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尚在封閉期 基金經理豈能一走了之
資料顯示,上述兩年定開混合基金成立于2021年11月,設置了兩年封閉期。從業績表現來看,截至2023年7月28日,該基金成立以來虧損超過20%。...
頻繁追漲殺跌 凈值腰斬拷問基金專業精神
對于部分基金來說,凈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幾年來成立的多只基金,最新凈值處于腰斬狀態。業績最差的基金,不到兩年時間凈值跌去了六成多。...
年內七只公募基金募集失敗 同比下降超六成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共有包括融通基金、永贏基金、民生加銀基金、鵬揚基金、國融基金和中信建投(26.730,-0.07,-0.26%)基金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
季報發布后忙“打補丁” 基金公司“敷衍式”信披何時休
從季報更正公告可以發現,有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的二季報出現錯誤,如在由基金經理撰寫的“投資策略和運作分析”部分,有些基金直接沿用上個季度內容,甚至是2021年的定期...
日理萬“基”專業買手也吃不消 FOF規模連續4個季度縮水
數據顯示,國內首只公募FOF成立至今已有近6年時間,但六成FOF產品成立至今未能實現盈利,公募FOF的發展仍面臨巨大挑戰和考驗。...
年內次新基金業績懸殊 墊底產品不到三個月跌近25% 基民該如何安放?
受市場震蕩波動影響,主動權益類基金業分化十分明顯。截至7月27日,今年全市場成立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共計505只(各類份額分開計算,包含增設份額的基金),其中363只基金成立...
底層資產暗藏“貓膩” 投資人聯合舉報!“百億級私募”雷根基金爆雷?
2023年4月,雷根基金開始就SP6基金在內的多只基金發布通知,宣稱無限期暫停基金贖回、不向投資人付款,也不再向投資人披露基金凈值,直到其另行通知。...
行遠思進!大成基金主動股票管理能力長期領先
在團隊基礎上,大成基金進一步對基金經理進行了適度分組。目前,大成基金的投資體系大致分為價值、成長、平衡三類風格,通過各基金經理的不同投資風格全面覆蓋市場風向,形...
基金經理“中途”離任引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這位基金經理掌管的兩只產品仍處于持有期內。其中,碳中和三年持有基金成立于2022年9月,此前由兩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匠心一年持有基金此前則由三人共同管理...
摩根士丹利基金2023年中期投資展望: A股處于預期和估值低點,看好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趨勢
展望下半年A股配置策略,摩根士丹利基金主動權益投資團隊表示,鑒于今年溫和復蘇可能性較大,市場結構上或更偏成長與消費風格,將重點關注現代化產業體系下的高端制造、...
建倉期遇到市場調整 次新基金操作偏謹慎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29只次新基金規模小于5000萬元。也就是說,這些基金剛剛成立不久就可能會面臨清盤的風險。
業績突出規模大增 主動量化基金紛紛限購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場225只主動量化基金(A、C份額合并計算)總規模達962.15億元,這一數據相比去年末的727.3億元,增長了234億元,增幅達32.3%。...
電鰻財經|主動權益基金追熱點 誰占領四大賽道冠軍
人工智能是上半年最火爆的賽道,科技股整體爆發,收益率可觀,展望下半年股價需要業績的支撐和證偽,走勢偏向震蕩。而半導體等科技細分板塊可能接過領漲的大旗。...
虧損基金給自己當裁判員,業績比較基準“適時”變更
最近一只變更業績比較基準的滬港深基金產品,自成立以來的核心倉位都是主打港股市場,在前十大股票中罕見“滬深股票”,變更比較基準后更突出港股市場,弱化了滬深300的業...
李湛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
本次會議對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定調不變,依然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但更加強調政策落實和效力。下半年貨幣政策總量工具和結構性工具均發力的可能性高,可以預...
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