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08:55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昨日,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35.52億元,結束上周連續5個交易日的凈賣出。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流向與A股行情“高度合拍”,其雙向流動波幅隨著股市震蕩加劇而...
昨日,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35.52億元,結束上周連續5個交易日的凈賣出。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流向與A股行情“高度合拍”,其雙向流動波幅隨著股市震蕩加劇而同步加大,一改此前連續數年的整體單邊流入態勢。不過,在這一表象背后,作為北向資金的“基本盤”,配置型外資持股則相對穩定。
據Choice統計,今年以來,滬深股通累計交易122天。其中,北向資金單日凈買額超百億元的有8個交易日、超50億元的有25個交易日;單日凈賣額超百億元、超50億元的交易日則分別為6個和23個。反觀去年全年,北向資金單日凈買額超百億元、超50億元的交易日分別為9個和59個,凈賣額超百億元、50億元的交易日則分別為5個和18個。
對比可見,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單日波動加大更趨頻繁,且大買、大賣出現的頻次基本相當。而去年全年單日大幅買入的頻次明顯高于大幅賣出。
若進一步對北向資金具體席位的持股量進行跟蹤分析,可以發現外資近期頻繁進出主要緣于交易型資金的流動,而作為外資“基本盤”的配置型資金,在面對市場波動時保持倉位相對穩定,可謂波瀾不驚。
以7月上半月為觀察期,滬深市場都出現一定幅度回調,其中滬指偏弱,區間跌幅超過5%。其間,北向資金前十大席位持股總量由6月底的988億股降至7月15日的961億股,凈減少約26.74億股。并且,截至7月15日,前10大席位持股量占北向資金所有席位持股總量的90%以上,代表了資金主流。
細分上述席位,其中5席屬外資銀行,被市場研究機構普遍歸類為配置型外資;另5席屬外資投行,被歸類為交易型外資。在7月上半月,交易型外資持股減少逾21億股,配置型外資持股僅減少5.6億股。對照各自持股總量,前述配置型外資席位截至7月15日共持有逾825億股,是交易型外資席位持股量的6倍。
由持股量變化觀察減倉幅度,7月上半月,前述配置型外資席位減倉不到1%,而交易型外資席位減倉比例超過13%。這也與6月交易型外資明顯加倉、配置型外資小幅加倉的情形類似,即交易型外資與A股行情的趨同性較高,持股量隨著大盤起落而升降,配置型外資的持股規模波動幅度則相對有限。
對各行業板塊的持股方面,據光大證券最新研報的統計分析,上周(7月11日至15日),配置型外資加倉了醫藥、食品飲料和電子,凈賣出銀行、電力及公用事業和電力設備及新能源;交易型外資則加倉汽車、機械和建筑,凈賣出銀行、食品飲料和電子。此外,上周交易型外資的單周凈流出規模超200億元。
研究機構普遍認為,作為北向資金的絕對主力,配置型外資對A股的投資規模將長期保持增長,只是其當前增速可能暫時趨緩。交易型外資的活躍,則使A股的市場博弈更加充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