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14:55 | 來源:中國經營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提案中,鄧中翰觀察到,在全球疫情持續影響、多個領域嚴重缺芯以及技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為保障本國產業鏈并搶占“后摩爾時代”芯片技術制高點,近期主要發達國家...
集成電路產業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是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也是我國當前需要重點突破的領域。隨著芯片設計及工藝制程越來越先進,逐漸接近原子的尺度,芯片性能提高逐步放緩,芯片制造工藝提升越來越困難,芯片在設計、材料和設備等方面將面臨多重瓶頸,芯片發展進入到“后摩爾時代”。而“后摩爾時代”如何占領技術制高點,搶占機遇實現逆勢突圍,是業界十分關注的問題。
3月3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中星微電子集團方面了解到,全國政協委員、“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院士,將在今年兩會上提交《關于聚焦后摩爾時代,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動我國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突破性發展的提案》。
在該份提案中,鄧中翰觀察分析了當下國際芯片領域的機遇及變化,尤其是包括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在今年1~2月里密集出臺了新舉措,紛紛加大在芯片領域的資金投入。而我國在國家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動下,集成電子電路產業也取得了長足進展,為“后摩爾時代”進一步創新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為抓住歷史機遇期,加快縮小與技術先進國家的差距,搶占技術制高點,鄧中翰建議繼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進一步強化在核心技術研發創新、擴大投資規模、助推創新企業上市融資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國際芯片領域風云突變
在提案中,鄧中翰觀察到,在全球疫情持續影響、多個領域嚴重缺芯以及技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為保障本國產業鏈并搶占“后摩爾時代”芯片技術制高點,近期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出臺新舉措,不斷加大資金投入。
2022年2月4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了《2022美國競爭法案》, 根據該法案,美國將創立芯片基金,撥款520億美元,以促進芯片本土產能和新技術研究;2月8日,歐盟出臺了《歐盟芯片法案》,該法案計劃投入超過430億歐元,以提振歐洲芯片產業,其中“歐洲芯片倡議”將建立專項基金,擬提供110億歐元用于芯片研究、產能開發和技術創新;2021年11月,日本出臺了《半導體產業緊急強化方案》,計劃在2030年將日本企業芯片營收規模提高至現在的3倍;2022年1月,韓國也出臺了《半導體特別法案》,計劃投入4510億美元,以鞏固其世界領先地位,三星、SK海力士等企業紛紛跟進,三星計劃在2030年前加大對芯片業務投資,總投資約合1420億美元。
而我國在國家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動下,集成電路產業也取得長足進展,為“后摩爾時代”進一步創新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改變在芯片領域的落后局面,我國先后啟動實施了863、973、國家電子發展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研發專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專項計劃,之后又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開設了“科創板”,多渠道大力支持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加之業界多年努力,目前我國正在形成較為完整的芯片產業體系,不僅在中低端芯片領域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在高端芯片領域也正逐步擺脫全面依賴國外產品的被動局面。
為支持“后摩爾時代”芯片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我國已將集成電路產業納入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啟動了“后摩爾時代新器件基礎研究”計劃,2021年國務院領導還專題討論了面向“后摩爾時代”的集成電路潛在顛覆性技術等問題。國內不少企業也在積極開展相關研究,中星微承擔實施“星光中國芯工程”,其承辦的數字多媒體芯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級創新中心,經過探索研究,提出了“后摩爾時代”芯片技術發展的“智能摩爾技術路線”。
抓住機遇期奮起直追
鄧中翰指出,在“后摩爾時代”,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難得的機遇期,為我國奮起直追、加快縮小與技術先進國家的差距帶來了希望。
目前,中國集成電路企業受到西方打壓,先進制程光刻機無法進貨,高端材料短缺,專業人才匱乏,技術交流受阻,特別是支撐國家戰略的高端核心芯片標準化、體系化和生態化創新難度大、投入時間長、資金需求多,迫切需要國家通過重大政策和專項資金大力扶持。
針對現存問題,鄧中翰從兩方面提出了建議。
一是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的突破性發展關乎國之大者,“后摩爾時代”有趕超的機遇,任務更重、所需資金更多,建議比照美歐日韓近期超常規政策舉措,盡快研究出臺更有支持力度的政策措施,始終“抓住不放、實現跨越”。
二是繼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建議進一步強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對核心芯片研發創新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擴大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投資規模,進一步加快“科創板”對“后摩爾時代”核心芯片及垂直域創新企業的上市融資步伐。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