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8 14:51 | 來源:IPO參考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日,又一家肯德基餐具供應商——寧波昌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亞股份”)披露了第二輪問詢函回復,并更新了招股書。...
2023年以來,隨著全面注冊制落地及A股階段性收緊IPO等因素,餐飲企業在A股上市的難度越來越大。
然而,相比餐飲業IPO慘淡的現狀,餐飲供應商企業卻是接連成功上市。
僅肯德基供應鏈企業,就先后有提供油條、蛋撻皮的千味央廚在2021年9月上市;提供如新奧爾良腌料、燈影牛肉醬、炸雞粉等調料的寶立食品于2022年7月成功上市;2023年6月12日,紙袋供應商南王科技也成功登陸創業板。
近日,又一家肯德基餐具供應商——寧波昌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昌亞股份”)披露了第二輪問詢函回復,并更新了招股書。
盡管距離上市更近了一步,但由于受限塑令影響,昌亞股份的上市之路難言平坦。此外,昌亞股份自身存在的問題,也為其上市增加了不少難度。
昌亞股份營收凈利潤雙降 限塑令下前途未卜
招股書顯示,昌亞股份是一家專業從事塑料餐飲具、生物可降解餐飲具及紙制餐飲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主要產品為一次性餐飲具,包括各類材質的餐具、餐盒、吸管、杯盤等。其客戶包括肯德基、漢堡王、天好咖啡、海底撈等國內外連鎖餐飲品牌門店。
近年來,昌亞股份業績表現相對穩定。招股書顯示,2020-2023年前三季度(以下簡稱“報告期”),昌亞股份實現營收分別為5.12億元、6.23億元、9.19億元和5.3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304.42萬元、5349.13萬元、1.25億元和7206.76萬元。
不過,據昌亞股份最新披露數據,2023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3億元,同比下降11.53%;實現歸母凈利潤1.08億元,同比下降13.39%。
這也成為深交所此輪問詢的重點。問詢函中要求昌亞股份“說明2023 年全年經營業績情況,是否存在業績下滑情形”。
昌亞股份回復稱,主要系匯兌收益較2022年有較大幅度下降所致,若不考慮匯兌收益,2023年凈利潤則未出現大幅下滑。
不過,在不斷升級的“限塑令”和“雙碳政策”的影響下,昌亞股份的發展空間或將進一步被擠壓。
從產品結構上看,報告期各期,昌亞股份塑料餐飲具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6.15%、92.73%、91.66%和89.30%,雖然占比呈下降趨勢,但仍然高居90%左右。
而從區域貢獻上看,報告期各期,昌亞股份境外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80%、95.96%、98.25%和96.95%。同期,對美國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81.48%、79.58%、81.83%和82.98%。可以看到,昌亞股份高度依賴境外市場,或者說是高度依賴美國市場。
昌亞股份在招股書中表示,美國是公司最主要的境外銷售目的地國,且預計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公司對北美、歐洲等境外主要市場的依存度仍較高。
不過,截至目前,美國的部分州、市已出臺限制塑料吸管使用的法案,該些政策均為禁止餐廳主動向顧客提供塑料吸管,除非顧客主動索取。除美國外,歐盟、加拿大、英國以及中國境內均已出臺不同程度的限塑政策,各國、各地區推進限塑的范圍、力度及時間表均有所不同。
無論從產品結構還是區域貢獻上看,昌亞股份在不斷升級的“限塑令”下,經營風險逐年增大。此外,自2018年6月起,美國對中國實施多項苛刻貿易政策,并配以高額的關稅壁壘。目前,美國仍對部分在華生產的產品征收25%的關稅,其中包括部分塑料和紙制品等,昌亞股份的產品也受此影響。
針對涉及加征關稅的產品,昌亞股份已在越南設立子公司,并優先安排至越南生產,再對美銷售。但昌亞股份也表示,倘若美國持續擴大其貿易保護政策,將越南昌亞生產的相關產品列入關稅加征范圍,將會對該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內控問題頻繁 子公司副總兒子成供應商
在IPO階段,財務內控是企業IPO的重點關注領域,擬上市企業因財務內控問題而“受關注”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第一輪問詢中,昌亞股份就因關聯交易問題而被問詢。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昌亞股份與天捷塑料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天捷塑料成立僅1年便成為昌亞股份的主要供應商,引發了對其資質和實力的質疑。
昌亞股份對此稱,天捷塑料的實際控制人應成曾于 2017 年至 2020 年期間在該公司工作,具有一定的塑料制品行業經驗,對該公司產品的品質要求較為熟悉;其二是出于對晚輩的創業支持。考慮到天捷塑料能為該公司提供穩定、快速響應的流延膜加工服務,即與其展開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天捷塑料的實際控制人應成與越南昌亞副總經理成秀芳為母子關系。在此關系下,天捷塑料不僅成為昌亞股份的外協供應商,而且2020—2021年昌亞股份實際控制人徐建海還曾多次向應成提供借款,共計308萬元。
除天捷塑料以外,杭實國貿香港有限公司、廈門欣福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也在成立次年后成為昌亞股份的主要供應商。
出于照顧晚輩的原因就可以既給業務又借錢,剛成立不久就可以成為主要供應商,昌亞股份選擇供應商的標準著實有點特別。
此外,昌亞股份與實控人之間還存在頻繁資金拆借。
2020年,昌亞股份向實際控制人徐建海、王美蘭借入多筆零星款項,累計借入979.40萬元;2020年昌亞股份子公司佰麗貿易向實控人累計借入113.74萬元;2020年昌亞有限還向實際控制人旗下另一家企業鵬力塑料拆借445.62萬元。
與此同時,昌亞股份還出現了一邊拆入一邊拆出的情況。
招股書顯示,2020年,昌亞股份向實控人借出資金753.50萬元,昌亞股份子公司佰麗貿易為實控人提供了25.66萬元借款;而在2021年,子公司Changya Plastic又向實控人提供了152.81萬元借款。
盡管這些公司的實控人均為徐建海、王美蘭,但這種頻繁的關聯資金拆借屬于企業財務內控不規范的表現,也是監管重點關注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昌亞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徐建海、王美蘭曾通過代持方式控制昌亞制品。而昌亞制品在2020年注銷前,存在未執行的法院判決,涉及恒佳紙制品的貸款本金、利息和罰息等。
昌亞股份在招股書中還提示,股東可能需承擔相關債務的民事責任。對此,徐建海、王美蘭已出具承諾,如人民法院或其他有權機關認定昌亞制品的股東應當繼續履行擔保債務,將以持有的昌亞股份的股份以外的其他財產支付相應債務。
昌亞股份謀求轉型 但研發費率在行業墊底
對于昌亞股份這種塑料餐飲具收入占比高達90%的企業來說,“限塑令”的實施無疑將制約其未來的發展。
為了降低“限塑令”帶來的發展不確定性,昌亞股份開始謀求轉型。
此次IPO,昌亞股份計劃募資7.23億元。其中,4.60億元投向生物基降解新材料制品及高端塑料制品建設項目,2.12億元投向2萬噸紙制品擴產項目。昌亞股份顯然是把轉型方向放在了生物可降解餐飲具以及紙質餐飲具上。
不過,暫且不說生物降解制品、紙制品代替塑料制品的長期性,短期來看,昌亞股份薄弱的研發能力能否支撐新品的研發迭代仍是個問題。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昌亞股份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34人、44人、45人、43人。從研發人員學歷看,報告期各期碩士及以上人數分別為1人、2人、2人、1人,本科人數分別為5人、4人、6人、4人。同時,高中及以下學歷人數分別為23人、32人、35人、36人。
此外,昌亞股份在研發上的投入也稍顯吝嗇。報告期各期,昌亞股份研發費用分別為796.03萬元、1153.54萬元、1521.54萬元和990.79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55%、1.85%、1.66%和1.85%。
昌亞股份研發費用率明顯偏低,對比行業可比公司,同期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3.80%、3.55%、3.32%、3.71%,兩者相差近乎一半。
“限塑令”下發展存在不確定性,內控問題頻繁 ,謀求轉型卻又缺少研發支撐,昌亞股份能否在“限塑令”和“雙碳政策”下講好資本市場的故事?IPO參考將持續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