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08:33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兩年來的碩果累累,也使得市場各方對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接下來的改革舉措充滿了期待。
7月22日,科創板正式迎來開市兩周年。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鳴鑼開市,首批25家公司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交易。經過兩年的運行后,截至2021年7月21日,科創板上市公司家數已達311家,總市值為4.78萬億元,流通市值為1.73萬億元,平均市盈率為72.96倍。
兩年來,科創板快速擴容,大量科技型企業紛紛借助其登陸資本市場,徹底改變了A股過去以金融等周期行業為主的行業結構,凸顯了新經濟和硬科技的屬性,支持科技創新的示范效應初步顯現。統計數據顯示,目前311家科創板企業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和生物醫藥等產業,而且科創成色鮮明。數據顯示,2020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的中位數為9%,研發人員占公司人員總數的比重平均為28.6%,平均擁有發明專利104項,均高于其他板塊。
兩年來,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科創板試點注冊制作為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在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并購重組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存量市場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鑒。統計數據顯示,311家科創板企業累計完成IPO融資3805.85億元,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174.78%。
兩年來的碩果累累,也使得市場各方對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接下來的改革舉措充滿了期待。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發布,提出研究在全證券市場穩步實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在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記者表示,科創板在發行層面,突出了包括電子信息、醫藥科技等六大重點行業,有效扶持了企業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接下來,在引入做市商制度之后,科創板的交易模式會發生一些改變,需要重點突出信息的公平、公開,加強信息披露管理,嚴厲打擊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
在市場入口層面,如何把好“入口關”,是科創板下一步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年年初,IPO現場檢查中出現了高比例撤回申報材料的現象,由此帶來的中介機構執業質量的問題,引發了市場各方的關注。
針對這個問題,上交所強調,2021年要堅守好科創板定位,助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推動“應科盡科”。
要把好科創板“入口關”,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更好發揮審核問詢和現場督導協同機制。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指出,從目前情況看,不少中介機構尚未真正具備與注冊制相匹配的理念、組織和能力,還在“穿新鞋走老路”。他強調,注冊制改革是這一輪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中心任務,不僅涉及審核重點、方式、分工的優化,還必須建立起對發行人質量、發行定價和時機的市場化約束機制。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使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是其中的關鍵。
在定價詢價機制有效性層面,科創板也面臨改革的需求。目前,在包括科創板的注冊制下新股發行的過程中,機構詢價報價趨同的情形較為常見,網下報價一致性較高,甚至屢次出現極端的詢價“低價抱團”,引發了監管層的關注。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在IPO的市場化定價方面,目前的網下詢價存在一定爭議。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盡快取消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改進新股申購方式,讓網下詢價更加謹慎,不敢肆意操縱,同時可以讓更多的場外資金進入一級市場。“市值配售畢竟是核準制之下的產物,需要讓它盡快回歸市場的方式。”
陳靂指出,“低價抱團”是一種選擇性的報價方式,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可進一步優化報價制度改革,多引導從公司客觀的實際價值出發,以此作為報價的基礎。
針對科創板未來的制度完善和改革,董登新表示,科創板注冊制的完善,需要遵循市場化和包容性的取向。要在保持交易所獨立的IPO審核和嚴格的市場監管之間做好銜接,把握好界限,防止過度行政干預和行政管制。科創板作為“試驗田”,可以在一些制度上實行改革先行先試,比如率先引入做市商制度、實行“T+0”回轉交易、甚至可以率先試點取消個股漲跌幅限制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