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5 08:58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林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同益中在研發上的投入不及同行,并且研發費用率不滿足科創板標準。
《電鰻快報》文/林妍
早在6月4日,北京同益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同益中”)科創板IPO已提交注冊,安信證券和華泰聯合證券為其保薦機構,擬募資3.32億元。一個月過去了,同益中IPO進展卻沒有任何動靜。經《電鰻快報》調查發現,同益中此次IPO招股書存在很多疑點,尤其是科創屬性及實控人涉訴等問題,備受市場質疑。
研發費用率不滿足科創標準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同益中在研發上的投入不及同行,并且研發費用率不滿足科創板標準。
《電鰻快報》根據同益中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同益中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08%、3.75%、4.32%、5.3%,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分別為10.15%、11.75%、8.93%、8.55%。可見其每年的研發費用率均遠遠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
據了解,科創板上市的3項常規指標分別是“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即研發費用率)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5項以上”和“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20%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
很顯然,從研發費用率上看,同益中似乎不滿足科創屬性標準。報告期內,同益中的研發費用分別為857.75萬元、1095.92萬元、1302.72萬元、775.51萬元,其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為3256.39萬元,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74%。
實控人涉億元訴訟
從股權結構上看,國投貿易通過直接及間接的方式合計持有同益中51%的股份,為其控股股東。而國投貿易又為國投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因此國投集團是同益中的實際控制人。
據《電鰻快報》觀察,2003年7月,北京新中實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中實公司”)與國投貿易合作建設國投大廈合同糾紛事項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案現已經過一審、二審(發回重審)、一審(重審)),目前處于二審(重審)階段。2008年9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重審)判決,判令國投貿易向新中實公司支付合作建房款41733.64萬元,并判令新中實公司在判決生效后90日內為國投貿易辦理有關權屬證明,駁回雙方其他訴訟請求。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尚未作出二審判決。
IPO前夕突擊分紅肥了誰
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報告期內,同益中的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892.41萬元、4258.87萬元、4075.62萬元和2563.26萬元,2019年同比有明顯下降趨勢。即便凈利潤下降,同益中卻仍然在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進行了兩次大額分紅,分紅金額分別為2334.13萬元和5609.15萬元,而報告期末現金分紅金額甚至超過同期扣非歸母凈利潤一倍多。
《電鰻快報》注意到,上市前突擊分紅受到發審委問詢,要求其說明現金分紅金額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
市場也質疑,一邊分紅,一邊募資,同益中意欲何為?
據了解,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黃興良,也是公司的最終受益人。《電鰻快報》據天眼查顯示,黃興良目前任職3家企業,擔任股東1家,擔任高管1家,實際有控制權的有1家企業。
尤為注意的是,黃興良的周邊風險有25項,預警提醒也多達35條。
其中,他曾擔任高管的國投資本股份有限公司被立案內容提及的立案信息,曾擔任高管的國投資本股份有限公司有違規處理信息;曾擔任高管的國投資本股份有限公司有19項對外擔保信息……
董事長數十條風險纏身,如此一來,怎能保證普通投資者利益?會否有利益輸送行為發生?
《電鰻快報》將繼續跟蹤報道同益中IPO進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