日,深交所點名中信建投及兩名保薦代表人,“在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明確問詢了發行人2022年業績預計依據的充分性和謹慎性、未來是否存在業績大幅下滑風險,且公開信息顯示行業相關產品價格下跌、同行業可比公司公開披露2022年第三季度收入和凈利潤顯著下滑主要原因系市場景氣度下降等情況下”,“未對發行人所處市場情況及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予以充分關注,未充分核查發行人對終端客戶的銷售情況,對發行人業績預計情況未審慎發表專業意見并督促發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這起案件,也作為“申報即擔責”的典型案例,收到了多家自媒體的點評。
十億買單
當然,從擔責的角度來說,紫晶存儲欺詐發行案,中信建投的代價慘重。
2020年2月,紫晶存儲在科創板上市。彼時的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收取保薦承銷費用為1.19億元,在相關文件中簽字的機構,還包括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簡稱:致同所)和廣東恒益律師事務所(簡稱:恒益律所)。甫一上市,因致同所團隊跳槽并”撂擔子“,紫晶存儲改聘容誠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簡稱:容誠所)擔任2020年報審計機構。
2022年2月,紫晶存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作為科創板首批欺詐發行案件,社會影響廣泛,受到監管重拳出擊。
2023年5月,中信建投會同致同所、容誠所和恒益律所,正式設立了規模為10億元的紫晶存儲事件先行賠付專項基金,用于先行賠付適格投資者的投資損失。
2023年12月,證監會宣布適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分別與紫晶存儲案四家中介機構簽署了承諾認可協議。四家中介機構應當交納的承諾金合計為12.75億元,前期已通過先行賠付程序賠付16986戶投資者損失10.86億元。
在積極賠償投資者損失后,中信建投又向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投保基金)單獨繳納了總額1.14億元的承諾金額,證監會決定對中信建投中止調查。這一筆不菲的費用,也讓人聯想起前清的“議罪銀”。
更多雷點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內由中信建投保薦上市的企業,至少有四家因業績“變臉”,出現在新浪財經的專題報道中。
近期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航天南湖(19.820,-0.14,-0.70%)、康鵬科技(8.900,-0.01,-0.11%)和美芯晟(58.100,-2.39,-3.95%),2023年度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34.66%、37.58%和42.46%。而格力博(13.380,0.05,0.38%)更慘:2023年業績由盈轉虧,同比降幅239.1%-261.7%。
此外,2022年上市的三元生物(24.940,0.07,0.28%),敲鐘當年業績驟降69.43%;近期披露的2023年業績預告稱,2023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62.12%至70.68%。
出于對頭部券商眼光和實力的信任,股民掏出真金白銀支持上市公司,卻收到了“腰斬”甚至“告負”的業績“回報”。那么,在坐收承銷保薦費用時,中信建投是否考慮過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C類統計
經統計,中信建投現有594名保代,其中12名近三年存在違反監管規定、自律規則的記錄。前文提到的紫晶存儲和芯天下項目的保代,赫然在列。
2023年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結果顯示,中信建投為B類,而在2021年和2022年均為A類。
今年1月,北交所與股轉公司聯合發布的2023年度證券公司執業質量評價結果顯示,中信建投總分排名第二。但在合規質量評價環節,其北交所做市業務被扣4分,為百家券商中唯一一家;股轉持續督導業務被扣0.75分,兩項相加超過平均水平。
高管榮譽
與“三中”地位相應,中信建投分管投行的高管劉乃生先生,可謂行業頂配:生于1971年2月,從事投行業務已超過20年。
公開信息顯示,劉乃生于1995年7月獲得北京機械工業學院(現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工學學士學位。自1995年7月至1997年10月任職中國新興(集團)總公司;自1997年10月至2002年10月任職于中國科技國際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3月任職中國科技證券從事投資銀行工作,期間于2005年2月獲得保代資格。
他自2006年3月起任職于中信建投,歷任投行副總經理、行政負責人;期間于2007年7月在職獲得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自2014年1月起,他擔任中信建投執行委員會委員;自2018年9月起擔任投資銀行業務委員會主任。
據中信建投招股書及2018年至2020年年報,劉乃生還有兩個“最佳”頭銜:2013年5月獲得《證券時報》頒發的“2012年年度最佳投資銀行家”;2015年3月獲得《新財富》頒發的“2014年年度最佳投資銀行家”。
在沿用四年之后,中信建投2021年及2022年報未出現這段表述。
2022年,劉乃生的稅前薪酬為169.71萬元,在主要高管中排名倒數第二。而他的往年遞延薪酬高達707.35 萬元,在全部高管中排名第一。兩者相加接近千萬,遠高于董事長及時任總經理的薪酬水平。
往日榮譽不再提起,實際待遇仍在高位。面對撤單、監管追罰、業績變臉和合規質量扣分等多重挑戰,行家希望中信建投摒棄鴕鳥心態和大棒政策,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應對輿情,而不是動輒投訴,被駁回后還“意猶未盡”。
未來,無論是中信建投還是分管高管,都需要在投行業務中調整策略、提升專業能力并強化合規意識。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