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 15:44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2月22日,已有89家科創板公司券商跟投股份鎖定期結束,迎來解禁。
2月21日,神工股份(83.320, 8.17, 10.87%)、石頭科技(716.630, 9.25, 1.31%)和百奧泰(24.620, 0.16, 0.65%)-U三家科創板公司上市滿2周年,券商跟投股份迎來解禁。當日,2家公司的券商跟投股份浮盈,1家浮虧。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2月22日,已有89家科創板公司券商跟投股份鎖定期結束,迎來解禁。據記者了解,部分券商已經在解禁后賣出。若以鎖定終止日計算,解禁時89家科創板公司合計為跟投券商帶來81.58億元浮盈。但是,券商的盈虧差異較大。
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解禁后是否賣出,賣出比例多大,與券商對個股估值是否達到合理預期,以及階段性資金需求情況等因素有關。科創板強制跟投機制,從源頭壓實保薦機構的責任,杜絕財務造假公司上市,有助于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同時也提升了發行定價的效率及合理性。
券商跟投盈虧現差異
中信證券(24.250, 0.22, 0.92%)成最大贏家
從公司角度來看,上述89家科創板公司中,77家在鎖定終止日收盤價高于發行價,券商跟投股份為浮盈,12家公司鎖定終止日收盤價低于發行價,跟投券商浮虧。其中29家公司給跟投券商帶來的浮盈過億元,而有3家公司跟投券商浮虧超過千萬元。
“解禁時券商跟投股份的盈虧,主要和發行時一級市場定價估值中樞,解禁后的二級市場大盤走勢以及個股估值表現等因素有關。”華泰聯合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張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保薦機構來看,不同保薦機構跟投的盈虧差異較大。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上述89家科創板公司涉及32家券商,以鎖定終止日計算,其中29家券商的跟投解禁股份合計浮盈,3家浮虧。
最大贏家為中信證券,其保薦的9家科創板公司跟投股份在解禁時均為盈利,合計浮盈14.14億元,為保薦機構中浮盈最高。其次是國泰君安(17.300, 0.10, 0.58%)證券和中金公司(43.900, 0.57, 1.32%),分別有6家和11家科創板公司跟投股份解禁,合計浮盈分別為9.72億元和7.81億元。其中,中金公司跟投的3家科創板公司解禁時浮虧。
“科創板保薦機構跟投股份在解禁時出現浮盈或浮虧,是很正常的現象。券商保薦跟投的時候,大多看的是上市公司長遠戰略價值,而非短期市場波動。”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宏觀策略配置部總監魏鳳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解禁的時候,可能二級市場正處于調整時期,股價較低,持股浮虧,都是正常的現象,同時也體現了發行定價的市場化。
強制跟投有助于
提高發行定價效率及合理性
“券商跟投股解禁后,如果減持,上市公司不會發布減持公告,可以在公司年報中看到是否被出售。”華興源創(33.710, 1.15, 3.53%)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截至2月22日,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僅方邦股份(68.500, 2.58, 3.91%)發布2021年年報。公司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華泰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未變,即跟投券商解禁后并未減持。
“是否賣出、賣出比例多大,這與券商對個股估值是否達到合理預期,以及階段性資金需求情況等因素有關。”張雷表示。
談及科創板的強制跟投,魏鳳春認為,強制跟投其實是科創板試點注冊制初期的一個必要措施。科創板公司相對來說風險較高,預期收益與風險也是相匹配的。如果保薦機構都不看好該公司,不跟投,如何讓廣大投資者認可其推薦的上市公司。類似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在基金發行時同時認購,體現了自己未來有信心管理好基金。
“科創板強制跟投是可以堅持的。”某券商投行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監管機構設置強制跟投機制,是為了給保薦機構一個約束力,使其勤勉盡責,確保保薦的企業沒有財務造假。“如果保薦的企業有財務造假情況,保薦機構跟投也會產生較大虧損。所以,強制跟投會促使保薦機構盡職調查更加細心,盡量避開財務造假企業。”
“另外,從定價環節來看,如果發行價定得過高,保薦機構跟投股份解禁后,也要面臨虧損,從這個角度來看,保薦機構跟投也是一種價格約束。”上述投行人士進一步表示。
張雷認為,強制跟投本質上是讓承銷券商用“真金白銀”為發行人做背書,對投行的估值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從結果上來看,也提升了發行定價的效率及合理性。
談及未來科創板跟投機制,魏鳳春表示,希望未來科創板不是強制跟投,而是保薦機構基于市場化的判斷主動跟投,即看好公司長期成長價值、認為其保薦的公司未來升值空間較大而跟投,這是市場各方更樂于看到的。如果探索成功,將會在資本市場產生示范效應,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市場化機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