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共享單車企業ofo的員工比往常提前一天收到了工資。
在此前一天,ofo剛剛過完“三周歲”生日。儀式很簡單,在公司的會議室里,播放了專門制作的MV:一名剛運動完氣喘吁吁的大學生,看到天空出現一行字:“你是否想過去改變世界。”隨后,歌詞將ofo投放的城市串了起來,從黃浦江到洱海,ofo的口號“讓世界沒有陌生的地方”,在歌詞中反復出現。
“歌詞很平實,但是很燃。”有ofo的員工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老戴(戴威)做了一個簡單的講話,鼓舞了一下大家,并沒有提到當下的新聞熱點。”
幾天之前,ofo剛剛遭遇了一波的質疑。
6月4日,有網絡媒體稱,ofo由于資金鏈緊張,總部已經開始大規模裁員,同時高管層變動劇烈。隨后,ofo方面回應稱是“無稽之談”“背后還有人推動”。
“這已經不是我們第一次被傳資金緊張了。”有ofo的員工向澎湃新聞記者重申,目前公司一切運轉正常,而新聞中提到的部分已離職高管,上周還一起開過會。
這名員工希望,外界的聚焦別影響公司的業務。
外界的擔憂邏輯非常簡單,靠燒錢實現極速擴張的初創公司,在圈定市場版圖后,如果無法快速實現循環造血,很容易患上融資依賴癥。至少目前看,ofo也不是例外。
在老對手摩拜賣身美團,新玩家哈羅擁抱螞蟻金服后,始終沒有跟定超級巨頭的ofo,顯得勢單力孤。
外界不清楚,ofo管理層的商業化努力,能否讓他們贏得下一個選擇主動權。
資金鏈緊繃傳言
按以往的慣例,每一輪巨額融資敲定前,針對共享單車企業資金鏈緊繃的消息,都不會缺席。
6月4日,有網絡媒體報道稱,ofo由于資金鏈緊張,總部已經開始大規模裁員,同時高管層變動劇烈,曾任COO(首席運營官)的張嚴琪離職,由他帶領的海外事業部業已解散。
對此,ofo聯合創始人于信在朋友圈回應稱,這是“無稽之談”。
有ofo內部員工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ofo高級副總裁南楠因個人原因確已離職,但目前沒有聽說要大規模裁員,而上述報道提及的海外部門目前也運轉正常,“張嚴琪目前也還在ofo的組織架構里,并沒有離職。”
裁員傳言流傳的背后,是外界對于ofo資金鏈的擔憂。
ofo方面公布的最近一次融資消息,是今年3月13日,ofo宣布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由阿里巴巴領投,灝峰集團、天合資本、螞蟻金服與君理資本共同跟投。
此后的3月15日,于信在接受采訪時還表示,ofo不久還將有一筆新的融資進賬,“應該不會等太久。”
但這筆計劃中的融資遲遲未得到官方宣布。
當然,相比上一輪融資前近8個月的等待期,ofo這次等待的時間還不算長。
不過,在這3個月中,共享單車行業的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今年4月,摩拜并入美團。哈羅連續宣布成功融資20億元,且獲得螞蟻金服的加持,勢頭正勁。而ofo3個月沒能官方宣布新融資的到來,似乎已經給了流言滋生的溫床。
阿里和滴滴
哈羅對于ofo的沖擊,不只是市場份額上,它屢次獲得螞蟻金服的加持,讓市場感覺,ofo投身阿里的可能性在下降。
6月1日,永安行(45.480, 1.32, 2.99%)公告稱,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上海云鑫對哈羅單車增資18.93億人民幣,占股比例上升至36%。
哈羅單車于2016年11月份開始投放車輛,為了避開一線城市摩拜和ofo的激烈戰火,從一開始就主攻三四線城市。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心化策略是阿里多年來的慣用手段,而在共享單車領域,阿里只需選擇一枚棋子即可,ofo和哈羅之間要么合并,要么總有一個會被放棄,二者必有一戰。
ofo一度和阿里走得很近。
在ofo的融資歷程中,螞蟻金服早在2017年4月就參與了一輪戰略投資,在此后的融資中也有阿里的身影。2018年3月,為ofo解決燃眉之急的也是阿里。當時有報道稱,ofo創始人戴威通過動產抵押的方式,先后兩次將其資產共享單車作為質押物,換取了阿里巴巴共計17.7億元人民幣的融資。
此后的3月13日,ofo宣布的8.66億美元E2-1輪融資,也是由阿里巴巴領投。
不過,外界人普遍認為,相比滴滴,阿里在ofo仍難以占據主導地位,而這樣的博弈,在哈羅,阿里則要占優得多。
對ofo來說,滴滴也很難說是一個可以倚靠的金主。
經歷了稍早前的“決裂”風波之后,4月再度傳出滴滴和ofo重啟對話的消息。《南華早報》的報道曾提及,戴威與滴滴首席執行官程維進行了一次關于潛在條件的談話,但戴威告訴程維,自己永遠不會放棄。
4月24日晚間,ofo官方發布聲明,稱滴滴重啟收購ofo的傳聞不屬實,ofo將保持長期獨立發展。在聲明中,ofo小黃車還提及了其未來發展目標,即到 2025 年,ofo將為全球 20 億用戶提供出行服務。
ofo的背水一戰
是價格沒談攏,還是ofo已決意獨立發展,外界不得而知。不過,ofo管理層似乎并不介意展示他們獨立發展的決心。
5月15日,《南華早報》報道稱,ofo舉行了一場內部會議。會上,ofo聯合創始人兼CEO戴威表示,公司目前的狀況堪比電影《至暗時刻》中丘吉爾和二戰時英國的處境。
在影片中,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反對綏靖政策,力圖與納粹德國抗衡。他犧牲了部分英國軍隊,為英國和其他盟軍大部隊撤離敦克爾克爭取了時間。
“如果你們不想戰斗到底,現在就可以離開。但ofo未來依舊會保持獨立運營。ofo的五位創始人將各自擁有公司九人董事會中的一席。”戴威對與會人員如是說。
有知情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此次內部會議上,還發起了一項名為“勝利”的計劃,其目標是讓ofo的利潤達到1元人民幣。該計劃借用了丘吉爾的標志性手勢“V”,意指獲得勝利。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次內部會議后,先是傳出戴威拒絕了滴滴的收購要約,此后,ofo便推出了一系列商業化舉措。
澎湃新聞記者獲得的產品介紹顯示,ofo推出了企業綠卡、車身廣告。比如,ofo在車后輪三角板、車把三角區域、坐墊等部位都設置了廣告位。有消息人士稱,ofo給員工的廣告提成達到35%,“但只限5月這一個月才有這么高的提成”。
在大力推進廣告商業化的同時,ofo還在20個城市取消了信用免押金政策,僅滬杭廣深廈五城保留。用戶使用車輛時,要么需要繳納199元押金,要么需要充95元余額。
考慮到兩大競爭對手在側,ofo力推的商業化,能否在市場份額和收益間取得一個有利的平衡,仍然是未知之數。但考慮到競爭對手強大的資本背景,留給ofo背水一戰的時間,不會太多。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