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5 09:05 |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欣巴科技、中科微至、金峰、中郵科技、鋒馥、科捷智能以及東杰智能是目前快遞領域的主流第三方交叉帶設備供應商,技術和產品均獲市場認可,其中欣巴科技和中科微至最具綜合...
6月8日,據深交所官網披露的創業板上市委2021年第30次審議會議第二次補充公告顯示,鑒于欣巴科技在本次上市委審議會議公告發布后出現重大事項,按照相關程序,本次上市委審議會議取消審議欣巴科技的發行上市申請。欣巴科技也成為年內首例創業板IPO被取消審核的案例。
就本次被取消上市審核的緣由問題,記者致電欣巴科技,其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董秘在外出差,相關事宜自己并不清楚,可發送采訪函,具體問題需由領導回復”。隨后記者向欣巴科技發送了采訪函,“具體情況請以深交所披露信息為準”,欣巴科技在采訪函回復中表示。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欣巴科技創業板IPO申請于2020年11月4日獲受理,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三輪審核問詢函回復和一輪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的回復。根據招股說明書,欣巴科技本次IPO擬募集資金4.8億元分別投入自動化物流裝備生產基地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業績增速逐年放緩
公開資料顯示,欣巴科技主要從事自動化物流系統的研發、設計與銷售,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以自動化分揀輸送為核心的綜合解決方案,欣巴科技主要產品包括交叉帶分揀系統、自動化輸送系統、自動化倉儲系統及其他物流設備。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根據艾瑞咨詢數據,欣巴科技、中科微至、金峰、中郵科技、鋒馥、科捷智能以及東杰智能是目前快遞領域的主流第三方交叉帶設備供應商,技術和產品均獲市場認可,其中欣巴科技和中科微至最具綜合競爭力,目前的累計交付量處于行業第一梯隊,頭部效應顯著。
根據招股說明書,2018年至2020年,欣巴科技實現營收分別為4.8億元、8.12億元、10.36億元;凈利潤分別5407.08萬元、4675.09萬元、1.03億元。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欣巴科技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62.37%、69.15%、27.66%。營收增速不斷下滑的同時,2019年欣巴科技在營收接近翻倍的情況下還出現了凈利潤下滑。
對此,欣巴科技在采訪函回復中表示,報告期內營收增速放緩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公司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增長速度放緩與下游客戶固定資產投資節奏密切相關,下游客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存在一定的波動;二是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增長,營業收入基數增大,導致增長速度放緩;三是受營運資金缺口影響,公司收入增速有所下降。
“2019年度較2018年度,公司營業收入、扣非后凈利潤呈上升趨勢、凈利潤呈下降趨勢,營業收入與凈利潤變動方向不一致,主要系當期公司因股份支付確認管理費用1,942.02萬元所致。”欣巴科技表示。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除業績增速放緩外,欣巴科技的業績對大客戶的依賴也十分嚴重。根據招股說明書,2018年至2020年,欣巴科技來源于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9.25%、95.42%和85.56%,其中來自于第一大客戶韻達股份的收入占比分別為68.47%、65.05%和46.85%。
作為欣巴科技第一大客戶的同時,2018年至2020年期間,韻達還是欣巴科技的第一大應收賬款客戶。報告期內,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16億元、2.22億元、6774.67萬元,占應收賬款總數的比例分別為57.45%、57.42%、26.85%。
對此,欣巴科技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隨著順豐、中國郵政、圓通、百世等客戶自動化物流系統投入的增加,加上公司積極拓展非快遞行業客戶和海外市場,公司向韻達股份銷售占比有所降低。
“現階段公司優先開展商業流通領域尤其是快遞行業相關業務,因此客戶行業相對集中。未來公司將加強品牌建設和產品營銷力度,在鞏固現有優質客戶資源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產品在其他行業及工業物流領域的應用,并充分發揮現有產品性能與成本優勢,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目前,公司已新開拓非快遞行業客戶羅萊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貴州樂天派倉儲服務有限公司以及越南、荷蘭、英國、法國等國家的海外客戶。”欣巴科技表示。
實控人變更受問詢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欣巴科技的應收賬款存在增加的趨勢。根據招股說明書,2018年至2020年,欣巴科技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2.02億、3.86億、2.52億,2020年末合同資產約為3.12億,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余額合計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42.07%、47.59%、54.47%,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凈額合計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 48.45%、45.09%、37.93%。
除了較高的應收賬款外,欣巴科技存貨產生跌價損失的風險也較高。從2018年到2020年末,欣巴科技的存貨金額分別為1.11億、1.86億、3.61億,對應占流動資產的比重為28.54%、23.49%、26.13%。
欣巴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公司的產品主要是公司已發至項目現場但尚未安裝調試完成,或已安裝調試完成但尚未經客戶驗收的自動化物流分揀及輸送系統。若公司正在執行的項目出現質量風險,或原材料價格出現下降,則存貨存在發生跌價的風險。
除此之外,《華夏時報》記者還注意到,有關欣巴科技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多次變更的情況,受到了監管機構的重點問詢。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5年3月,朱玲燕、金衛平、李海星以現金出資的方式設立發行人的前身欣巴有限,3名股東的持股比例分別為65%、30%、5%;2015年7月,朱玲燕將其持有的欣巴有限全部股份轉讓給金衛平。
2015年8月,上市公司永利股份以2082萬元的價格對欣巴有限進行增資并持有欣巴有限51%股份;報告期初至2017年12月29日,永利股份為欣巴有限的控股股東,永利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史佩浩和王亦嘉為欣巴有限的實際控制人;
2017年12月29日,欣巴有限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金衛平;截至目前,永利股份持有發行人股份比例為12.9626%,為發行人第二大股東。
深交所對實控人多次變更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問詢,要求欣巴科技披露自設立以來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歷次變更涉及的股權變動的背景、原因、履行程序的合法合規性、定價公允性、資金來源情況及其合法合規性、價款支付、稅收繳納等情況。以及相關股權變動是否真實,是否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是否存在委托持股、信托持股、利益輸送或其他安排,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所持發行人的股份權屬是否清晰,是否構成本次發行上市的法律障礙等。
對此,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程宇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多次變更實控人首先就令人懷疑公司對主營業務的專注能力,實控人對公司的運營具有決定性影響,不同的實控人對公司會有不同的戰略安排。如果頻繁更換實控人,那么公司很可能無法專注于做強做好主營業務,這與監管層對上市公司的要求是相悖的。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