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 14:08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云洲智能的主要從事無人船艇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服務。無人船艇屬于水面機器人的一種,無人駕駛和智能化程度高是其主要優勢。...
2月9日,IPO進程一度中止的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洲智能)被恢復上市審核。機器人(10.300,-0.01,-0.10%)賽道、研發占比大、技術壁壘高,身具這些特點的云洲智能選擇闖關科創板貌似是相當合適的。
記者注意到,雖然云洲智能在無人船艇行業市場份額已位居首位,但賽道偏“冷”、市場規模較小或許會制約公司的成長空間。與此同時,云洲智能在2020年度的營收激增近3倍,但凈利潤卻大幅下滑逾3成,公司亦一直未能突破盈利瓶頸。在政府補助持續“輸血”的背景下,云洲智能恐還需接受市場更多的檢驗。
賽道“冷門” 成長空間或受限
云洲智能的主要從事無人船艇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相關服務。無人船艇屬于水面機器人的一種,無人駕駛和智能化程度高是其主要優勢。應用領域包括城市水域應用、海洋工程、公共安全和國防工業領域。公司主力產品為內河級產品,海工級和海防級產品為輔。
創始人張云飛、成亮以及另外兩名同學在香港科技大學讀書時一起組建創業團隊,開始涉足無人船艇領域。張云飛2010年作為董事長和團隊核心創辦云洲有限。
高校大學生創立科技企業并獲得巨大成功的劇本,多次在如微軟、蘋果等巨頭案例上演。但與之不同的是,云洲智能選擇發展的無人船艇領域為新興領域,市場前景和未來規模不明朗。在云洲智能投身無人船艇領域到如今,業內形成成熟產品體系公司較少,應用領域和需求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嘗鮮者”不但需要加強自身的技術力、產品力還需求承擔培育市場的重擔。
據了解,無人船艇應用可分為民用和軍用兩類。根據賽迪顧問的研究,2018 年、2019 年及 2020 年我國民用無人船艇市場規模分別為 1.3 億元、2.0 億元和 3.3 億元。預計至 2023 年,我國民用無人船艇市場規模約為 32.2 億元。可見,民用雖保持高增速,但整體規模較小。軍用(指國防業務)方面,公司自2014年開始布局,承擔了 41 項國防項目,但尚未形成大規模收入。
招股書披露,2020年,公司民品業務收入為 1.95 億元。以此推算,民用收入和軍用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75%和25%。賽迪顧問顯示,云洲智能在國內民用無人船艇行業市場份額位列第一。
2021年上半年,公司銷售內河級產品436艘,海工級7艘,海防級2艘。目前,公司的業務模式還是TOB為主,政府及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客戶的銷售占比合計超過80%。前五大客戶銷售占比持續提升,2021年上半年為68.64%。同時,收入季節性明顯。2020年65%的收入為第四季度貢獻。
此外,賽道的“冷門”也可以從云洲智能招股書中選取的可比公司看出。6家可比公司中,5家公司主要產品為無人機相關。
營收“蹊蹺”激增 盈利困局待解
報告期內,云洲智能收入實現快速增長。2018年到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0.27億元、0.64億元、2.53億元以及1.18億元。但在收入突飛猛進的同時,云洲智能的盈利狀況卻并未出現明顯好轉。報告期內(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分別虧損0.87億元、1.20億元、1.60億元和0.3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云洲智能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激增296.94%,而同樣是在該年度,公司凈利潤的下滑幅度卻高達33.32%。
此外,報告期內,云洲智能的毛利率分別為42.09%、40.62%、37.32%以及51.40%,波動幅度較大。云洲智能表示,主要是公司收入的產品結構發生變化所致。不過據招股書披露,公司報告期內的核心原材料平均單價波動較大。
(來源:招股書)
報表顯示,包括管理、財務、銷售、研發在內的期間費用成為侵蝕盈利的“罪魁禍首”。報告期內,期間費用占營收最低比重為95.39%。其中,股權激勵相關費用又成為期間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梢钥吹?,公司剔除股權激勵后的期間費用率出現明顯下降。
(來源:招股書)
據了解,云洲智能在報告期內通過珠海云洲人、云洲創客及星辰之海等進行了多次股權激勵,目的是保障團隊穩定性和人才吸引力。而2020年12月,實際控制人張云飛通過星辰之海獲得的未約定鎖定期的股權激勵在當年一次性確認費用約為5101.78萬元。
另一方面,作為高技術屬性企業,云洲智能拿到的政府補助呈現逐年上升之勢。報告期內,公司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825.73 萬元、1330.12 萬元、2194.01 萬元和 1173.01 萬元。在政府補助不斷“輸血”之下,云洲智能的自主盈利能力如何得到體現,恐怕將是其未來一段時間內公司亟需給出答案的命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