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10:14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推廣行業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引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桿,推動更多應用場景落地。...
到2023年,深圳建成3個以上千億級細分領域產業集群,數字經濟產業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成為推動深圳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深圳的數字經濟發展到什么階段,又應該如何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在深圳市政協七屆二次會議的一場聯組討論會上,來自經濟界、科技界,以及特邀香港界別的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2021年1月5日,《深圳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3)》正式出臺。方案指出,到2023年,深圳建成3個以上千億級細分領域產業集群,數字經濟產業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成為推動深圳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但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數字經濟底層技術及應用,有一個從早期培育到不斷完善壯大的過程。
經濟界委員厲偉認為,深圳有必要從科學研究、應用場景等多方面培養未來的數字經濟產業。厲偉建議,深圳應該成建制吸引頂尖的科研機構和項目落地。他以清華人工智能研究院為例,深圳多家創投投資了該研究院孵化的項目。他建議深圳市領導出面與清華人工智能研究院交流,吸引清華人工智能研究院同企業一起在深圳設立分院和分公司,甚至遷移總部到深圳。此外,深圳還應該建設AI大裝置作為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加大市場開放力度,吸引項目落地。他指出,吸引項目落地,給科研經費,不如給“首臺套”費用,給房給地不如開放市場和應用場景,要運用立體化思路招商。嚴格圍繞市、區的產業規劃,結合產業部門的政策意圖出資,引導創投機構投早投小,在項目早期介入,將天使項目和創業起步階段的人才留在深圳,同時出資應該形成接續性,通過子基金對企業在不同階段進行支持。
工商聯委員李勇則關注到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李勇認為,深圳大多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較慢,在應用層面沒有充分運用數字信息技術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制約了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深圳產業數字化的發展。
據深圳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調研,深圳約有20%的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而約70%的中小企業在探索嘗試中,雖然工作起步較早,開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比例顯著高于全國水平,但從融合應用的深度來看,中小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相關技術的利用程度還比較低,多停留于“資料上云”的階段,制造業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仍然受到很多限制。此外,深圳數字經濟應用領域的優勢主要沉淀在各個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存在一定的“重龍頭輕中小”、“大樹底下不長草”現象。
李勇建議,推廣行業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引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桿,推動更多應用場景落地。此外,還應該加強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要素支持,加強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財政金融支持,以“高端制造+數字技術”專項基金、相關部門與社會資本合作設立投資子基金等形式,發揮金融作用激勵企業數字技術與制造業融合應用。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打造數字化轉型協同生態,充分發揮華為、騰訊、華星光電等龍頭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在標準引領、制定等方面的優勢,加快開展數字經濟標準體系研究與制定,以技術標準為紐帶構建共生共贏的開放平臺和生態系統。
特邀香港界別的市政協委員莊紫祥則提出,以數字經濟賦能,助力深港一體化水平提升。具體在執行層面,他建議加強深港數字經濟平臺、機制、信息對接,為港人港青在大灣區生活提供最新、最精準、最有價值的信息服務包括政務、商務、生活、稅務等,同時也為有意到香港生活的內地同胞提供對等服務。此外,深圳可建設僅供深圳市民購買的港貨“香港一條街”,同時建設供全國海購的,由港青做服務載體的“跨境電商港店平臺”,原則是“省時便深”,既讓內地同胞享受最優海購,也讓最有信譽港商在前海生活賺錢。最后,他還建議設立深圳前海駐香港一站式服務中心,創建一條獨立專線把前海服務窗口延伸到香港辦公,在特區為有意來內地發展的港人港青提供驗資、公證、居住證、銀行開戶、稅號、社保等服務,促進深港一體化水平提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