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2 08:17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林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禾信儀器更為注重銷售,這不得不讓市場對其戰略布局擔心。
《電鰻快報》文/林妍
近日,證監會同意了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信儀器”)的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但經《電鰻快報》調查發現,禾信儀器此次IPO招股書存在很多疑點,尤其是科創屬性的不足,還用“孿生”專利來充數,可謂欲蓋彌彰。
實際上,這是禾信儀器的第二次沖刺科創板,該公司曾于2019年6月申報科創板上市,被質疑是否符合科創板上市標準。
重銷售輕科研
作為一家科創板擬上市公司,禾信儀器的“科創屬性”值得關注。據招股書披露,公司已獲得39項發明專利和66項實用新型專利,科研實力看似不錯。不過,我們發現公司的專利中存在不少“孿生兄弟”。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披露,2013年8月27日,禾信儀器同時申請“一種產生離子碎片的大氣壓接口裝置”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分別在2016年6月、2014年3月取得授權。從說明書摘要來看,兩項專利的研究內容完全相同。
另外,禾信儀器近年的研發投入逐年下降,2017—2020年上半年,禾信儀器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 3230.07萬元、3243.47萬元、3986.68萬元和 1630.18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4.91%、26%、18.13%和 21.23%,研發投入也低于可比同行。而2017-2020上半年的銷售費用為2728.45萬、3729.65萬、5847.27萬、2083.48萬元,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占營業收入的比率分別為29.49% 、29.90%、26.60%、27.14%,大幅高于同行均值18.02%、17.48%、19.48%、21.42%。
從員工結構來看,禾信儀器共有銷售及服務人員214名,占公司總人數的49.2%,而研發人員僅為103人,占公司總人數23.68%,銷售人員約是研發人員的2倍,差距較大。可見,禾信儀器把重心放在了銷售團隊,研發重視程度不足。
也就是說,禾信儀器更為注重銷售,這不得不讓市場對其戰略布局擔心。
缺乏自主創新
隨著國內經濟及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內不少廠商也開始入局質譜儀,但直至2018年,國內廠商在中國質譜儀市場的占有率也只有14.4%。禾信儀器雖然也有參與,但很難獨立,不但業績依賴政府補助,其相關技術零部件也依賴進口。
禾信儀器是國內質譜儀行業的參與者之一,但目前生產的質譜儀所需的主要高端通用零部件(高端激光器、分子泵等)大幅依賴國外進口。
招股書顯示2017-2020年1-6月,禾信儀器花在進口儀器的總金額分別為 1301.83萬元、 1055.46萬元、 2295.39萬元和 641.71萬元,占當年總采購額的比重分別為 29.70%、20.19%、22.32%和14.59%。其中,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響,該公司國外供應商產能及國際物流受限,從而導致占比有所下降。
禾信儀器的核心零部件均來自歐美進口,其中約七成激光器長期來自美國,分子泵九成來自歐洲,主要應用于該公司的質譜儀和SPAMS系列產品。由于目前這些高精尖零件無法自行生產,且暫無國內替代品,禾信儀器存在核心技術被“卡脖子”的情況。若國際貿易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比如貿易摩擦加劇等,上述原材料的采購將受影響,從而直接制約禾信儀器的持續經營。
更換會所改財報
2019年3月,禾信儀器開始接受國信證券的上市輔導,但在2020年1月主動撤回了申報材料。2020年5月,禾信儀器重新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此時,申報會計師已由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變更為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在更換會計師以后,禾信儀器的財務報表也“改頭換面”,但我們研究發現,禾信儀器披露的銷售、采購情況仍然大量自相矛盾,關于客戶合作時間、募投項目的信息披露也有疑問。同時,公司持有的專利或許存在不符合《專利法》的情況。
在更換會計師以后,禾信儀器對研發樣機的銷售、聯合招投標項目的收入確認、股份支付的確認等會計處理進行了大量會計差錯更正。據前次申報的招股書顯示,公司2017年、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0256.72萬元、13486.90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14.32萬元、2456.91萬元。而在本次IPO申報中,2017年、2018年營業收入分別調整為9251.55萬元、12472.57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調整為1541.89萬元、2003.51萬元。
盡管禾信儀器對財務報表進行了大范圍修正,但公司披露的財務數據還是有不少混亂。比如禾信儀器的主要客戶藍盾光電,報告期內的銷售金額(不含稅)分別為386.32萬元、138.12萬元、51.72萬元、52.46萬元,合計628.62萬元。
一輪問詢回復還顯示,報告期內,禾信儀器與藍盾光電的銷售內容包括SPAMS系列、技術運維及數據分析服務、數據分析服務,金額分別為452萬元、180萬元、289.82萬元,合計921.82萬元,較公司此前披露的不含稅銷售金額(628.62萬元)高出46.64%,遠超過含稅口徑不同所能解釋的范圍。
《電鰻快報》將繼續跟蹤報道禾信儀器IPO進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