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7 15:03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告顯示,該基金為去年公募費率改革后推出的首批管理費率掛鉤持有時間的創新產品。自2023年11月28日成立后,該基金火速建倉,同年12月12日就開放了日常申購、贖回、轉換、...
近期,去年四季度以來成立的多只次新權益類基金規模縮水,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此外,次新權益類基金的業績也逐步分化,成立以來的收益率首尾相差突破50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分析,國內基金行業有“重首發,輕持營”的特點,導致了次新產品的規模起伏。而次新權益類產品業績分化較大,可能和較為積極的建倉表現有關。
規模銳減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部分主動權益類基金去年四季度剛剛成立,募集規模也相對可觀,而在成立后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基金規模已經出現縮水。其中,部分次新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更是從十幾億元的首發規模銳減至不足5000萬元。
除了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大幅縮水之外,次新的指數類權益基金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并且規模縮水程度不容小覷。
例如,2023年7月,跟蹤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指數的三只ETF集體成立,合計募集規模達60億元,此后12月成立的聯接基金募集規模更是高達55億元以上。截至3月22日,上述三只ETF的合計規模已不足6億元;截至3月15日,聯接基金已連續3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相比成立時規模蒸發了55億元以上。
此前上市的首批十只中證A50ETF在上市首日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規模縮水。公告顯示,十只中證A50ETF的合計募集規模約為165億份;上市首日,十只ETF的合計規模就已減少至135億份左右,有兩只ETF在上市首日均減少了5億份以上的規模。
“一方面,基金業績不盡如人意以及投資者持有體驗較差,可能會導致產品規模縮水;另一方面,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變化也有可能導致一些產品不受青睞而陷入窘境。”華南某公募分析人士表示。
火速建倉
從業績表現來看,去年四季度以來成立的權益類基金已經出現較大的分化。截至3月25日,這些次新權益類基金成立以來的收益率首尾相差突破50個百分點。
例如,富國納斯達克100ETF成立于2023年10月,截至3月22日,該基金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已高達24.16%。截至3月25日,中歐中證芯片產業指數A、廣發中證云計算與大數據主題ETF等指數型基金成立以來的收益率也在19%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次新權益類基金中,亦有多只主動權益基金在震蕩的市場環境下取得了較好的業績表現,基金經理劉偉偉管理的中歐時代共贏A1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公告顯示,該基金為去年公募費率改革后推出的首批管理費率掛鉤持有時間的創新產品。自2023年11月28日成立后,該基金火速建倉,同年12月12日就開放了日常申購、贖回、轉換、定期定額投資業務。截至3月25日,該基金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已高達20.82%。
另外一只次新主動權益類基金建倉更為火速。東興數字經濟混合發起成立于今年1月16日,僅用了一周時間,該基金于1月23日就開放了日常申購、贖回、定期定額投資及轉換轉入業務。目前,該基金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已高達18.20%。
2023年底成立的某基金也是選擇火速建倉,但由于該基金執行的小微盤投資策略今年年初遭遇挫折,雖然近期業績已有回暖跡象,但成立以來的凈值縮水幅度在30%以上。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部分基金經理會選擇積極建倉的方式,瞄準投資機會和方向,快速建立起符合合同規定的最低倉位。一般而言,這類基金經理對自己的投資策略和選擇的股票、構建的組合有較大的信心,并不過于關注市場漲跌,也不會在倉位上做大的擇時。如果基金經理踏準方向,基金在建倉期內可能就會獲得不錯的收益;一旦判斷失誤,也會遭遇較大回撤。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