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4 10:30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楊力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這兩家公司是回盛生物(300871.SZ)和采納股份(301122.SZ);一家生產獸用藥品,另一家是獸用醫療器械生產商;兩家公司分別于2020年8月和2022年1月登陸A股市場。...
《電鰻快報》文 / 楊力
3月11日,兩家獸用醫療產品上市公司發布了2021年的業績報告。各自業務的不同特點決定了兩家公司的業績增長模式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未來獸用醫療產品的需求將保持樂觀增長。
獸用藥品及醫療器械收入保持增長
這兩家公司是回盛生物(300871.SZ)和采納股份(301122.SZ);一家生產獸用藥品,另一家是獸用醫療器械生產商;兩家公司分別于2020年8月和2022年1月登陸A股市場。
先看看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及收入情況,年報顯示,回盛生物主要從事獸用藥品(包括化藥制劑、原料藥、中藥制劑)、飼料及添加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該公司的產品已涵蓋抗微生物、抗寄生蟲等各類藥品,該公司也在家禽、水產、寵物、反芻等其他藥品領域進行了拓展。
2021年,回盛生物有94.13%的收入來自獸用原料藥及制劑,5.87%的收入來自其他;如果按產品劃分,該公司有84.88%的收入來自獸用化藥制劑,6.75%的收入來自獸用原料藥,2.5%的收入來自獸用中藥制劑。
采納股份的主要業務是醫用和獸用注射穿刺器械及實驗室耗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通過
ODM/OEM等方式為包括紐勤(Neogen)、麥朗(Medline)、賽默飛世爾(Thermo Fisher)、
麥克森(Mckesson)等在內的全球知名企業提供穿刺針、注射器、實驗室耗材等相關產品。
2021年,采納股份有47.91%的收入來自醫用產品,35.16%的收入來自獸用產品,16.93%的收入來自實驗室耗材;如果按產品劃分,該公司有58.63%的收入來自注射器,23.26%的收入來自穿刺針,16.93%的收入來自實驗室耗材,0.16%的收入來自口罩。
兩家公司在2021年的增長情況差異較大,回盛生物的營業收入增長了,而凈利潤卻下降了;采納股份的營業收入下降了,而扣非后凈利潤卻大幅增長了。
2021年,回盛生物實現營業收入9.96億元,同比增長28.1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3億元,同比下降11.5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15億元,同比下降17.11%。
同期,采納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42億元,同比下滑12.4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1億元,同比下滑4.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后凈利潤為1.25億元,同比增長了122.21%。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業績增長情況大為不同,但二者的獸用藥品以及獸用醫療器械的收入都在增長。2021年,回盛生物來自獸用原料藥及制劑的收入為9.38億元,同比增長了31.67%;同期采納股份的獸用產品收入為1.55億元,同比增長了53.78%。
《電鰻快報》注意到,造成兩家公司業績差異的原因之一是其各項費用的變化情況差異較大。2021年,回盛生物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的增速分別為-10.28%、21.98%和-13.09%;同期采納股份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的增速分別為-47.82%、-43.77%和-72.1%。采納股份在營收下降的情況下,其各項費用的大幅下降推高了其凈利潤。
研發投入不突出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是全球獸用藥品第一大技術來源國,我國獸用藥品專利申請量占全球獸用藥品專利總申請量的48.88%;其次是美國,美國獸用藥品專利申請量占全球獸用藥品專利總申請量的14.4%。歐洲專利局和俄羅斯雖然排名第三和第四,但是與排名第一的中國專利申請量差距較大。
2021年,回盛生物的研發費用為4689萬元,同比增長了65.2%;同期采納股份的研發費用為1844萬元,同比減少了1.39%。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回盛生物的研發投入占比分別4.94%、3.65%和4.71%;同期采納股份的研發投入占比分別為6.29%、3.7%和4.17%。由此可見,過去三年,回盛生物和采納股份的研發投入占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至 2020 年末,中國大陸共有獸藥企業 1633 家,行業實現總銷售額 683.52 億元。作為豬肉消費大國,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對獸用醫藥以及醫療器械的影響較大。
2018 年非洲豬瘟疫情暴發后,大量養殖散戶退出市場,為龍頭豬企擴張產能創造了良好機遇。生豬養殖產能快速恢復并形成慣性,2021 年末能繁母豬存欄 4329 萬頭,相當于正常保有量的 105.6%,產能大幅增加。
2021 年生豬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進一步造成眾多中小養殖戶減產或退出養殖行業。據農業農村部消息,2021 年畜禽養殖綜合規模化率首次達到 70%,其中生豬養殖規模化率首次達到 60%,養殖規模化率進一步提升。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下游養殖業集中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大型獸藥企業憑借品牌、產品質量、研發實力等諸多方面的優勢,逐步擴大市場份額,獸藥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規模化養殖企業對產品質量和產能供給能力具有更加嚴格的要求,養殖行業集 約化的趨勢將促進規模化養殖企業與綜合實力突出的獸藥企業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
根據中國獸藥協會發布《獸藥產業發展報告(2020 年度)》顯示,2020年化藥制劑銷售額前 30 名的企業實現銷售額共計 112.02 億元,占化藥制劑銷售總額的 44.35%,較 2019
年度提高近 4%。
此外,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寵物用醫藥和醫療器械的需求的增長不容忽視。而且,對于畜牧養殖及寵物飼養,疫苗注射是剛性需求,其配套注射器械必定同量增長。
根據FROST&SULLIVAN的數據顯示,以生產規模計,我國獸用注射穿刺器械市場容量從2014年的17.6億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24.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7.0%。其主要增長動力源除了越來越多的寵物需求外更主要的是源自于中國不斷增長的家禽和畜牧飼養行業,尤其是隨著下游飼養行業的集中化,以及各地農業部門對養殖動物的疫苗等預防管理日趨規范,中國的獸用注射器市場容量正在不斷增長,預計到2024年,該市場規模將會達到35.1億元人民幣。
海內外市場“演變”將決定未來業績
在登陸A股市場之前,從2018年至2020年,回盛生物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0.67億元、0.63億元和1.39億元,同期增速分別為-21.48%、-7.06%和122.12%;同期采納股份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0.2億元、0.3億元和0.56億元,同期增速分別為68.68%、48.84%和87.15%。
由此可見,在登陸A股市場之前,作為獸用醫療器械企業的采納股份保持著大幅增長,而作為獸用醫藥企業的回盛生物其業績增長并不穩定。未來兩家公司的業績增長點在哪里?
根據醫械研究院數據,2019年我國醫用耗材在醫療器械行業中市場占比達32%,國內行業增速約為20%。預計2020年低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達970億元,同比增長25.97%。低值醫用耗材中,注射穿刺類市場份額約為低值醫用耗材市場的30%,市場規模約291億元。
QYRResearch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一次性注射器產量占全球產量大約34.7%。根據OEC數據,2018年,注射器全球貿易總額為49.1億美元,中國注射器出口金額占比為11.32%位居第二,僅次于美國的13.68%。
采納股份有90.03%的收入來自外銷,因此海外市場的需求將直接決定該公司未來的業績情況。
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獸用疫苗銷售規模約69.35億美元,同比增長5.11%, 其中北美收入占比40%,歐洲占比29%。根據FROST&SULLIVAN的數據統計,以需求規模計, 全球獸用注射穿刺器械市場在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增長過程中,其市場容量從2014年的26.5億美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33.7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5.0%。
回盛生物有98.7%的收入來自國內市場,因此國內養殖業的發展將決定該公司未來的業績情況。
2019年全國獸藥行業企業數量為1632家,同比減少4%,與此同時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十家上市豬企生豬出欄量占總體比例由2020年的10.4%增至2021年的14%,多項政策加強管理促進行業轉型升級。2020年6月實施新版《獸藥GMP驗收評定標準》,提高獸藥生產準入門檻,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行業集中的提高導致規模化經營進一步凸顯優勢,同時疫病防控意識也在增強,將對下游獸用醫藥的需求增強。
從今年年初至3月11日,回盛生物的股價下降了15.73%,同期所屬行業板塊下降了4.86%;從今年1月26日上市至3月11日收盤,采納股份的股價上漲了18.33%,同期所屬行業板塊的漲幅為5.98%。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