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6 14:58 | 來源:中國金融信息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科創板IPO融資3615億元,超過同期A股IPO融資總額的四成。2020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的中位數為9%,研發人員占公司人員總數的比重平均為28.6%,平均擁有發明...
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至今正滿兩周年。業內人士認為,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改革開啟我國資本市場建設新時代,兩年來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282家,“硬科技”成色逐漸顯現,各項基礎制度日益完善,推動我國科技產業與資本形成良性循環。隨著公募、外資對科創板配置加大,科創板布局的“黃金期”或已來臨。
科創板“硬科技”成色顯現
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科創板上市公司282家,總市值近4.1萬億元。科創板IPO融資3615億元,超過同期A股IPO融資總額的四成。2020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的中位數為9%,研發人員占公司人員總數的比重平均為28.6%,平均擁有發明專利104項,均高于其他板塊。
與此同時,科創板改革的“試驗田”作用得到較好發揮。科創板試點注冊制作為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在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并購重組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創業板等存量市場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
例如,科創板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標準,已有19家未盈利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特殊股權架構企業和紅籌企業也成功登陸科創板,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
“科創板的推行加速了企業上市流程,也取消了三年連續盈利的標準,這給科創企業開拓了良好的融資渠道,一大批優秀的科創企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上海硅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躍輝表示,從科創板推出開始,到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成功激發了市場的活力,提高了直接融資占比,完善了多層次的市場體系,使資本市場成為高技術和創新企業的搖籃,大批科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推動下迅速成長,發揮了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引領作用,也為國家科技創新提供了一支新的主力軍。
業內人士認為,兩年來,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改革符合預期,在市場功能、結構、生態等方面,促進資本市場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科創板通過打通科創行業“募投管退”全環節,更好地促進了科創資本的形成,推動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中,暢通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
制度建設與完善始終在路上
自科創板宣布開板以來,科創板的制度建設與完善一直都處于進行時。
雖然經過近兩年的運行,科創板“硬科技”成色和市場包容性逐步顯現,但在科創板申報和在審企業中也出現了少數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市場認可度不高等問題。
4月16日,證監會修訂《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進一步明確科創屬性評價指標和申報、推薦要求,嚴格限定科創板支持的行業領域,壓實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責任,強化綜合研判和審核把關,使科創板進一步聚焦“硬科技”定位。
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副主任李維友表示,修改科創屬性評價指引,是科創板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完善科創板制度的首要標準,在于緊緊圍繞培育出更多具有硬科技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創新企業,這是檢驗科創板是否成功的首要標準。
與此同時, 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科創板作為“試驗田”先行先試,近兩年來不斷加強對發行人信息披露及中介機構執業的監管,嚴把上市企業入口。比如對科創板首發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對保薦機構執業進行督導,加強對首發上市企業及其股東信息披露的監管。
“信息披露是注冊制的核心,我們在信息披露上還需要下功夫,要對上市企業壓實主體責任,要加大處罰力度,同時信息披露可讀性、嚴謹性方面還需要提升。”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董事長儲曉明表示,與成熟的資本市場相比,我國注冊制改革在中介專業能力等方面都還存在差距,要進一步提升中介機構的執業質量。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具有開創性和突破性,各項制度安排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改革中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是科創板走向成熟必然要經歷的。將保持改革定力,堅守“硬科技”定位,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則,持續提升科創板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科創板布局“黃金期”來臨
近期,在滬深兩市股指窄幅震蕩之際,以半導體、鋰電池為代表的科技股表現持續活躍。作為投資者衡量科創板市場的風向標,科創50指數更是在短短一月內上漲近15%。隨著各路資金對科創板配置加大,業內認為布局科創板的黃金期或已來臨。
“科創板作為中國未來,尤其是硬科技核心資產的搖籃,經歷兩年的發展與成長,已經到了可以集中挖掘、關注的時候。”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說。
淳石集團合伙人楊如意認為,從中長期估值角度來看,科創板行業中的醫藥和TMT板塊,受益于行業業績整體較為高速增長,當前整體估值經過之前的調整和2019年、2020年相比,今年整體估值在較低水平。而科創板的主導產業5G、半導體、電動車,以及生物醫療都有較好的前景。
張啟堯認為,對標創業板,科創板掘金仍處早期階段,仍具備較大增配空間。一方面,科創板目前已獲得了近兩年的發展與成長,伴隨早期打新熱情的降溫,已經到了可以集中挖掘、關注的窗口;另一方面,相較創業板而言,創業板持續獲基金超配,而科創板仍處于相對低配,未來伴隨科創研究的持續深入與拓展,國內機構對科創板增配潛力巨大。
5月27日,國際指數編制公司MSCI2021年5月指數季度調整結果在當日收盤后生效。康希諾-U、中國通號、瀾起科技、杭可科技、睿創微納5只科創板股票被納入MSCI中國A股指數,這也是科創板股票首次進入MSCI旗艦指數系列。
聯儲證券首席投顧胡曉輝表示,科創板5只個股納入MSCI旗艦指數,是對A股科技上市公司質量的認可,將會帶來北向資金流入,有助于提高科創板的市場關注度和活躍度。后續科創板還將迎來富時羅素首次納入,海外資金科創板增配有望繼續提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